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極點商業
作者/劉珊珊
編輯/朱珠
美團被各地餐飲企業群起而攻之的漲傭,幾乎都是通過代理商來執行。在多位商家、商會負責人、第三方人士看來,無論如何,在當前“反壟斷”大背景下,美團官方都難逃“管理失職”責任。
截至1月28日下午,在前日溝通一整天后,美團與重慶巫溪縣100多家餐飲商家的“二選一”事件談判,仍未得出最后結果。
1月27日,重慶巫溪縣商務會議室,在當地商務會、市場監管局、工商聯、巫溪網等的見證下,重慶美團、巫溪美團和當地餐飲賓館商會(以下簡稱商會)、商家代表進行了整整一天的談判。
“商家核心訴求,是要求美團外賣廢除‘二選一’,降低不合理傭金。以及合同簽署、商家起送門檻與活動、配送范圍等方面,讓商家的信息足夠對稱,合理利益得到保障。”1月28日,一位連日來全程參與雙方溝通、談判的第三方人士表示。
“其實所有訴求,都可以歸結為兩個字:公平。”上述相關人士稱。
1月27日溝通1整天,仍未得出最終結果
此前,巫溪縣美團“二選一”事件已在當地持續發酵數天。1月19日,當地一位與美團合作多年,對美團業務當地開拓立下“汗馬功勞”的最大商家,因為再次拒絕美團“二選一”提高傭金而被平臺下架,引起眾多商家共同投訴;1月22日,當地100多家商家決定暫停并下架美團外賣業務;1月23日,商會發布《關于同意經營美團外賣的商家下架美團外賣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責美團外賣存在“壟斷”行為;1月24日,原定的談判溝通,因為美團負責人缺席被迫中止。
值得注意的是,在“反壟斷”風暴持續情況下,美團是否會成為下一個遭遇“反壟斷”處罰對象成為外界關注焦點——2012年12月29日,因取消支付寶渠道,美團就遭到了反壟斷訴訟,由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立案審理。
外賣市場同樣如此,由于美團掌握著絕對話語權和定價權,自2020年來多次因為“二選一”、“提高傭金”被各地餐飲商家、協會公開指責為“壟斷”。那么,1年過去,眾矢之的的美團外賣業務,為何仍深陷“二選一”風波,甚至“殺熟”到了多年合作的大商家身上?
01
多年“功臣”,也被殺熟和“懲罰”
地處大巴山東段南麓的渝、陜、鄂三省市結合部的重慶巫溪縣,距重慶市區426公里、距武漢595公里、距西安496公里,是重慶市最偏遠的縣,也是重慶市最貧困的區縣之一。一直到2019年底,才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
根據當地統計局數據顯示,巫溪縣2019年城鎮人口為19.1萬人。“相比其他地區的外賣業務來說,這是一個相當小的市場,做外賣業務的大概有三四百家商戶,美團又占據了大部分市場。”在當地頗有影響力的巫溪網CEO“笑靈通”對“極點商業”如此表示。
這個大山深處的不大外賣市場中,做麻辣快餐的“麥香基”又是外賣業務最大的商家。100多商家聯合發聲,下架美團外賣業務的風波,正是從“麥香基”開始爆發。
“在巫溪快餐行業,我應該是規模最大的了,店面四五百平方米,40多位員工,每月在美團上正常有10多萬營業額。”1月26日,“麥香基”吳老板對“極點商業”表示,自己也沒想到,與美團的合作會是這個局面。
在他看來,雖然去年以來,各地頻頻爆出餐飲商家投訴美團“二選一”、提高傭金事件,但自己仍與這些遭遇有所不同。
根據吳老板的描述,一是幾年前美團外賣原本在巫溪本地業務不太好,做得相當糟糕,當地代理商曾轉手幾次,是在自己一步步地幫助和支持下,才有了如今的市場地位。某種程度上,自己堪稱美團外賣在當地發展起來的“功臣”。
二是在2020年,已強烈反對過提高傭金。“2019年,我和美團簽訂的傭金是15%(獨家)。2020年1月底時,疫情暴發,美團在和我續簽合同時,就想把傭金提高到獨家18%。”吳老板稱,當時是在自己和周圍商家強烈反對下,才保持了原來的傭金比例。此后,盡管自己也遭遇過“平臺未協商直接營銷活動”,都忍受過去。
根據吳老板的說法,進入2021年1月,負責續簽合同的美團當地代理商,就頻頻給他電話,強硬要求“二選一”的同時,傭金還提高到18%,漲了3個點。如果不簽獨家,那么甚至會提高到23%。
“簽獨家還漲3個點,這意味著,所有利潤全部給外賣平臺了。”吳老板稱,自己就多次明確表示,拒絕簽署這份合同。
更重要的是,“當初明明是對方三番五次,尋求我的幫助,美團在當地才得以迅速開拓發展。”這讓吳老板感覺,自己被殺熟“割了韭菜”。
或許是感受到了他的強硬態度,以及考慮他在當地最大的業務量,當地代理商負責人給了吳老板另一種方式:“續簽合同保持15%,但不能把這個消息透露給任何其他餐飲商家,只簽你一家,其他餐飲商家我去對付。”
這仍被他明確拒絕。吳老板表示,自己難以答應的原因,是因為自己業務量雖然大,但那些中小餐飲商家更難做,而且附近有數十家商家,大家都是“抱團取暖”,不忍也不能答應這個條件。
目前,麥香基已被美團下架
吳老板稱,一般來說,1月是美團外賣當地代理商的合同續簽時間。目前有大量的商家,仍在等待觀望,并未和美團續簽。不過,他萬萬沒想到,自己拒絕后當天晚上,尚處于合同期內的店鋪,已在美團外賣平臺下架。
這點燃了吳老板和其他更多等待續簽的外賣餐飲商家的怒火。當地人士就表示,與“麥香基”一樣,很多中小餐飲商家不僅被要求商家“二選一”、提高傭金,還面臨拒絕后的各種“打壓”。
在巫溪網論壇上,一個人氣頗高的帖子是,“我是一個單量并不大的小商家,主要依靠外賣生存。(去年)12月美團業務員找我,要漲到23個點,我不同意,說等合同到期再說。后面3-4天沒接到單,直到有個老顧客打電話問是不想做生意了嗎,為何設100元起送?這才發覺被動了手腳。”一位當地小商家如此表示,自己氣得手腳冰涼。
這個案例得到了部分商家、當地商會、巫溪網負責人的真實性確認。
在巫溪縣,這并非個案,根據多位商家的說法,有的被平臺直接下架關店,或者起送門檻突然由“人均消費從22元調整為200元,相當于把商家變相移除平臺”、“起送價改成500元,提點未經協商直接上漲4%”、縮小配送范圍等等。
“究其原因,是在餐飲商家拒絕美團提高傭金要求后,平臺給予的‘懲罰’。”一位餐飲商家說。
02
自動下架,仍難以得到“公平”
巫溪一位餐飲商家稱,自己不愿提高傭金,與美團各類收費層出不窮有關。比如“6元錢單品,被平臺私自提高到19元,并且這19元要出23%的扣點,一場活動虧上千元”。
無論是提高傭金,還是突然調整起送門檻,或者關閉下架,“對規模大的店鋪來說還勉強可以支撐,但對那些中小商家來說,卻無疑斷了生計。”
多位餐飲商家稱,這讓他們意識到,不能坐以待斃。1月22日,諸多巫溪外賣餐飲商家代表,決定以自動下架的方式,抵制美團。
1天后,當地商會發布通知稱,由于商會不斷收到商家關于美團“二選一”的投訴,餐飲商會同意巫溪縣境內的各餐飲商家,暫停并下架美團在巫溪的外賣業務。
“約有100多家餐飲商家自動下架了美團外賣業務。”當地商會一位負責人告訴“極點商業”。
實際上,鑒于美團外賣在當地占據大部分市場,對大部分商家來說并非真的想一直下架,只是想引起美團重視的無奈之舉。
“我理解這些商家,現在不爭取,說不定傭金會逐步提高到25%、28%。”1月26日,當地一位人大代表對“極點商業”表示,目前18%、23%的傭金,看上去與其他地方反對的扣點差不多,但問題是,巫溪是一個經濟不算好的偏遠山區,無論是商戶自己承擔,還是把扣點轉嫁到消費者頭上,都是難以承受之重。
“他們的訴求其實很簡單,給予商家與周邊外賣平臺同等的正常扣點,尊重商家自主選擇外賣平臺權利,取消平臺‘二選一’平臺違法要求,未經雙方協商一致不得私自修改價格、開關店、做活動。”巫溪餐飲賓館商會一位負責人說。
不過,作為全國最大的外賣平臺,這些商家想從美團得到溝通訴求,并不容易。
按照商會“通知”,原本定于1月24日15:00,在第三方協調下,商會負責人、商家代表與美團當地相關負責人要進行談判,但在所有人都已到場情況下,當天美團負責人缺席。
這讓所有參會者感覺到,美團當地負責人缺乏誠意,并不想溝通。“美團作為全國最大的外賣平臺,哪怕失去巫溪這一個小縣城的業務,也不會掀起任何浪花。”一位參會人士說。
此后,直到在當地市場監管局、商務委、工商聯的協調下,才有了1月27日的整天溝通談判。
與此同時,一些未被下架或未自發下架的商家,卻發現自己店鋪傭金已被悄然提高扣點。
“原定傭金為19%,與美團的合約3月7日到期,1月23日就把傭金私自漲了,沒人知會我一聲。”1月25日,一位商家在“巫溪網”發帖表示,并曬出了傭金前后的對比圖:一份18元的快餐,原本給美團平臺的服務費為3.6元,現在卻漲到了4.37元。
上述商家表示,合同期內服務費已被漲價
在當地商家看來,他們都交了“500元的履約保證金”,既是對商家的約束,同時也是合同期內“平臺不會私自調整傭金、配送門檻、發起活動”的保障。
“從合同法來說,平臺私自調整傭金、配送門檻、發起活動,是違規的。”上述全程參與雙方溝通的第三方人士表示,問題是這些商家老板,可能從未注意合同的具體內容,因此難以判斷是否如當地對接業務人員所說,平臺有權利在合同期內私自修改。
“沒有紙質合同,都是在手機里的電子合同,密密麻麻太多頁,具體細則我們其實根本不清楚。”吳老板稱,在他周圍,甚至還有商家是由美團業務員代簽的案例。
在巫溪網CEO“笑靈通”看來,“紙質合同”還是“電子合同”都無關緊要,因為都有法律效力,關鍵是要信息足夠對稱,“主要是明確合作確認形式和具體內容。要讓這些商家看得懂,有能力保障自己的核心利益。”
1月27日的談判溝通中,就提到了合同問題,比如商家就提出,由于電子合同內容多,出現業務員說法與最終內容不一致的情況。要建立每個商家對接服務群,把合同涉及收益的核心內容明確到服務群,商家確認。“也包括營銷活動的確認”。
在多位商家看來,這就是他們想要的“公平與共生”。不過,直到1月28日下午,美團方面仍未給出最終答復,而“麥香基”這個十天前還是當地最大外賣業務量的快餐店,在被下架后,仍無法從美團外賣和大眾點評APP上搜到。
03
1年后,為何仍難逃“壟斷”質疑
未來如何,是自建流量渠道,接入其他第三方平臺,還是與美團和解?這些餐飲商家仍是迷茫。
根據“極點商業”多方確認了解,商家目前明確的“收獲”是,在1月27日的談判中,當地美團代理商負責人表示,“單價22元突然調整起送門檻為500元”等行為,是地推業務員私自行為,就連代理商股東、管理層也并不清楚,為此已開除5名業務員。
如果這個說法屬實,那么是否說明,美團總部對這些亂象并不知情?
此前,美團被各地餐飲企業群起而攻之的漲傭,幾乎都是通過代理商來執行。不過在多位商家、商會負責人、第三方人士看來,無論如何,在當前“反壟斷”大背景下,美團官方都難逃“管理失職”責任。
“因為很簡單,一位地推業務員,有權利在后臺私自修改餐飲商家起送門檻、店鋪下架嗎?”上述第三方人士說。
“從目前情況來看,這種做法某種程度上,和壟斷行為沒什么區別。”當地多位商家與第三方人士均認為,其根本原因,還是市場缺乏競爭所導致。
2020年11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中明確,擬將“二選一”定義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構成限定交易行為。我國反壟斷法第六條規定,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不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競爭。
一位當地人士稱,在美團進入之前,當地有其他本地外賣平臺以及餓了么,抽傭不超過15%。但在美團進入后,憑借各種粗暴的營銷活動,迅速占領大部分市場。
對美團而言,這并非第一次因為“二選一”、提高傭金而深陷質疑漩渦。2020年2月以來,就有四川南充、廣東、重慶、河北等多個省市餐飲協會,致信控訴美團已達到《反壟斷法》規定的市場支配地位,背后訴求一致,即降低傭金和取消獨家合作。
去年12月,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自媒體文章,也將美團推上風口浪尖,被懷疑美團利用大數據殺熟。“同一個時間,同一份外賣,同一個配送地址。開通美團外賣后,外賣配送費卻比非會員還要貴。”
不過,即便飽受用戶、商家和騎手的詬病,這些質疑也并非某些地區的個例,甚至是普遍現象。但至今為止,美團并未就各地商家的共同訴求,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相關說明和調整。
與此同時,美團股價卻連續創造歷史新高。1月19日收盤,其股價報340港元,市值首次突破2萬億港元大關。
支撐高股價的,雖然有酒旅、餐飲SaaS、共享單車、充電寶,乃至近期沖到市場第一的社區團購業務的功勞,但主要仍是占據絕對話語權的外賣業務。因此,美團外賣是否會成為下一個遭遇處罰的“反壟斷”對象,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此前有觀察人士表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這個調查取證不容易,特別是對“濫用”的定性。不過,從各地餐飲商家的投訴,以及巫溪縣餐飲賓館商會最新聲明來看,卻明確表示美團有“壟斷”行為,已違反了《反壟斷法》第六條規定。
那么,1年過后,仍深陷“二選一”風波的美團外賣,是否會成為下一個遭遇處罰的反壟斷對象?
誰也難以預料。不過,對美團外賣來說,其潛在風險不僅如此,還有在頻頻質疑之下,外賣這個基本盤,可能已經不太牢靠。
“美團平臺上的商家越賣越虧,不得不自動下架;外賣騎手收入增長停滯,越來越難賺錢;消費者也發現手中的外賣,越來越貴。”一位觀察人士就說,即便資本市場如何助推,美團股價如何漲高,這些潛在風險,才是決定美團外賣未來走向的關鍵因素。
- 該帖于 2021/1/29 16:50: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