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牌照密切相關的免稅行業有多賺錢?
一直以來,中免作為免稅行業龍頭老大,牢牢占據著市場的大頭,2019年其免稅商品銷售業務的營收為458.18億元,毛利率高達50%。
而在疫情推動消費回流的大背景下,免稅店購物開始向主流購物方式靠攏。據�?诤jP統計,今年7月1日實施該新政以來,截至8月31日,海關共監管離島免稅購物金額55.8億元,同比增長221.9%。
如今,隨著利好政策持續出臺,瞄上這門毛利極高的企業越來越多,資本市場也掀起了一波“狂歡”。
從6月王府井獲得國內第8張“稀有”的免稅經營牌照,到7月海南離島免稅新政實施,8月下發兩張新離島免稅牌照,再到近期傳得沸沸揚揚的第五張離島免稅牌照,新玩家加速入場、老玩家奮力擴大業務版圖。
最先嗅到機會的投資者也在二級市場開始了動作。伴隨異動、炒作、漲停等關鍵詞,毫無疑問,免稅概念板塊是今年下半年以來A股最火熱的板塊之一。
想要分一杯羹的玩家們已經躍躍欲試,未來,免稅行業格局會發生何種變化?
免稅生意“誘人”至極
不得不說,最近的股市資金一度為“免稅”二字瘋狂。
以最新入局的王府井為例,自今年5月起,王府井股價一路上漲。尤其是在6月9日宣布獲得免稅品經營資質后,王府井連封五日漲停板,120日內累計漲幅逾320%,年初至今累計漲幅逾260%。7月9日,其盤中更觸及79.19元的歷史新高,與今年4月在11元左右徘徊的股價相比,足足翻了7倍。
來源:雪球
王府井的股價異常波動甚至引來了上交所的問詢函,且涉及到內幕交易。
近期,證監會通報,吳某某等人在重大事件公告前獲取內幕信息并大量買入“王府井”股票,獲利數額巨大,涉嫌構成內幕交易。
毫無疑問,這一波瘋狂的資金熱炒,主因就在于王府井獲得的那張免稅牌照。
在牌照稀缺的背景下,免稅行業更像是一門掌握在少數企業手中的“壟斷”生意。此前全國僅存在7張免稅牌照,其中可在全國范圍內經營免稅業務的國有專營公司也只有中免和中出服。
來源:天風證券
來源:中國情報網
這也意味著,中國全年高達400億元的免稅銷售收入幾乎全部流入了這7家公司的腰包,獲利之大不言而喻。盡管牌照稀缺,但一旦擁有便能加入這場“分錢盛宴”。
因此,在眾多政策紅利下,國內時隔多年再頒發一張新免稅牌照,極大地鼓舞了一批新玩家的信心。一時之間,眾多公司扎堆申請牌照。據36氪不完全統計,僅在7月,就有至少10家上市公司宣布正在申請免稅品經營資質。
2020年7月宣布正在申請免稅經營資質的10家上市公司
這一邊,追隨著王府井的步伐,新手們擠破頭地申請免稅經營資質;另一邊,已有牌照的老手們也在爭奪新的標的——第五張離島免稅牌照。
據《21世紀財經報道》消息,有接近海南省政府的消息人士表示,第五張離島免稅牌照已有歸屬,海南省政府將于近期公布結果。而在爭奪該牌照的企業中,珠免、深免、中出服和王府井被視為最有可能入選的四強選手。
中免壟斷地位或難打破
目前看來,盡管在相關利好政策下,新入局者擁有一定機遇,但中國免稅市場的寡頭壟斷格局短時間內應該很難被打破。也就是說,想要撼動中免集團中免一家獨大的地位并不容易。
根據中信建投的統計,中免在2018年收購日上之后在中國免稅市場占有的份額接近90%,運營免稅店240多家,每年服務近2億人次,是世界前八的免稅運營商。
而在中免占有的絕大多數市場份額之外,還有海免、深免、珠免、中出服四家主要的免稅企業,最終留給新入局者的市場份額或許僅有1%左右。
來源:中信建投
來源:中信建投
同時,在扎堆申請牌照的上市公司中,有不少公司的業務主陣地近乎相同。比如,鄂武商A和中百集團的主陣地均位于湖北地區等。這一現象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加劇牌照申請的激烈競爭。
另一邊,資本市場給出的反饋似乎也表明了這一點。
與獲得牌照后連封五日漲停板的王府井相比,大多宣布申請牌照的上市公司在股價表現上都沒能延續佳績。比如,大商股份在7月20日宣布正在申請免稅牌照后,僅連封兩日漲停板,7月22日就開始股價下跌;步步高、友阿股份在官宣后一個漲停板都沒有拿到。
而王府井股價在7月9日觸新高后,也呈現出下行趨勢,至今已累計下跌近40%。
免稅生意能否拯救傳統零售業?
值得注意的是,王府井是首家獲得免稅牌照的百貨公司。在此之前,擁有免稅牌照的公司多以旅游業為主。而在近期宣布申請牌照的公司中,多數是百貨零售類公司。
在電商的沖擊下,傳統零售業陷入不景氣多年,疫情黑天鵝的到來更是讓行業變得一片慘淡。
從業績上來看,多數實力雄厚的百貨零售公司都深陷嚴重虧損。今年上半年,中百集團凈虧損7257萬元,同比下滑299.52%;南寧百貨凈虧損3782萬元,同比下滑3937.69%。
傳統零售的蛋糕越來越難分,而國內免稅行業卻在穩步增長。
2016年,中國免稅業銷售收入281.5億元人民幣,超越英國和美國,成為全球第二的免稅大國,據智研咨詢測算,2023年國內免稅市場預計將達到千億的規模。
在傳統零售業下行的趨勢下,賺錢的免稅生意似乎成為了百貨公司瞄準的新方向,免稅生意真的能拯救傳統零售業嗎?
國信證券認為,優質的國資百貨龍頭或許可以憑借一直以來的供應鏈、地段布局、品牌商合作基礎等優勢,分食到免稅市場的蛋糕,其中不排除通過合作等方式。
天風證券分析認為,王府井、重慶百貨、鄂武商A、廣百股份、百聯股份、小商品城、杭州解百和銀座股份等上市公司有望受益,并率先因“免稅+百貨”轉型之需,進而促進社會資本對傳統業態的投資與優化。
理性來看,免稅生意對傳統零售來說最多只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盡管利好政策不斷釋放,但對免稅運營的運管政策約束已然嚴格,傳統零售業爭取免稅牌照更像是對跨境商品銷售、打通免稅供應鏈布局的一個試探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