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百香果,相信很多網友現在已不再陌生。這種果子本來生長在廣西深山里,算一種小眾農貨,但近年來,當地人把它拿到拼多多等電商平臺上賣。百香果也從大山走向全國各地,成為網紅水果。
有人算過,一個百香果包含的維C,相當于8個橙子或8個蘋果;維E含量更豐富,要15個橙子或者10個蘋果才比得上。因此,百香果具有提神醒腦、活血強身、減壓降脂等功效,深受北上廣的白領青睞。
百香果賣爆北上廣,“中國百香果之鄉”廣西北流市的農民最為高興。在當地,種植百香果的農戶已達到3萬戶,種植面積超過8萬畝。百香果對他們而言,不單是一種農產品,也是致富的希望。
同樣,云南東部也有種名為人參果的小眾農貨,20多年來一直無人問津。農民種的果子不過以5毛一公斤的價格賣給來村里收購的小販。
但從2016年起,事情開始出現轉機。有人通過拼多多賣人參果,在平臺“貨找人”推薦機制下,更多消費者了解、認可這種云南深山里的果子。人參果搖身一變,成為城里人爭搶的香餑餑,收購價也從0.5元/公斤上漲到4元/公斤。
在云南東部,人參果已超過玉米、菊花和煙葉等,是當地最賺錢的農作物品種。有農民往年種玉米,20畝地一年僅掙1.6萬元,2019年改種人參果,掙了18萬元,翻了10倍不止。
有趣的是,看到種人參果最賺錢,周邊幾個縣也紛紛搞起人參果種植產業,還都暗中較勁,打出“中國人參果之鄉”的招牌。
比如云南陸良縣召夸鎮,今年人參果種植面積超過8000畝,在高速公路邊豎起“云南陸良——中國人參果之鄉”的巨幅招牌。曲靖市師宗縣和紅河州彌勒市一些鄉鎮,也各有各的說法,認為自己才是“人參果之鄉”。
對此,石林縣西街口鎮的果農很不服氣,無論從種植面積還是種植歷史看,自己都是當之無愧的“人參果之鄉”。最近5年,石林縣人參果種植面積已擴到15萬畝。而周邊縣市,2018年才開始大規模種植,總面積不足5萬畝。
石林縣還搬出人參果種植分布為自己佐證,在云南東部,這些新出現的“人參果之鄉”呈扇形分布,而扇形的圓心恰恰在西街口鎮。當地種植人參果已有二十多年歷史,種植面積超10萬畝。
其實,到底哪個縣是真正的“中國人參果之鄉”,還真不好判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在當地農民眼里,“中國人參果之鄉”這塊金字招牌,是一種幸福的煩惱。
互聯網的下沉,讓人參果等小眾農貨登上全國各地消費者的餐桌。種地人賺得到錢,有了致富的動力,日子越過越紅火,這是切切實實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