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形勢:(1)市場紅利越來越少:人口紅利成為過去、城鎮化接近尾聲或趨緩,房住不炒、商業去房地產化成為大趨勢;
(2)商業供給量偏大,人均面積超過警戒線0.3平米,商業存量市場與增量市場并存裝填;
(3)受全球疫情影響,集中線下消費模式成為政府管制方向,宅經濟、線上消費、互聯網辦公等成為疫情之下最大的消費增長點,線下零售消費尤其是非剛需方面的服裝業態消費,下滑勢頭最明顯。
產業形勢:(1)招商越來越難,降低租金、增加裝補、聯營扣點等通過降低招商門檻,然而獲得滿鋪開業難度越來越大,甚至很多延期開業、無法開業;
(2)商業開業紅利越來越少,開業即進入客流銷售雙低的困難場。開業蜜月期越來越短,從5年前的3個月,到2年前的1個月,在去年開業中甚至縮短至3天;
(3)競爭:存量市場越來越大、商業競爭趨向貼身肉搏、內容同質化;
(4)商家:租售比越來越高、線上替代性越來越強、開店越來越謹慎、市場倒掛成為買方市場。
一、 從行業維度來看:大者恒大,頭部企業集中越來越高;
(1) 項目持有集中度:總體提高但增幅減緩
行業前三十強仍然占據半壁江山,而且以2020年開業數量來看更是遙遙領先。
數據顯示,TOP15榜中的企業2021年擬開業量達219個,占總開業量約12%,體現行業頭部企業聚集效應愈發明顯。
(2)降維擴張成為領先頭部企業的品牌發展策略;
主打萬象城高檔定位的華潤集團,擴展市場份額開辟了萬象匯/五彩城品牌,主打中檔消費,正在加快并購和開店速度。比如已開業的北京五彩城、深圳布吉萬象匯、揚州萬象匯,正在籌備的南京2家萬象匯。
在得到萬科集團支持的印力集團,一方面發力超大規模標桿產品印象城MEGA,同步加大力度擴中檔定位的印象匯系列。
(3)商業勢力三分天下
專業購物中心開發商主要分為還是央企(如華潤置地、大悅城地產、金茂地產)和外資企業(如凱德、太古、新鴻基、恒隆、瑞安、嘉里)以及民營巨頭(如萬達、印力、龍湖、新城、紅星等)的天下,而以住宅為主業的萬科、世茂、中海等集團也均加大了購物中心的開發,使得住宅開發商和購物中心開發商的邊界越來越難區分。
(4)甲方轉乙方,輕資產成為頭部企業的擴張策略;
中國商業發展進入下半場,邁入存量和大資管時代,凱德、萬達、新城、愛琴海等以自己的態度“輕裝上陣”。進入存量時代的商業地產市場,不再全盤奉行傳統開發持有的重資產模式,尤其在當今去房地產化形勢下,轉而開始探索輕資產模式。如何有效的進行資產管理,在保持較低風險水平的同時實現效益最大化,成為標桿房企未來發展戰略的核心。
凱德中國:亞洲資管行業的先行者:至今,凱德中國已積累了10余年輕資產運營經驗,其輕資產模式主要采用“地產開發+資本運作”的形式。
萬達商管:國內輕資產模式的踐行者:萬達采用“輕資產為主,輕重并舉”的策略。2020年9月,萬達商管集團宣布,從2021年開始,萬達商管不再發展“重資產”,即不再投資持有萬達廣場物業,全面實施“輕資產”戰略。
二、奢侈品商業和奧萊商業逆勢增長
據此前咨詢公司貝恩發布的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2020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勢不可擋》顯示,2020年全球奢侈品市場將萎縮23%,但中國境內奢侈品消費將逆勢上揚48%,達到3460億元。
(1)高端定位商業逆勢增長,中端購物中心明顯下滑。
奢侈品商業逆勢增長,得益于疫情之下國內奢侈品消費的回歸。
與2019年相比,百億業績俱樂部陣容依然堅挺,北京SKP以177億蟬聯內地單體商場業績店王,南京德基廣場摘得亞軍,2020年總銷售額超過了150億,二者同比均實現了雙位數增長,業績也紛紛越過了150億的分割線。
國內頂級標桿商業,北京SKP、南京德基、上海恒隆/IFC、杭州大廈、鄭州丹尼斯大衛城等奢侈品商場,在2020年都在保持10%以上的逆勢增長。
(2)奧萊商業崛起
根據《2020中國奧特萊斯數據排行榜單》,2020年銷售額突破10億的奧萊項目多達39家,總銷售額超800億元。2019年,這兩項指標的對應數字分別為34家和700多億元。
相比2019年,上榜項目新增了5家,分別為比斯特上海購物村、比斯特蘇州購物村、砂之船(昆明)奧萊、深圳華盛奧特萊斯、廣州萬國奧特萊斯。
根據不同業績水平劃分的6個銷售額軍團中,40億+的奧萊2家,30億+的奧萊3家,25億+的奧萊6家,20億+的奧萊6家,15億+的奧萊10家,10億+的奧萊12家。
三、高端百貨向左,連鎖百貨向右
(1) 定位高端的百貨商場,以奢侈品主打的,在2020年逆勢增長,同時走擴張之路。
北京SKP銷售177,全球第一;西安SKP銷售60億,杭州大廈80億,鄭州大衛城70億等,各地區奢侈品百貨走勢強勁。
(2) 連鎖百貨持續下滑
連鎖百貨規模持續下降,同時受疫情影響2020年銷售百貨行業營收和利潤持續下降;連鎖百貨關店和開店同步
總體上,百貨商場日漸式微,疫情只是催化劑。從今年上半年的業績來看,52家百貨上市公司中營收、凈利潤雙線增長的僅有3家,分別為豫園股份、永旺及小商品城,而永旺在上半年虧損0.63億元;而營收凈利雙下降的企業則高達41家;52家企業中有19家出現不同程度虧損。百貨調整任重道遠。
四、商業不再一路高歌猛進,關停并轉成為新選擇
(1)ZARA為首國際快時尚關閉中國門店。2020年,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整個零售時尚行業原本艱難的運營雪上加霜,作為快時尚代言人的ZARA,其母公司Inditex集團宣布了史上最大關店計劃:至2021年將關閉1200家店鋪,預計關閉店鋪主要集中在亞歐地區的ZARA、Massimo Dutti等品牌小型門店。GAP宣布了兩個重要決策:子品牌Old Navy(曾是公司的增長引擎),2020年起撤出中國市場;集團在兩年內關閉230家門店。
(2)中小購物中心經營慘淡,逐步退出競爭,或被并購或加盟頭部品牌合作。行情最差的時候,對頭部企業也許是,最好的商機。2020年萬達集團45個開業項目有37個是合作項目。
聯商網口徑,2021年全國擬開業的商業項目數量1479個(商業建筑面積≥2萬方),新增商業建筑面積12755.47萬方。商業市場迎來新的一輪開業高峰。
2021年開局不易,好在二次疫情傳播得到有效控制。美國1.9萬億刺激計劃對中國有多大影響,國際和國內雙循環對經濟刺激有待時間檢驗,新一輪中國經濟復蘇如何推動商業發展,我們拭目以待。
wangzhongyu- 該帖于 2021/7/6 17:01: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