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零售商業財經吉光
頭圖/聯商圖庫
2018年6月22日,江蘇均瑤集團大消費板塊—大東方百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與柒一拾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簽訂了湖北地區特許經營合同,并成立湖北東方美鄰便利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7-ELEVEn武漢)。公司地址位于武漢市漢陽區平山正街4號3樓301-305室。
據悉,柒一拾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向7-ELEVEn武漢提供SEC的系統及經營資源等,SEC將提供初始和持續的業務支持服務。同時,經SEC允許后,東方美鄰可在湖北省通過加盟等方式進行再特許經營的開展,這預示著湖北地區便利店版圖可能將被重新劃分。
據7-ELEVEn武漢官方消息,2019年7-ELEVEn在武漢三鎮計劃開店30家,未來將努力朝著全省超過600家店的目標不斷加速發展。
近日,筆者在分析了武漢地區的便利店發展情況后,發現7-ELEVEn武漢歷時兩年多,目前在武漢僅開店12家,包括市區10家店和機場兩家店。
武漢便利店發展史
說到武漢便利店,就不得不提及各類本土系品牌,以及加盟便利店品牌構成的“本土系”。
“本土系”便利店是武漢存量最大的便利店形式,但在當下便利店變革的窗口期,一大批本土系便利店抓住了發展機會,可他們仍處于便利店的粗放發展階段,在產品、技術與成本結構等方面都存在大量問題。
而日系便利店,商品結構更健康、服務意識較強,但人情味不及本土品牌。之所以武漢本土系便利店大多掙扎在盈利線邊緣,主要是因為其商品結構較為混雜、落后。比如SKU偏少、汰換機制不健全、滯銷品比例較高、鮮食業務出品不穩定等,諸多品牌本質上和傳統的小賣部區別不大。
接下來,我們一起盤點一下武漢便利店的發展脈絡。
可多便利:1999年11月成立,也是武漢本土最老牌的便利店,可多的發展策略是避開中百超市的鋒芒,開拓便利店市場,它也是武漢地區最早且門店數量一直遙遙領先的便利店企業。歷時21年發展,目前在武漢三鎮共有門店600余家,日商6000元左右,門店數量穩居武漢第一。
慕臣便利:2013年11月成立,2014-2020年為高速成長期,6年時間在武漢開設門店300多家。官方介紹,未來3年內,慕臣計劃在全市開設500家店。但也有不少加盟商爆料,慕臣的商品服務遠不及其他品牌,盈利能力一般。
Today便利:2014年7月,Today總部遷至武漢。在漢發展六年,規模不斷壯大,并以創新的模式與賦能形態,不斷刷新中國便利店行業的歷史。截至2020年11月,Today在華中區共開設門店400家,其中武漢門店突破300家,日商9500元,其愿景、使命、價值觀都是在圍繞著百年民族品牌而設立。
中百羅森:2016年8月,全球著名便利店品牌LAWSON與中百集團達成戰略協議,由中百集團下屬公司武漢中百便利店有限公司經營的24小時便利店開展在漢業務,項目命名為中百羅森。富二代、官二代的中百加上基因優秀的羅森,在武漢風風火火地開出了500余家門店,并被大眾貼上華中區域便利店“領導品牌”的標簽。
美宜佳武漢:美宜佳創立于1997年,是東莞市糖酒集團發展起來的連鎖便利店企業。截至2020年10月,全國店鋪超過21000家,遍布廣東省21個城市、福建省6個城市、湖南省3個城市、湖北省多個城市等。2016年11月4日進駐武漢,截至目前,門店數量已突破230家。
有家便利:2017年9月,張磊帶隊“殺”回武漢成立了分公司,同年10月開了4家門店,他的原話是:“武漢這座零售重鎮不能丟。”這里不僅適合做便利店,而且他本人對武漢了如指掌。目前,3年時間在武漢開設門店數量超過200家。
7-ELEVEn武漢:相比以上品牌,7-ELEVEn雖擁有全球霸主地位,但在門店拓展上,卻被其他品牌遠遠甩在身后。7-ELEVEn武漢在2018年7月11日正式運營,整整28個月過去了,門店數量12家,平均近3個月開設一家門店,這般“龜速”,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被時代“拋棄”的7-ELEVEn武漢
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主城區由三重鎮組成,分別為武昌、漢口、漢陽,九省通衢,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城市。截至2019年末,全市13區常住人口1121.2萬人,地區生產總值超1.62萬億元。
按平均3000人可支撐一家便利店來算,武漢常住人口1121.2萬,可開設便利店4000家,按照以上數據來算,7家主流品牌門店數量約2500家,缺口仍在1500家店左右。
既然缺口這么大,7-ELEVEn武漢為何發展如此龜速?筆者聯系到了7-ELEVEn武漢公司相關人員,詢問了具體原因,工作人員并未給出明確回復,但表示2021年會有新的開店計劃,具體情況以官方披露為準。
從外部環境來看,武漢便利店行業已經過了高速發展的窗口期,但行業高度分散,且運營效率遠落后于成熟地區的日系便利店。7-ELEVEn以其獨特的“產業路由器”運營模式運營其全球超71100萬家門店,形成了比肩電商的規模和效率。
據了解,7-ELEVEn武漢并沒有自建鮮食工廠,但它建立了一個產業路由器,實現了多方的連接。它雖賺中間的進銷差價,但不賺通道費和廣告費。7-ELEVEn武漢利用強大的品牌效應進行配對,將工廠配送中心和門店連接起來,利用產業路由器的商業模式共享研發、共享采購、共享物流、共享信息,最終形成了一個價值洼地,不斷地積累 B 端和 C 端用戶。
雖然7-ELEVEn的零售服務商模式持續經營得益于其核心競爭力——特許經營模式下的快速擴張+極致的選品思維+精細化供應鏈管理,但7-ELEVEn武漢卻固步自封,缺乏本土化改革意識,機械地按照日系便利店的模式經營,始終跟不上其他本土便利店的“先進化”和中國零售行業的創新。即使采取開放加盟策略,但武漢已經過了高速發展的窗口期,很多加盟主不僅支付不了高昂的加盟費,也信不過只有12家店規模7-ELEVEn武漢的商品服務。
反倒是中百羅森、Today這樣的品牌,在早期打下了供應鏈基礎,形成了規模優勢,如今可以穩步前進。
7-ELEVEn武漢門店的服務態度和商品價格均不占優勢、鮮食味道大不如以前,苛刻的開店要求,租金壓力的加劇,導致這家以往是都市青年首選的便利店,慢慢淪落為“備胎”。
以中百羅森為代表的日系便利店改進得就非常好。嫁入“豪門”之后,依托于中百超市深耕20年的供應鏈體系和在漢影響力,加之功底本身就不差的自己,二者結合,如虎添翼。
據統計,在武漢各大商圈,7-ELEVEn均未入圍。而中百羅森的A類店總數在40家以上,其次就是Today便利。在拿鋪子這塊,Today便利的反應速度和決策速度甚至可以碾壓其他品牌。
方法論依然有效,但世界變了
7-ELEVEn武漢的模式從邏輯上看依然有效。比如對銷售相關數據的重視和敏感,結合數據驅動的單品管理模式等等,這些模式依然是主流零售企業維持高效運轉、保持高利潤的底層邏輯。但7-ELEVEn武漢所依賴的消費場景和運營手段卻已經落后了。
上世紀80年代初,7-ELEVEn引進了POS機,通過先進的設備來獲取數據,到目前,這也還是7-ELEVEn主要獲取消費數據的入口,未來可能會安裝人臉識別設備,加上移動應用(這是不是個笑話呢?),但獲取數據的能力依然遠不及24小時駐扎在手機內的APP那樣強大。7-ELEVEn在電商行業繁榮的中國節節敗退,甚至無法匹敵很多走新零售之路的后起之秀。但在日本、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7-ELEVEn依然處于霸主地位,不論是電費繳納、ATM取款,還是買手機電話卡,7-ELEVEn都是當地消費者的首選。可在中國,誰會費勁地去找周圍的7-ELEVEn門店?支付寶和微信不就可以解決這一切了么?大件線上購、即食品叫外賣,顧客的選擇毫無疑問朝著更便捷、更快速、更高效的購物方式演進。
“一招鮮、吃遍天”的時代過了,打敗7-ELEVEn武漢的不是本土品牌,而是自己。如今,在中國說到7-ELEVEn便利店,恐怕只有鮮食和自有商品了吧,至于像日本以及我國臺灣地區所提供的那種便利服務,已然是無稽之談了。
- 該帖于 2020/11/27 16:03: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