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靈貓財經
2月25日,蘇寧易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重大事項停牌公告,確認了實際控制人張近東以及蘇寧電器集團有限公司預計轉讓比例20%-25%,也表明了股權轉讓會助力公司股權結構的長期穩定的發展。
從股票走勢來看,從2月19和2月22日之后,蘇寧的股價就在下滑,而股權轉讓事件一旦曝光,對于蘇寧股價走勢影響更甚,所以為避免投資者利益受到損害,蘇寧決定停牌5個交易日左右。那么在這5個交易日內,蘇寧會能不能確保挽救這次危機,還很難說。
這次停牌也許是想要減少人們對于股權轉讓的議論紛紜,但是更多的投資人還是會猜想未來蘇寧的走向是否會受到此次事件的影響,等到重新開盤,是繼續持倉補倉還是盡快拋售,都讓投資人們迫切想要得到答案。
棄“帥”保“局”,還是走進國家隊?
公開信息顯示,蘇寧易購集團的實際控制人張近東持有蘇寧易購20.96%的股份,蘇寧電器持有16.8%。一旦股權轉讓達到20%-25%份額,也就意味著張近東與蘇寧電器有一方將要拋出大半股權,而張近東失去實際控制人身份的可能性也非常高。
據《公司法》第216條的定義,實際控制人是能夠通過投資關系、協議或者其他安排,能夠實際支配公司行為的人。對于公司來說,實際控制人就像是運行的總開關,決定了公司能不能繼續運行。
那么蘇寧這一次轉讓股權之后,能否與新的伙伴快速磨合,讓蘇寧回歸原本的走勢或者更上一層樓,也會讓投資人們更為關注。
在披露的信息中,本次入股方為一家“基礎設施”企業,據財新網報道,南京國資委最有可能成為蘇寧易購的新控股方,實際是否為真還有待確認。但此消息傳來無疑是對蘇寧有益的,畢竟入股方為南京國資,蘇寧未來就能以國有控股企業的身份生存,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也能更好的趨利避害。
當然更多的想法還是猜想,蘇寧回應中說到此次計劃尚需取得有權部門的批準,存在不確定性,而同樣不確定的或許還有此次張近東股權轉讓的目的。
據了解,張近東曾經幫助過恒大的許家印,也幫助過萬達的王健林,在傳言交情濃厚的前提之下,當蘇寧遇到生死危機時,他們理應會來救急,但恰恰這該來的都沒來,讓人不斷的猜測,最終推到蘇寧只能尋求外援。
未來蘇寧能否在零售這條長線上筆直的走下去,現在已經很難說,畢竟零售長線上,蘇寧除了電器有一定的優勢,似乎并不比哪家更突出。而且現在市場大部分轉移到了電商平臺,在電商平臺不斷完善的結果下,零售市場的比對似乎逃不過頭部幾家電商公司。
比如說到綜合零售,阿里占了大頭,盡管蘇寧在零售市場的時間不短,但終究被阿里搶占了電商先機。說到垂直零售,蘇寧也被后來的京東超越,而曾經位列家電第一的位置也為京東搶走,甚至僅僅起步五年的拼多多都走在了蘇寧的前頭。
所以在不斷被新勢力趕超下,蘇寧或許早就不具備雄心壯志,只想著老驥伏櫪,卻不曾等到志在千里之時。
當然,跟蘇寧遭遇同樣境遇的還有萬達,萬達也是在轉型電商時遇到了瓶頸,到現在,出色的也不過是地產和商場生態。這樣看來,曾經在零售行業風生水起的大企,在電商興起之后,都有點默默無聞的感覺。
那么蘇寧究竟時靠著什么支撐到現在的地步呢?
從目前蘇寧的現狀來看,蘇寧易購主攻零售市場與電商板塊,而蘇寧電器主攻線下實體商場等,在分工明確的前提下,蘇寧有自己的物流分隊。
在電商板塊明確建成之后,蘇寧更加看重物流,畢竟物流在零售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從亞馬遜自建物流、阿里自建物流、京東自建物流,我們都能看出物流對于獨立發展的零售電商企業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相比之下,京東物流為京東帶來的是市值上升,菜鳥裹裹的出現讓阿里在電商領域立于不敗之地,而蘇寧物流除了能讓蘇寧易購正常的運行,卻沒有出現更加突出的貢獻。有人說蘇寧物流掉了隊,也有人認為蘇寧整體都有些掉隊。
從整體來看,蘇寧曾涉及了八個板塊,分別蘇寧易購、蘇寧物流、蘇寧金融、蘇寧科技、蘇寧置業、蘇寧文創、蘇寧體育、蘇寧投資,但是帶動蘇寧發展的其實是蘇寧易購,其他七項都是屬于被蘇寧易購帶動發展。
但是從發展狀況來看,蘇寧易購帶動七大板塊顯得吃力,只能進行取舍。在橫向發展蕭條的背景下,縱向發展也顯得吃力。
在股權轉讓的問題之前,其實我們不難發現蘇寧的困頓,只是作為納稅大戶,資本雄大的外表總讓我們忽略蘇寧前行步履蹣跚的狀態。
BAT里無百度,“零售局”中蘇寧難
1. 30年零售史,慢慢走向低谷
縱觀蘇寧的發展史,成業30年,占據的中國零售業的半本史書,但是最終仍逃不過被拍在沙灘上的命運。
蘇寧易購一開始叫蘇寧電器,電器是其發家的關鍵,直到現在,電器仍屬于蘇寧非常重要的業務。
據相關數據顯示,從2014年開始,蘇寧就陷入了不斷虧損的狀態當中。這或許與蘇寧不斷在零售業拓展業務有很大的關系。
在拓展的過程中,蘇寧除了電器,先后涉及了酒水、服飾、穿戴飾品、箱包、美妝、家紡等等業務,并且業務拓展的同時還伴隨著對一些企業的收購。也許正是不斷的擴張、收購,讓本就處于激烈競爭市場的蘇寧精疲力竭,無法深入電商市場。
并且,在阿里成為蘇寧股東之一后,提起蘇寧,難免會觸及阿里,而蘇寧易購也有些像存活在電商巨頭的陰影之下附屬企業。
在中國零售市場比電商不安瓜分后,蘇寧也終究支撐不住30年老字號。據2020年蘇寧財報數據顯示,截至第三季度,蘇寧易購的總負債為1361.4億,其中1099.67億為流動性負債,而其流動性資產則為1072.48億元。
在一系列數據顯示下,從2014年以來,蘇寧已經賣掉了數家門店、倉儲物流、PPTV股權、阿里股票等。蘇寧真的很缺錢,所以才需要進行股權轉讓。
2. 實體零售與電商的糾葛,蘇寧會如何選擇?
展望整個市場現狀,我們會發現目前電商幾乎囊括了各行各業,就連一些頑固的線下產業,也正在慢慢向電商靠攏。但是電商的出現不僅僅是將零售市場籠絡到互聯網端口,更是將整個零售產業融合進了電商的生態鏈之中。
雖然目前一直在講互聯網流量觸及天花板,但是在互聯網流量觸及到人口頂點時,只能說明現在人們對于互聯網的依賴性更深,恰恰有利于各行各業在線上發展,因此這也驅動著更多的實體行業擁抱互聯網。
作為線下零售王者,蘇寧并非不想擁抱互聯網,而是擁抱了,但是并沒有搶占到與線下相匹配的份額,因此在與電商長時間的消磨下,逐漸開始自亂陣腳,愈發的比不過同行企業。
但筆者認為,蘇寧并非真正的比不過,只不過野心太大,卻沒有足夠的力氣撐起這個“夢想”,導致不能在一方面突破。
說蘇寧野心大,是因為蘇寧已經占據線下零售市場王者的位置,但是蘇寧并不僅僅滿足于線下市場,在電商不斷竄出一匹匹黑馬時,或許蘇寧早就急了。京東搶了蘇寧家電第一的位置,拼多多讓我們看到下沉市場的待開發,幾乎每家巨頭都開始謀算未來,蘇寧自然不會例外。
但是線上線下并非能完全兼顧,更何況蘇寧這種主要布局都在線下的企業,想要實現持續增長,或許要抓牢某一方面,全力以赴才能實現。
2020年的疫情加快了線下向線上的融合,同時也讓蘇寧更加的慌張,選擇線上有很大的風險,也意味著相對要放輕線下業務,先讓一頭發展下去。同樣的,選擇線下其實會更加長線,只不過要面臨的就是要花費更大的資源去渡過眼前的難關。
總結:
一紙公告,預計20%-25%的股權轉讓聲明,蘇寧正在面對一個巨大的難題,想要重回正軌,也想要贏得長線發展的契機,而南京國資委入股的傳聞或許也能為蘇寧鋪好另一條長線路途。
但真正會如何走下去,我們更加期待張近東與蘇寧的發聲,畢竟30歲的蘇寧,已經書寫了半部零售史。
財經自媒體“靈貓財經”,訂閱號:靈貓財經,個人微信號:lmcj011,轉載保留版權,違者必究。
- 該帖于 2021/3/2 17:51: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