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宋老師
出品 | 子彈財經
特斯拉17年出了三代產品,新能源造車門檻、進程之緩可想而知。技術的革新總是緩慢的,在新的消費升級潮來前,新品迭代不及將錯失好局。以老牌房企身份出征新能源的恒大汽車半路殺出,總結特斯拉創業歷程,從復盤到創新再到追趕流程,恒大將其縮短為兩年。8月份發布6款車型,12月剛過,便傳出路跑消息,商業奇兵可謂神速。
其實并不難理解,恒大屢創奇跡的答案是:資本能力下,技術實力在車企間處于均衡,只要技術研發人才足以支撐,老品牌尚未形成的信任便由新品牌來分流。并不是年輕人打敗資深巨頭的年代,卻是在技術條件統一下,產業鏈條各大飛輪的整體超越。恒大汽車的總體布局,是一輛車從無到有的建制,是飛輪效應在產線各端全面超限。
恒大汽車的超越故事,就從其產業飛輪各處展開。
汽車和房產有諸多近親血緣,都是足以影響時代進程的大商業版圖,且在時代潮涌之前總能獨當一面。消費群體的統一和無限接近,是其商業跨界的根脈。恒大是資深的老牌房企,卻能于前瞻性開掘造車之路。雖然也經歷諸多辛酸和質疑,但卻是對用戶和消費群體需求深耕和責任交代。
特斯拉創立之初瞄準了美國的精英階層和社會名流,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個兼具科技感和社會責任的網紅科技產品。恒大卻只懂得關注用戶需求和生態體系,同一消費階層內,用戶無不是雙擁,自古房車不分家,都是高端大宗消費品,都是階層和人群屬性符號的代表。新能源汽車,恰好處在汽車產業重大變革之時,是新的控局機會。
之前造車者失敗者眾,如今碩果僅存的國產品牌不過三兩家。是恒大造車天賦異稟嗎?不,恒大造車非同于單純的跨界,因為深懂于用戶和市場。從需求和商業生態來看,恒大造車只是品類擴張罷了。唯一不同的是,“把沙發裝上四個輪子”是過去的思維且已遭淘汰,新的精英和技術世界的全面戰爭將打響。
恒大兩年間從布局到量產,已經深入攪動了新能源汽車背后的龐大產業鏈。
數據顯示,恒大汽車在產品線、產能方面均力壓特斯拉。恒大正同步研發14款新車型,特斯拉僅有4款。此外,恒大在上海、廣州等地建設全球十大智能制造基地,2025年前規劃總產量100萬輛每年,2035年前規劃總產能500萬輛每年,遠超特斯拉。
恒大提出的目標是3-5年要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僅用兩年便實現了從“一窮二白”到“實車路跑”。失敗者只會較勁,而成功者自有摸著石頭過河的方法論。新能源汽車并非一國之限,戰局在全球市場。
目前,技術研發能與特斯拉相提的,除了恒大無出其二。投資鏈條規模之巨大前所未見,恒大汽車全盤考量,一步一個腳印,最先擁有了問鼎全球的研發能力。
恒馳量產指日可待,無疑是最大利好。以中國市場為基礎,恒大汽車還實施全球一體化研發模式,在中國、瑞典、德國、英國、荷蘭、奧地利、意大利、日本及韓國等國協同研發,掀起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集結號令,“全球第一”地位將不再是特斯拉獨屬。
眼睛一直盯著對手,才會更聚焦,恒大汽車并不滿足于一疆一域或一車之利,其所建立與特斯拉的對標是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體系的。技術和人才實力最早完成超越,目前,恒大汽車在全球擁有3200多名科研人員,聚集大量技術大牛,更下設11大專業研究院,其規模之大、配套之全,令目前新能源車企難以望其項背。
許家印表示,“新能源汽車是智能出行的新物種,科技含量高。我堅信,在所有科學家和科研人員的努力拼搏下,我們一定能打造出享譽全世界的民族品牌,一定能實現到2025年產銷100萬輛、2035年產銷500萬輛的宏偉目標!”
除了前瞻技術研究院、整車技術研究院、軟件技術研究院、動力研究院、造型研究院、第一車型研發院、第二車型研發院、第三車型研發院、全球電池研究院、日本研究院及瑞典研發中心等11大專業研究院體系龐大。
恒大的人才戰略也達到全球頂尖,其電池研究院院長是國際著名電池科學家、原韓國SK集團電池研究院院長李浚秀,還有被譽為“鋰電池之父”的小澤和典、國際著名鋰離子電池科學家芳尾真幸等一批全球頂尖科學家,現有科研團隊超800人,國內科研團隊博士以上學歷就超過20人,堪稱豪華研發團隊。
新能源汽車不僅僅是一介路跑車輛的競爭,而是消費環境變化中,發揮場景優勢的全面參戰。恒大汽車通過一系列國際并購與合作,在動力總成、3.0底盤架構和先進整車制造等各領域關鍵環節也擁有世界最頂級核心技術。進而實現全動力、底盤、電池、整車制造及研發的全體產業鏈形成咬合的飛輪。
吉姆·柯林斯曾說:“企業在實現卓越的過程中,沒有單一起決定作用的創舉,沒有驚人的創新,沒有幸運的突變,也沒有奇跡的瞬間。相反,整個過程就像是在持續地推動一個巨大的、沉重的飛輪。而當企業終于在某個時刻實現了突破,于是飛輪就以不可阻擋的勢能向前轉動著。”
盡管速度很快,但恒大仍是新能源汽車堅定的長期主義者。其一個齒輪的轉動往往并不顯速,但需要不斷地去建構推動每個飛輪,使其全面運轉起來。目前,恒大汽車在上海和廣州按照工業4.0標準建設,擁有世界最先進的裝備、世界最先進的工藝的兩大生產基地已于近日正式啟動試生產,兩大基地達產后,每分鐘可生產一輛新能源汽車。
恒馳1路跑、恒大汽車電池研究院以及上海研究院亮相,只是恒大汽車產業鏈總布局的冰山一角,而明年的量產和交付更令人充滿期待。許家印表示,恒大汽車將于2025年前實現年產能約100萬輛,2035年前達500萬輛。不僅是回擊質疑,更難能可貴的是一家放眼于未來巨型車企的浮出水面,其速度創新和技術實力已經劍指未來十年,甚至更久一些。
*文中配圖來自:恒大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