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彭律師
假貨、山寨在中國永遠是無法完全消滅的,只要爆款一出現大家紛紛抄襲割韭菜。前段時間,小黃鴨火了,全網都是小黃鴨,一片黃。
品牌還未樹立時,追求的是增長,品牌樹立之后,追求的是形象。假貨、山寨在一定程度能夠起到擴大宣傳效果,但由于產品的劣質性直接會損害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印象。假貨、山寨一直是困擾品牌的難題,應如何進行打擊?
第一步:殺一儆百
在全網平臺搜索賣得最好的商家,對其銷售情況進行證據保全,并進行公證購買。掌握侵權證據后,接下去就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五十七條之規定或《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六條之規定,向侵權行為地人民法院或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高額侵權賠償。
司法實踐中,法院判決賠償數額是主要從侵權行為的惡意性、時間、后果、商標的知名度、商標使用許可的數額、制止侵權行為的合理開支等因素進行考慮;法定賠償數額也已提到五百萬元以下。
第二步:全面警告
針對銷量一般的商家,首先可以在銷售平臺上進行知識產權侵權投訴,如若投訴未起效果,可通過發送律師函予以告知,讓其停止侵權。
第三步:一劍封喉
針對行為性質惡劣的商家以及幫助商家代工的生產者,我們可以搜集證據,向公安機關以《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假冒注冊商標罪、第二百一十四條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進行報案,通過刑事手段進行打擊。2020年7月,新美妝品牌花西子聯手警方成功搗壞一個在義烏的重大假貨窩點。
新品牌在快速成長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被侵權的法律問題,提前做好準備,快速出擊,有效保護自身品牌形象。
- 該帖于 2020/9/1 17:56: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