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江湖老劉
2020年10月10日無印良品公布2019財年Q2財報,其在中國地區銷售額首次出現下降,推出“新定價”策略未見效,便有賣菜自救的新方案。而作為同樣類型的名創優品卻在10月15日正式登陸紐交所,借資本狂奔,市值一度高達69.92億美元。
山寨版上市圈錢,正版卻只能賣菜自救,兩家的“生意經”到底差在哪?
正版另辟蹊徑,賣菜自救
無印良品從進入中國市場受到熱捧而后熱度趨于冷卻,以無印良品為代表的“中間價位”品牌正在失寵,為拯救中國市場營收放緩的局面,早在2017年8月,無印良品已宣布中國店鋪在秋冬季開啟新定價,其中家居類降價幅度為67%,電子類和健康美容類分別降價21%、24%。隨后經歷了大約6次下調部分商品的價格,于2018年1月,在中國正式實施“新定價”戰略,被譽為是無印良品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降價手段。多達9次的降價后,卻未能阻止無印良品在中國銷售放緩的趨勢,無印良品中國市場2019上半財年收入下滑0.2%。
“新定價”戰略節節敗退后,無印良品只能另辟蹊徑。據國內多家媒體報道,近日,無印良品在上海瑞虹天地太陽宮召開的招商發布會上,項目方宣布,無印良品將在中國開設生鮮市場,首家店鋪將入駐該購物中,預計2021年能夠正式開業。項目MUJI meal solution supermarket為無印良品最新業態之一,又名MUJI菜市場生鮮計劃。
其實,這并非是無印良品首次入局生鮮市場。早在2017年,無印良品就在日本東京有樂町的旗艦店開設了蔬果賣場,2018年,在大阪開業的大門店號稱全球面積最大的無印良品菜市場,占地面積達到4300平米,主打高端食材的銷售。無印良品的生鮮超市的內部設計仍然是MUJI簡約風,與國內的盒馬、永輝超級物種等新零售門店類似,無印良品菜場除了售賣鮮魚、生肉、蔬果等生鮮農副產品外,也現場提供加工和用餐服務,消費者還能夠親自參與食材的料理。
江湖老劉認為,在中國市場上,無印良品并不算一個平價品牌。雖然一直通過物流、供應商交流等方式不斷下調價格,試圖在2020年實現中國和日本商品的價格一致。但即便價格一致,無印良品的商品價格仍然顯得很高。MUJI選擇入局生鮮但是加上它的定位和價格,未必有太大的優勢。在失去新鮮感之后,該如何留住消費者是MUJI亟待解決的問題
“山寨”門庭若市,日進斗金
再來說說一直以模仿無印良品門店風格的名創優品,據根名創優品的官網顯示,2013年名創優品僅有27家門店,而截至2018年10月名創優品已經在全球開店超過3000家,其中海外門店超過1000家,計劃在2022年前進駐100個國家和地區,全球門店達10000家。2017年,名創優品實現營業收入120億元,年客流量近10億,消費人次達到3億。預計2018年將達到180億元,
為了實現2022年全球10000家門店,一直堅持以做線下實體零售的名創優品在今年9月也開始布局線上市場,與京東到家、美團、餓了么等線上平臺開展合作,希望通過這些渠道為線下門店引流。為進一步加速在智慧零售領域布局和海外市場擴張的步伐,盡快實現2022年戰略目標而接受騰訊和高瓴資本的戰略投資也是名創優品成立了五年來第一次接受外部投資。
江湖老劉認為,低價是名創優品最重要一點,但是產品質量也尤為重要。名創優品堅持實施“三低”策略,主打降低消費等級的銷售特色讓其獲得更多的份額,但是也暴露了一個新的問題:即便市場份額擴張,名創優品在做的事情仍舊是簡單、淺顯的。所以,名創優品下一步的發展,應該把眼光放在將消費者的粘性控制住,并努力讓消費者將名創優品看作是日常用品低端消費的標簽。
商業較量背后,角逐“王者”
無任何階層的消費者對價格都是敏感的。無印良品MUJI在中國消費者心中的“貴”已根深蒂固,定位一步錯,往后在中國市場便步步為艱。可無印良品早期便開始進軍中國市場,憑借簡潔優質的設計俘獲一大批中國粉絲,目前仍然存在基數可觀的品牌忠實的擁護者。無印良品也在不斷探索新的模式,所以結果不得而知。
而名創優品一直非常清晰自己的市場定位和戰略,把更多“優質低價”的產品帶給全球的消費者。在生存的前提下,永遠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出發點是名創優品做得最對的一件事,可是關于名創優品,討論最多的還是其山寨屬性。現在的名創優品雖然聚焦產品研發與設計,但還是難掩其抄襲弊病。從品牌logo到其售賣的商品,無一不陷入抄襲爭議。無論是護膚品還是家具、文具幾乎都能在包裝和設計上看見其他品牌的影子。
江湖老劉認為,在這場商業較量的背后,沒有真正的王者。無印良品在中國高端路線的失敗,與名創優品的備受青睞,都指向這樣一個現實,日用品和雜貨的生意里,大部分普通消費者對于品牌溢價的接受空間并沒有那么大。更不用說,網易嚴選、淘寶心選、小米有品等也大舉進入這一行當,眾多新勢力都想來瓜分這一塊蛋糕的時候,不再是無印良品和名創優品兩軍對壘了,最后的“荊棘皇冠”落入誰家不得而知。
在消費升級后,中國的消費者會在品牌、品質和價格之中找到更好的選擇,而在未來隨著電商業發展的加劇,消費者對于線下購買的需求會更傾向于體驗和生活方式。在消費結構變革趨勢下,人們不再輕易地為品牌溢價買單,而根據實際消費需求,更關注具有價格優勢卻又不失調性兼具優質美觀的高性價比產品。所以無論是正版的無印良品還是“山寨”的名創優品,還是其他品牌,未來都有不同的挑戰在等著對方。
江湖老劉,TMT行業觀察者,知名IT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