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倪叔
這是新消費品牌蒙眼狂奔的時代。
拉面說便是其中一個典型。
在方便面與外賣的鏖戰中,拉面說一躍而起,迅速將自己變成了高端拉面的代名詞,在方便面細分市場占據了一席之地。去年天貓雙11,拉面說僅用時1小時45分鐘,便突破了千萬銷量。而在2016年,拉面說整個11月的銷量不過數萬元。短短四年時間,拉面說鳥槍換炮。
去年,拉面說是唯一進入2020天貓快消類TOP10的即食面品牌。這一年,拉面說的目標是6個億,前一年,拉面說才賣了2.5億。
后來又把目標上調到了10億。
翻倍增長的底氣從何而來?粉絲量或許說明了一切。2020年,已上市9年的味千拉面,天貓官方旗艦店的粉絲不過4萬剛出頭,而成立僅四年的拉面說,天貓官方旗艦店的粉絲量已有524萬。味千拉面僅是拉面說的零頭。碾壓級的優勢,撐起了拉面說的野心。
如此看,拉面說似乎一派欣欣向榮,那為何又說它是蒙眼狂奔?答案是這增長背后,拉面說的根基不穩。這不僅是拉面說的問題,其實也是新消費品牌共同的問題。年輕人正日漸成為消費市場的主流,然而年輕化的新消費品牌卻寥寥無幾,一個巨大的市場空白意味著巨大的紅利。
資本涌動,拉面說于是應聲而起。
1
所謂的風口,都是資本的一局棋
在以往的報導中,媒體最喜歡講的故事,是三個小姑娘在方便面市場哀聲一片時創辦了拉面說,于夾縫中殺出了一條生路。這個故事沒錯,只不過只說了一半,另一半是:以姚啟迪為領頭的三個小姑娘,是帶著巨量資本下場的。高速增長背后,是不斷注入的資本在發揮作用。
拉面說成立于2016年,次年拿到挑戰者資本400萬天使輪融資。這個挑戰者資本大有來頭,其創辦人就是元氣森林的創始人唐彬森。天使輪結束四個月后,拉面說馬不停蹄的開始A輪融資,又從嘉程資本那拿到了1000萬人民幣。又四個月后,挑戰者資本再次戰略投資拉面說。
從2018年開始,拉面說開始瘋狂融資,五年完成了6輪融資,除了挑戰者資本、嘉程資本,拉面說的投資人還有真格、紅衫、紫牛等知名資本,10余家資本站在拉面說身后,為拉面說保駕護航。
資本源源不斷注入之后,拉面說便開始瘋狂生長。2016年初創時,拉面說業績平平,2017年開始融資后,其銷售數據便如開掛般瘋長,當年雙11當天銷售額突破300萬;次年,拉面說雙11銷售額過千萬,年銷突破8000萬;再次年,年銷突破2.5億;2020年,目標10億。
拉面說創始人是姚啟迪,2015年畢業于英國曼徹斯特大學,2016年回國后便創辦了拉面說,可以說基本沒有什么工作經驗。這樣一個職場小白,為何有這么大的能量,聚集這么多資本為自己保駕?
一個消息不徑而走。
投資圈傳聞:姚啟迪是白象方便面聯合創始人的女兒。拉面說這個新興品牌,本質上是一個老將坐鎮,小將搖旗的“富二代”品牌。白象方便面的控股企業是鄭州市正龍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股東分別是姚忠良和姚中平。如果業內消息屬實,那么姚啟迪有可能是姚中平的女兒。
如果這個消息屬實,那么,拉面說很有可能是白象方便面坐鎮幕后孵化出來的一家企業。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么剛剛畢業的26歲的姚啟迪有這么大的能量,可以聚集這么多資本為自己保駕護航。
不過,在查詢拉面說的六家代工廠之后,我們并未發現拉面說與白象明確的關聯。所以該消息我們暫且存疑,先放在一邊。即使如此,拉面說這家企業背后,依然有太多的迷團。這些迷團,未來也許會隨著拉面說的規模越來越大,自然的浮出水面,屆時一切都會大白。
2
營銷開道,搶占新消費市場空白
有了源源不斷的資本后,拉面說是怎么拿下市場高端拉面的領導者地位的?答案是營銷,瘋狂的營銷。拉面說自創辦以來,就一直非常重視營銷,或者說幾乎Allin了營銷。這也是新消費品牌共同的特點。
拉面說的營銷策略非常清晰,從一開始就瞄準了圈層營銷,也就是借助KOL的影響力輻射消費者,在KOL背書下,把KOL的粉絲轉化成為自己的消費者。在這一策略指導下,拉面說迅速成為小紅書、公眾號、微博、B站等社交平臺的活躍新消費品牌,影響力迅速擴大。
真正的爆發來自于2019年。
2018年,拉面說全年銷量是8000萬+,2019年一舉突破2.5億。三倍增長背后,是直播風口的助力。這一年2月至3月,30天時間內,456位博主舉辦了1854場直播,強勢推拉面說出圈。
這一年,淘寶直播與李佳琦踩上風口。這一年,拉面說與李佳琦展開七次合作,此時的李佳琦剛剛崛起,處于上升期,拉面說以最低成本收獲大把紅利,于是一躍而起。堪比買中六合彩。時運背后,是巨量營銷費用打底,那一年拉面說與海量主播合作,這才買中一個李佳琦。
所以,從營銷策略來看,拉面說除了是一家新消費品牌,更是一個超級營銷流量的買手,渠道甄別能力碾壓一眾公關公司。
當然,這背后或許也有營銷大佬在背后出謀劃策,比如拉面說的天使和戰略投資人,挑戰者資本的創辦人、元氣森林的創始人唐彬森。同樣的手法,元氣森林早都玩過一遍了。作為拉面說的投資人,唐彬森很有可能給出過重要意見。這些意見,可以幫助拉面說少走很多彎路。
拉面說的營銷活動還不止這些。
除了巨量資金砸向KOL,拉面說還策劃了很多聯名活動。這又是一個我們非常熟悉的玩法。過去兩年,拉面說與999感冒靈、米未小賣鋪、網易未央、英國國家美術博物館、B站旗下游戲《FGO》、五條人等均展開了合作,推出了一款又一款聯名拉面,一次又一次出圈。
論營銷能力,拉面說絕對是過去幾年,新消費品牌中的集大成者。其營銷能力,令無數新老品牌望塵莫及。然而成也營銷,就怕敗也營銷。采取代工模式的拉面說,能不能保持產品的品質,是個巨大的考驗。
3
爭議不斷,拉面說亟需改進產品
從口碑上看,拉面說正在經歷兩極矛盾。在KOL那邊,拉面說空前絕后,人間值得。但是在消費者端,拉面說卻一直被詬病。知乎網友“小朋友”評價拉面說:“我煮完面后煎了個雞蛋,本以為是錦上添花,沒想到是雪中送炭。”寥寥數語盡是弦外之音,意味深長。
有人后悔“為什么要相信微博上的那些博主案利”,表示拉面說的拉面連最普通的三四塊錢的泡面都不如,拉面根本不入味。
有人表示“并不方便”。拉面說舉的是速食的大旗,但實際上大部分產品并不是速食,需要消費者自己回去二次加工,再煮一次,鍋碗瓢盆齊上陣,一個都不能少。吃完還要再洗一次碗,跟做一頓飯耗費的時間基本上差不多了。這樣一來,基本上已經脫離速食產品的行列了。
為了和傳統的方便面做出差異化,對得起高昂的定價,拉面說做了許多創意,本無可厚非,但問題是這創新只做到了一半。如果你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現在很多線下實體門店的食材,和拉面說有些相似,都是各種中央廚房出來的半成品,二次加工后就可以迅速上桌。
在外賣的倒逼下,越來越多的實體餐飲開始將食材半成品化,這樣可以提高出餐速度。站在整個餐飲的角度看,拉面說有點類似這種。或許我們換句話說:相當于把中央廚房的半成品進行了再加工,延長保質期后打包出售了。結果就是,每個人做出來的拉面,口味差異巨大。
作為一個新銳新消費品牌,拉面說的各種創新值得肯定,營銷能力也應該收獲點贊。神秘的公司背景也不重要,畢竟對消費者來說,東西好吃就行。但是,問題就出在好吃上。拉面說在瘋狂營銷的同時,或許該慢下來想一想,如何在產品上再下功夫,完成剩下的創新。
新消費品牌,核心還應該是產品。營銷與產品,是品牌的兩條腿,一長一短早晚會摔跤。新消費品牌眼下有一個很危險的趨勢,那就是品牌營銷公司化。如果把品牌做成了營銷公司,那就本末倒置了。都說品牌正在搶營銷公司的飯吃,玩笑背后,其實透露著行業的危機。
用戶的認知一定會越來越高,今天還有效的營銷手段,明天就不一定有效了。套路,終究會讓人麻木。屆時,如果消費者回過味來發現產品本身不行,就會迅速掉過頭,選擇其它品牌。傳統品牌的沒落,并不是營銷不好,本質上還是產品本身出了問題。
品牌的增長,不能完全依賴營銷,還需要口碑,否則就會陷入一直求增長的怪圈。真正優秀的品牌,不需要一直高速增長,而是需要在常態化增長的時候,能留得住存量用戶。今天的新消費品牌們所講的故事,并不新鮮,無非是把西少爺、黃太吉的故事又講了一遍。
還有多少人記得西少爺互黃太吉?
前車之鑒,三思而行。
- 該帖于 2021/3/11 14:54: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