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聯(lián)商專欄
撰文/聯(lián)商高級顧問團成員老刀
圖片/聯(lián)商圖庫
很多時候,無論大人還是小孩,快樂就是這么簡單。很多70后80后都記得在上學的時候吃過一款干脆面叫小浣熊,只有一包調(diào)料,把面捏碎之后把調(diào)料倒進去,嘎嘣嘎嘣的脆。
干脆面味道好不好另當別論,對有的同學來說,他們更喜歡收集里面的小卡片,有灌籃高手系列的,也有圣斗士星矢系列。把每個系列的人物都收齊,也是一樁值得得意而且很快樂的事情
再往前一點,70后的小時候還收集過火花(火柴盒上的貼花),收集過香煙殼。直到今天,郵票收集依然是一個市場龐大而且門檻頗高的小眾行業(yè)。
對于盲盒,有的人可能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詞。
所謂的盲盒,是盒子上沒有標注,只有打開才會知道自己抽到了什么。盲盒里面通常裝的是動漫、影視作品的延伸產(chǎn)品,或者設計師單獨設計出來的玩偶。
盲盒里面不確定性的刺激增加了愛好者的重復購買,因此一時間盲盒成了讓人上癮的小眾現(xiàn)象,就像買彩票,有賭運氣的成分。
2019年堪稱是中國的“盲盒元年”。
1、盲盒第一股
在國內(nèi),第一家把盲盒生意做到數(shù)十億的公司12月11日在香港上市,它叫泡泡瑪特(POP MART)。
泡泡瑪特成立于2010年,創(chuàng)始人王寧是一個85后,起初主要售賣玩具、化妝品等創(chuàng)意小百貨,什么流行就賣什么。泡泡瑪特一開始的定位讓王寧開始反省。
“啥都賣,賣的都是雜貨。”王寧決定做減法,砍掉不賺錢、管理復雜的品類,縮減門店的SKU。在這個過程中,王寧團隊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款來自日本的IP形象玩具產(chǎn)品銷售額增速驚人,這為泡泡瑪特的轉(zhuǎn)型帶來新的啟示。
2016年,泡泡瑪特與香港知名設計師王信明合作,推出首個“Molly Zodiac”盲盒系列,大受潮玩粉絲喜愛。至此,泡泡瑪特的定位,由傳統(tǒng)文創(chuàng)小百貨轉(zhuǎn)型為潮玩IP品牌。
今年6月份,泡泡瑪特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
泡泡瑪特12月11日在香港上市,此次發(fā)行價38.5港元,開盤77.1港元,按此計算泡泡瑪特市值1065.2億港元。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泡泡瑪特的總收益和凈利潤方面均保持了靚麗的增長。
根據(jù)招股書披露,2018年,泡泡瑪特總收益5.15億元,較2017年的1.58億元,增長225.4%;2019年總收益達到16.83億元,較2018年增長227.2%,泡泡瑪特的年復合增長率為226.3%。
今年上半年,泡泡瑪特總收益8.18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5.43億,增長50.5%。
營收增長也帶動了凈利潤的增加。招股書披露,2017年至2019年,泡泡瑪特的凈利潤分別為160萬元、9950萬元和4.51億元。2019年全年凈利潤較2017年翻了288倍。即使疫情嚴重的上半年,泡泡瑪特也實現(xiàn)了1.41億元的凈利潤。
疫情期間能保持凈利潤的增長,主要是因為其線上渠道的拓展,部分消除了疫情對線下渠道的業(yè)績沖擊。根據(jù)招股書披露,泡泡瑪特線上收益貢獻的營收占比從2017年度 9.4%,增長至2020年上半年的40.8%。
泡泡瑪特聆訊后資料集顯示,王寧在IPO前持股55.22%,按照70億美元市值估算,價值約38.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3.1億元)。2020年4月,王寧入選《財富》“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單,同一榜單中有字節(jié)跳動創(chuàng)始人張一鳴、滴滴創(chuàng)始人程維等。
2、夢想還是韭菜
今年4月,泡泡瑪特作為在上海世博展覽館舉辦的國際潮流玩具展的主辦方,他們做了一個紀錄片,隨意拉拍了一些泡泡瑪特的消費者:有人為搶到限量版徹夜排隊,有人在開門放行后以百米沖刺的速度在場內(nèi)奔跑,一名看不到職業(yè)前景的雕塑系男生專程從外地趕來學習,一位疲憊的單身母親替忙于工作的女兒搶到了生日禮物。
根據(jù)阿里的數(shù)據(jù),在天貓上,每年為盲盒花費2萬元以上的消費者,已經(jīng)達到了20萬人。 在閑魚App上,2019年共計有42萬消費者交易盲盒,其中最高溢價達到39倍。也就是說,你若是以59元錢(一般定價)買一個盲盒,也許可以用2000多元錢賣出去。
今年雙11,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銷售額達到8212萬元,同比增長295%。雖然尚未躋身“億元俱樂部”,但已經(jīng)排在天貓玩具大類(玩具+模玩)第一名,首次超越丹麥樂高、日本萬代等國際品牌。
據(jù)泡泡瑪特官方數(shù)據(jù)顯示,18~24歲的女性是盲盒消費的主力軍,其中25~29歲消費者,占總消費群體26%。
一個盲盒的鐵桿粉絲聲稱:“盲盒與我過去見過的玩具太不一樣了。我喜歡這些潮玩的設計,收集的過程有點像買彩票”。
這帶有一定博彩性質(zhì)的盲盒,讓那些年輕人上癮了嗎?盲盒是寄托了他們從小時候就萌生出來的一路不滅的夢想,還是傻傻地被當成了任人收割的韭菜?
據(jù)業(yè)內(nèi)玩家透露:
盲盒中的某個系列玩偶,如果想要集齊全套,就要不停的買買買。如果不想憑運氣,也可以選擇在閑魚上高價回收,但是溢價高達三五十倍。比如sooya bts ,閑魚6500;比如大久保 雪怪,7500塊。
據(jù)稱,真的有人靠倒賣盲盒賺了錢的,閑魚官方數(shù)據(jù)顯示2019年一個30歲的上海男子通過轉(zhuǎn)賣盲盒賺了10萬。而賣盲盒的品牌商,比如說泡泡瑪特,則成了標準了暴利企業(yè)。
據(jù)測算,51元的品牌盲盒,毛利或可超過36元。泡泡瑪特招股書顯示,品牌產(chǎn)品由泡泡瑪特運營IP,生產(chǎn)交由第三方制造商。自2017年以來,品牌產(chǎn)品的毛利率從64%不斷上升,2019年升至71.3%。在2019年,房地產(chǎn)頭部企業(yè)恒大的毛利率是27.8%,泡泡瑪特是其2.5倍。
花費幾千幾萬在盲盒消費上的年輕人,直讓人大呼看不懂。其內(nèi)在的基本道理,在于是商家高明的營銷手段——人為制造“稀缺性”。也就是利用限量款盲盒玩偶的存在,吸引著每一個盲盒玩家不斷投入,以獲得那個小概率的“寶貝”。但從局外人的角度來看,無論是限量款還是普通大眾款,本質(zhì)上完全一樣,毫無區(qū)別。
對于高價玩偶(也就是所謂的限量款)在眾多二手平臺上超過30倍、50倍的溢價叫賣,甚至有人搶購,這其中如果存在某些商家的炒作,推手形成高價買賣關系,也是十分簡單易操作的事情。如果二手平臺失去了溢價,那么所有玩家心中對盲盒所寄托的唯一價值信念,自然就會變得蕩然無存。
盲盒的諸多玩家,有沒有被當成收割的韭菜,需要一段時間之后,才能被檢驗。
3、郁金香效應與奶頭樂理論
從本質(zhì)上來看,盲盒所謂的價值跟17世紀的“荷蘭郁金香效應”道理是一樣的。
16世紀中期,郁金香從土耳其被引入西歐,不久,人們開始對這種植物產(chǎn)生了狂熱。到17世紀初期,一些珍品賣到了不同尋常的高價,而富人們也競相在他們的花園中展示最新和最稀有的品種。
到17世紀30年代初期,郁金香球莖導致了一場投機狂熱。人們購買郁金香已經(jīng)不再是為了作為觀賞,而是期望其價格能無限上漲并因此獲利(這種總是期望有人會愿意出價更高的想法,長期以來被稱為投資的博傻理論)。
但是,最后某一天,當某個無名小卒賣出郁金香——或者賣空郁金香時,其他人就會跟從,整個狂熱的體系都會四分五裂。
盲盒的熱度,其實跟當年郁金香的泡沫在道理上市完全一樣的。
另外,對盲盒的收藏者來說,快感其實是非常短暫的。只在于打開的那一刻,因為盲盒里面的玩偶,實在是沒什么好玩的,一個硬邦邦的塑料小娃娃,簡單而且毫無互動,了無情趣。
奶頭樂理論是上個世紀90年代,美國波蘭裔學者布熱津斯基提出來的。據(jù)說當時是想解決貧富分化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其原理是,設計一些娛樂活動來填滿人的生活。用娛樂化,游戲化,機制化的方式,讓一些低成本就能得到的快樂來滿足普通大眾的愿望,占據(jù)人們的時間,從而轉(zhuǎn)移自己的注意力。
動機心理學認為,人們的快樂是無意識的,行為也是“非理智”的。
第一,反常的行為并不一定意味著人們的行為或思考是完全的非理性的,而是意味著人類控制自我行為的意識有時是十分局限的,有時是微弱的,有時是與自身的所作所為毫無關聯(lián)的。
第二,人類思想和行為的主要決定因素不是認知,而是意欲。也就說,欲望、潛意識,而不是理性的認知決定了我們的行為。
第三,快樂無意識是極其隱秘的,發(fā)現(xiàn)并且清晰地描繪它的存在簡直難于上青天。它隱匿于我們的意識領域,以至于我們把它對我們的所有影響,以及對大腦的完全控制都看成是理所當然的。它不提供任何解釋,而且直觀看來,它是不言而喻的。
4、泡泡瑪特是否可持續(xù)?
泡泡瑪特創(chuàng)始人王寧在接受36氪采訪時說:
盲盒不是泡泡瑪特發(fā)明的,從小浣熊,奇趣蛋,扭蛋就開始了。我們的消費群體大部分是有穩(wěn)定經(jīng)濟收入、有是非判斷力的成年人,只是因為盒子包起來就會買嗎?說到底買的還是IP背后的設計。
為什么會出現(xiàn)炒球鞋,一定是這個市場足夠大,大到有1%或者千分之一的超級用戶,他真的想買那款鞋卻買不到,才會有炒作,有二手市場。
我覺得大家不應該只看到冰山這一角,而忽略掉冰山下面是巨大的球鞋市場。潮玩也一樣。這到底是一個什么市場?這些人為什么要買這些東西?它的社會意義是什么?我覺得這些是有價值的問題。
王寧的這幾個問題,其實是他內(nèi)心深處的根本性問題。這其實是要回答,泡泡瑪特為什么能夠存在?泡泡瑪特能不能持久性地存在?它的價值點在哪里?很顯然,炒作、人為制造的限量款、小眾、超級用戶這些元素都是無法支撐一個上市公司長期的優(yōu)良業(yè)績。
另外,據(jù)報道,泡泡瑪特的諸多玩偶面市之后,也一直遭遇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最突出的是IP版權問題。10年創(chuàng)業(yè)期間,泡泡瑪特曾多次出現(xiàn)IP版權糾紛,即使是最受年輕人喜愛的Molly潮玩,也被爆出人物造型、衣服款式抄襲等問題。
參考資料
1、新浪科技,異觀財經(jīng),炫夜白雪,《憑借盲盒機制大火的泡泡瑪特 投資價值幾何?》,2020年12月8日
2、福布斯,《專訪 | 神秘的“盲盒”:泡泡瑪特的成功之路》,2020年7月3日
3、(美)羅曼·格爾佩林著,張思怡譯,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動機心理學》,2020年 03月 01日
4、36氪,《36氪專訪|泡泡瑪特CEO王寧:盲盒太膚淺,真正的潮玩業(yè)在冰山底下》,2019年12月19日
- 該帖于 2020/12/13 18:42: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