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廈門明發商業廣場(來源:知乎)
聯商快訊:1月18日,港股停牌逾4年的明發集團終于迎來復牌。當日收盤,明發集團股價報0.73港元/股,跌幅61.38%,市值43.26億港元。
明發集團的停牌期始于2016年4月1日,由于刊發2015年年度業績公告時,核數師(即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對明發集團2015年年度報告出具了“不發表意見”,核數師對明發集團的三項出售事項真實性存疑。
涉及的三個出售事項分別為:2014年明發集團以6.63億元代價出售天津一家附屬公司51%的股權;以1.89億元向控股股東及其關系密切家庭成員出售8個物業單位;以及向一名分包商出售若干物業的使用權,涉及42組物業,總代價6.44億元。
同時在2015年年報審核過程中,核數師發現明發集團2015年在現金付款和收款上分別有約9億元和5.4億元款項沒有合法的書面證明。
對此,港交所要求明發集團對其獨立會計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調查,此后三年,明發集團進入了漫長的停牌期,股價定格在1.89 港元/股。而明發集團也一度延遲刊發集團的業績和年報,外界對集團發展概況知之甚少。
資料顯示,明發集團由黃煥明與弟弟黃慶祝于1994年在廈門創立,2009年11月,成立15年的明發集團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成為繼世茂集團、寶龍地產、禹洲地產之后在港上市的又一家閩系房企。
2020年4月起,創始人黃氏兄弟陸續離開明發集團董事會。不過,黃氏兄弟雖然退出管理層,但黃煥明仍持股集團83.7%股權,為公司最終控制人。目前,明發集團董事會由職業經理人掌舵,林家禮接替黃煥明任明發集團董事會主席兼獨立非執行董事;鐘小明任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
2016年股票停牌之后,明發集團不能在股票市場進行融資,不得不高息發債償還舊債,因此資金問題始終不樂觀。
盡管如此,明發集團仍在繼續擴張,土儲頗豐。
業績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明發集團應占土地儲備增加5.6%至約2250萬平方米,共計133個項目,其中有30個未來發展項目。2250平方米土儲中,安徽、江蘇、福建的占比分別為36.8%、22.3%、10.4%,此外在北上深一線城市占比1.2%。
明發集團此前曾表示,集團土地儲備足以應付未來7至8年的增長。或許這些土地儲備能夠讓明發集團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但從現有商業的運營情況來看,明發集團旗下并沒有十分拿得出手的項目。發跡的首個商業項目廈門明發商業廣場勉強算是一個。
據了解,廈門明發商業廣場總體量約為40萬方, 是國內市中心最大的SHOPPING MALL之一。但這個讓明發集團名聲大噪的商業體卻存在致命的規劃設計硬傷。
首先,項目建了3000多間獨立店,如此數量規模的獨立店在一個MALL里面,可以看出開發商完全從銷售的理念出發,賣完即止,并不考慮長期經營。每個獨立店都被分割成30-60平方米不等的店鋪,面積小,總價低,有利于銷售,但不利于招商。
其次,廈門明發商業廣場的結構設計一言難盡,同心圓形布局,里外共4層,動線和主入口不明顯,走道太多,分岔口多,如同迷宮,白天鮮有消費者光臨,這也是項目備受詬病的地方。
在后來的規劃設想中,廈門明發商業廣場旨在成為輻射海西乃至華南地區的休閑娛樂航母、文化餐飲旗艦,目前來看,項目進駐的娛樂、餐飲商家也已占據了絕對優勢。這里是許多廈門本地博主推薦的夜宵一條街所在地,還有一些寵物店、刺青美甲店和夜場酒吧,儼然成了一個魚龍混雜的大型不夜城。
在業內看來,重新回歸資本市場后,對于明發集團旗下那些奄奄一息的商業項目來說,或許是一個轉機,其他只是考驗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