近日有消息稱,百勝中國已經以保密形式,向港交所遞交了籌資規模或約20億美元的香港上市申請。若消息為真,這將是繼京東、網易之后,又一家選擇在港股第二上市的巨頭。
百勝中國是中國餐飲界的龍頭老大,據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2019年度中國餐飲企業百強分析報告》可知,百勝中國排名第一。百勝中國是從百勝集團拆分出來的,于2016年11月在紐交所獨立上市。百勝中國旗下擁有肯德基、必勝客和塔可貝爾三大品牌在中國大陸的獨家經營權,此外還獨家擁有小肥羊、東方既白、黃記煌和COFFii & JOY連鎖餐飲品牌。
截止至2020年6月29日,百勝中國的市值約為184億美金,人民幣市值超過千億。在消息剛傳出的6月17日,百勝中國單日漲超7%,并在6月19日創出了歷史新高。
01
大餐飲、小版塊,矮子里面選將軍
巨無霸回歸,港交所先受益。2020年剛剛過半,香港交易所(0388.HK)絕對是今年上半年資本市場最吸引人眼球的C位,前有網易、京東熱熱鬧鬧地回港,后有百勝中國第二上市的傳聞,除此之外,外界預計今年下半年還會有3-6只中概股在香港第二上市,如百度、攜程、新東方、好未來等在國內業績較好、運行模式成熟的中概股均有傳聞。
從港交所的股票走勢也能窺得一二。自4月至今,港交所股價漲幅超過了40%,截止至6月29日,更是創出329.6港元的新高。這是投資者對港交所能夠吸引如此多的優質企業在港上市的Price In。
民以食為天,餐飲業是一個極大的行業,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餐飲收入為4.67萬億元。但是,由于中式餐廳的非標準化特征與地域差異,大型餐飲連鎖店的規模較為分散,難以有想象力,導致能夠上市,或者愿意上市的合格標的并不多。所以在資本市場上,餐飲板塊在整個大消費領域中,只是一個小板塊。
截止至6月29日,在A股上市的餐飲公司只有4家,分別是全聚德(002186.SZ)、西安飲食(000721.SZ)、ST云網(002306.SZ),以及一家準備上市的同慶樓。已經上市的3家餐飲公司的總市值為48.5億元,占A股總市值的0.0069%。在港股上市的餐飲公司有42家,看著雖然多,但除去仙股僅剩下10家,但總市值就要大很多,截止至6月29日,42家餐飲公司的總市值約為2200億港元,占港股總市值的0.305%。
可以看到,內地餐飲公司在選擇上市之地時,更傾向于香港市場。
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與兩地的投資邏輯有著巨大的關系。
由于市場成熟度差異,A股股價更多反應盈利預期,港股股價更多反應內生價值。A股投資者對行業層面的景氣拐點、行業政策的盈利預期更為看重,一旦有利好或者利空消息,往往反應更為迅速,股價波動也更為強烈。而港股投資者更看重利好落實到財務數據上,因此股價波動幅度小于A股,且有一定的滯后性。
這種投資邏輯差異和兩地的投資者結構有很大的關聯。港股主要是機構投資者,A股主要是散戶投資者,這一點在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接受財新采訪時得到了進一步的確認,易會滿透露,當前A股1.6億投資者中,90%以上是賬戶金額在10萬元以下的散戶投資者。但這個比例在港股市場上可能就要反過來了,至少有60%以上的賬戶來自機構投資者,其中有35%以上是海外機構投資者,25%以上是本地機構投資者。
所以,長久以來港股對衣食住行類的高確定性行業有著迷之偏愛,餐飲公司具有的想象力并不高,從融資、定價、流動性等角度考慮,餐飲公司都更愿意赴港上市。
更進一步來看,我們仔細分析前10家港股餐飲公司,能夠發現來自內地的中概餐飲股表現更為強勁,其中主營在內地的企業占據5席,分別為海底撈、九毛九、呷哺呷哺、味千中國和唐宮中國;兩地主營的占據2席。截止6月29日,市值排名前三位的公司中,海底撈市盈率(TTM,下同)為67倍,九毛九市盈率為102倍,香港本土餐飲公司大家樂集團市盈率更是高達127。而在港股上市的中資股的平均市盈率僅為14.18,遠低于上述幾家餐飲公司的市盈率,就連全部A股的平均市盈率也才為68左右(注:由于2020年的黑天鵝事故,此處的平均市盈率以2019年的年報計算)。另外,海底撈的關聯公司、為海底撈提供鍋底的頤海國際的市值也很高,總市值有835億港元,市盈率為107。
02
百勝中國的喜與憂
如果百勝中國在港第二上市,其估值對標的肯定就是海底撈了,而且估值可能比海底撈還要更大。按照中國烹飪協會的排名,百勝中國排第一,而海底撈排第三。百勝中國6月29日的市值為184億美金,折合港幣1426億,要低于海底撈的市值為1712億港幣。
事實上,百勝中國的答卷還算不錯。百勝中國2019年全年營業收入為87.76億美元,同比增長4%;實現凈利潤7.13億美元,同比增長1%;經調整的凈利潤為7.29億美元,同比增長20%。另外,截止至2019年末,百勝中國餐廳數為9200家,其中肯德基門店數達到6534家,必勝客門店數為2281家,其他餐廳門店數為385家。百勝中國2019年全年新開店1006家,而其中開店主力軍是肯德基,肯德基全年開店數為742家,新進入100個城鎮。可以說,肯德基就是百勝中國的造血機器。
進一步向四五線城市下沉,是肯德基乃至整個百勝中國新的增長點。事實上,這個打法是奏效的。在一二線城市,肯德基低客單價的漢堡+飲料,在兼顧了口味的同時,能夠快速解決一頓飯;到了四五線城市,盡管缺少白領一族的“快餐式”消費,卻增加了孩子們的“興趣式”消費。除此之外,肯德基還選擇和多個IP合作,從玩具到繪本,更大范圍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看上去擺在百勝中國面前的似乎是一條坦途,但“螳螂財經”認為,事情遠沒有這么樂觀,百勝中國還有數道關卡要過。
1、拖后腿的必勝客
與肯德基節節攀升的開店速度相比,百勝中國旗下另一巨頭必勝客的關店速度有點快。早在2019年8月,必勝客就宣布全球關店500家。必勝客的同店銷售額也一直處于下降通道,2015年下降5%,2016年下降7%,2017年增長1%,2018年下降5%,2019年增長1%。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必勝客所走的中高端路線日益尷尬,在餐飲行業多元化選擇之下,卡在不上不下位置上的必勝客披薩,在失去了“小資”的標簽之后,理所當然地被認為性價比極低。
2、未發展起來的中式餐飲
曾經百勝中國靠著肯德基和必勝客,兩條腿走路,步子邁得極快。但現在明顯必勝客這條腿變成了短板。百勝中國需要依靠另外一條腿來補充。所以我們能看到百勝中國接連收購了中國傳統的小肥羊和黃記煌等中式餐廳。但讓人想不到的是,小肥羊不僅沒有撼動海底撈的火鍋霸主地位,還越變越瘦,門店基本都關閉了,市場已經難覓小肥羊的蹤影了。那么黃記煌會不會也面臨同樣的窘境呢?
3、激烈的市場競爭者
餐飲市場從來不缺競爭者,百勝中國的兩大拳頭產品的競爭對手已經非常多了。比如肯德基,它的老對手麥當勞是我們眾所周知的,中國本土品牌德克士也在擠占四五線城市市場。就算是狹窄的披薩賽道上,必勝客的競爭對手還有像棒約翰、尊寶比薩等。
除了主營賽道上的競爭對手,來自其他領域的競爭對手也在花樣百出地吸引著消費者的眼球。各個地方的特色小吃,與標準化口味的肯德基是天然的對手,各種韓式烤肉、日本料理等也逐漸高大上起來,將必勝客擠出消費者的選擇區間。
03
總結
巨頭接連回歸,港股已經開始有了造牛的氛圍,港交所希望更多的巨頭加入,而巨頭們也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融資渠道。
赴港對于百勝中國來說,想象空間巨大,但是其自身和整體餐飲大環境中面臨的挑戰也會不少。
另外,香港背后龐大的內地市場是所有赴港上市企業的野心,但是目前滬深港通仍未接受港股第二上市公司,這就意味著百勝中國暫時無法通過互聯互通這一目前最便利的跨境投資渠道,獲得內地資金的支持。這或許將會給百勝中國的估值打上一個折扣。
(來源:螳螂財經 作者:陳曦)
- 該帖于 2020/7/3 16:18: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