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螳螂財經
作者/圖霖
疫情的陰霾,正在從各行各業散去,包括飽受沖擊的服裝行業。
與女裝市場一樣,中國男裝市場也在慢慢迎來復蘇。不同于早已扎根電商的女裝市場,我國的男裝市場在電商業務上還有較大的增量空間。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計,2025年中國男裝市場規模將達6570億元。
眾所周知,在男裝領域,高端市場基本是國際品牌的“主戰場”,我國的本土品牌多盤踞著二三線城市的中端市場。而這之中,常年在男裝襯衫、西服領域處于領先位置的雅戈爾,就是最為典型的代表。
繼2月份,雅戈爾減持寧波銀行2.96億股,并成功套現100億元以后,業內對于雅戈爾要回歸服裝主業的討論度再次空前高漲。
本月初,雅戈爾服裝智能工廠成功入選由e-works評選的《2020中國標桿智能工廠百強榜》,這恰好給了雅戈爾“回歸本行”更大的信心。
這個成立于1979年的老牌服裝企業,在邁入“不惑”之年以后,似乎終于下定決心,從過去熱衷投資的“不務正業”中走出來,再次把重心放回“服裝”這一老本行。
只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時代的更迭從來未曾給予任何一個老品牌特殊的“關照”。新時代下,過去的“服裝大亨”雅戈爾還能繼續笑傲男裝江湖嗎?
一、從服裝中來,到服裝中去
雅戈爾一詞,源自“YOUNGOR”這一英文單詞,它實際上是承襲了雅戈爾的前身——“青春服裝廠”的名號。
1980年前后,正值改革開放初期。彼時的青春服裝廠,并不像現在的雅戈爾這般“有名氣”,只是一家給國有服裝廠縫制邊角料的小作坊,還是建在戲臺子下的那種。
盡管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但雅戈爾能有后來的成績,實際上離不開創始人李如成的兩次“果敢”。
第一次發生在1982年。當時的青春服裝廠因為接不到任何業務,面臨著倒閉的風險。李如成從一位沈陽老鄉那里得知,位于沈陽的遼源經編廠有大量賣不出去的庫存面料,正缺一個加工點。
李如成這位耿直的寧波商人,當即決定去東北,并且靠著“2天5頓大酒”,帶回了12噸面料加工的“大單”。正是這個價值20萬的單子,拯救青春服裝廠于“水火”,也讓李如成在1982年底,成功被選為了青春服裝廠的廠長。
第二次發生在1990年。在雅戈爾品牌正式誕生以前,青春服裝廠曾推出過名為“北侖港”的品牌,在上市后備受追捧。從品牌建設中嘗到“甜頭”的李如成,特意請了某高校的市場營銷教授,對北侖港進行品牌評估,沒想到卻被指“缺乏提升空間”。
一些成功的企業家,身上多多少少都會有些“傲氣”的,但李如成卻沒有。他謙虛采納了教授的建議,當下就決定改變已經大賣的“北侖港”品牌。1990年8月,李如成與澳門南光組建了新公司,并取名“雅戈爾”。我們現在熟知的雅戈爾就此誕生。
事實證明,教授的話和李如成的堅持都是對的。品牌創立以后,靠著此前在服裝市場積累的經驗,雅戈爾迎來了“飛速發展期”。這期間,雅戈爾先后完成了“邀請費翔作為首位代言人”、“花3億在全國范圍內開設旗艦店”等動作,成長速度可以說如日中天。
同樣也是在1990年前后,雅戈爾踏上了“多元化”的征程。1992年,雅戈爾開始在蘇州、寧波等地開發大型樓盤,算是正式涉足房地產開發領域,1993年,雅戈爾又開始介入股權投資領域。至此,雅戈爾成功建立起了“服裝、地產、投資”三步走的品牌戰略。
對于這三大產業,李如成當初的定位是“服裝是基礎產業,房地產是成長產業,投資是探索產業”。但就連他可能也沒想到,作為“副業”的房地產和投資,能給雅戈爾帶去和如此大的收益。
地產方面,2011年,在中央政府繼續加強房地產調控的大背景下,雅戈爾的地產開發業務仍舊為其帶來了36.36億元的營收,和當年服裝業務38.12億元的營收相差無幾。投資方面,在2007-2015年間,雅戈爾僅投資股票獲得的收益就已經多達123.16億元。
得益于這一多元化戰略,去年上半年,在其他服裝同行受疫情重壓之時,雅戈爾靠著“副業”仍舊實現了營利雙增。公司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9.58億元、28.7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1.83%和41.88%。
既然“副業”已經風生水起了,為何又想回歸“主業”呢?真的是實體行業“不香”了?
“螳螂財經”認為,無非兩個原因:
其一,地產和投資,“不穩定”因素太多。
這兩個版塊看似一直在為雅戈爾“賺錢”,但地產業務里的“業務糾紛”、投資業務里的“虧損減值”等,終歸讓雅戈爾不那么踏實。加上整個宏觀政策日益收緊,其未來前景并不那么明朗,不如轉向更為“光明”的服裝業。
其二,同行加速崛起,雅戈爾還在原地。
去年上半年,雅戈爾服裝版塊營收為26.28億元。和雅戈爾幾乎誕生在同一時期的杉杉,營收為32.1億元。而身為“后起之秀”的海瀾之家,營收更是已經達到81.02億元。不難發現,作為雅戈爾主業的服裝業務,在與其他服裝同行的對比中再也難占優勢。
因此,如果說當初借著改革開放的東風發展服裝業是偶然,那么如今在“副業”疲態漸顯,同行加速崛起的“夾擊”之下,再次轉回服裝業,也就成了雅戈爾發展的必然。
二、再次回歸“老本行”,雅戈爾的底氣在哪?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在雅戈爾未能重點發力服裝的這些年,整個服裝行業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要重回“老本行”的雅戈爾,想要喚醒品牌在新時代的活力,就得順應這些變化做出革新。
一個是營銷模式層面,服裝行業完成了從實體到電商再到新消費的多次跨越。
雅戈爾誕生在電商時代以前,當時的線下門店幾乎撐起了整個服裝業務的營收。2010年前后,國內的電商市場,由于淘寶、京東的出現,發展一片繁榮,那些早早進駐電商渠道的品牌,幾乎都吃到了一波“紅利”。
譬如直至現在仍在每年的雙十一服裝品類中位居前列的優衣庫,于2009年4月就已經入駐了淘寶旗艦店,并且迅速創下了單月銷售額突破1000萬元的銷售業績。
而“沉迷”地產和投資的雅戈爾,在電商時代,其實是略微“掉隊”了的。這一點,我們從它進駐淘寶的時間,要晚于同為男裝品牌的杉杉、海瀾之家,就可見一斑。杉杉和海瀾之家都是于2011年就已打通了線上渠道,而雅戈爾直至2013年才“姍姍來遲”。
不過好在,雅戈爾在新消費時代正在奮力“趕超”。
譬如在疫情期間,雅戈爾利用微商城小程序啟動了全員營銷,并且開始“試水”線上直播。數據顯示,去年3月7日,雅戈爾的首場直播,就取得了542萬元的好成績,在之后最高的一場直播銷售中,成交額更是攀升至1685萬元。
這實際上也表明,對于雅戈爾而言,從營銷模式層面幫助品牌在新時代下快速完成重塑,不是難事。
另一個是消費人群層面,更年輕化的群體意味著更年輕化的需求。
隨著最后一批90后步入職場,整個西裝行業的消費人群再次有了新的變化,隨之而來的,是他們對西裝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相較上一代人,他們明顯更注重舒適化和個性化。反映到西裝風格上,就是兼顧商務和舒適,并且更為時尚年輕的“輕商務風”備受追捧。
雅戈爾當然也意識到了變化,據雅戈爾內部數據統計,在它們的商務正裝品類中,“輕商務”系列越來越受歡迎。
而為了迎合這一年輕化需求,雅戈爾甚至更換了多年不變的代言人。多年來,歌手費翔一直是雅戈爾唯一的一位代言人。去年,在雅戈爾品牌三十周年紀念會上,官宣了一位新的代言人——熊梓淇。
據雅戈爾官方表示,它們希望年輕的代言人不僅可以激發品牌活力,讓品牌變得年輕,吸引更多新客群,還能帶動它們的老客群也一并“年輕”起來。
不過,“螳螂財經”認為,相較其他追逐流量的品牌,雅戈爾在代言人的選擇上似乎要“保守”許多。畢竟熊梓淇雖然能夠作為品牌年輕化的代表,但卻未能觸達到更大的流量粉絲群體,諸如易烊千璽、蔡徐坤之流。
保守固然沒錯,但在流量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下,新代言人熊梓淇要想帶著雅戈爾在一眾“蔡徐坤們”中成功突圍,完成品牌“年輕化”的目標,只怕還是有點難度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新時代下,雅戈爾原有的高端化定位似乎愈發“尷尬”了。
從前面的分析不難發現,借勢新消費的東風,雅戈爾要盡快補足過去“掉隊”的差距,也許只是時間問題。但長遠來看,以雅戈爾、杉杉為代表的這些“老牌”服裝企業,更為強勁的對手并非它們自身,而是以優衣庫為代表的快時尚品牌。
靠著“搖粒絨衫、HEATTECH系列、Ultra Light Down羽絨產品”等明星系列,優衣庫已經在國內服裝的多個子品類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市場優勢,每年必出的“好穿又個性”的聯名款們,也在持續“收割”年輕消費者的錢包。
2019年,雅戈爾也曾嘗試過“IP聯名”的新鮮玩法,推出了“獅子王”系列T恤。不難發現,其似乎是想主動擁抱年輕消費者,讓他們重新認識雅戈爾。
但一個尷尬的事實是,快時尚品牌的“打法”和雅戈爾的高端化定位注定是相悖的。
快時尚品牌的目標人群,是更為注重性價比的年輕消費者們,而雅戈爾想要爭取到這部分消費者,靠目前高端化定位下的價格,是肯定難以實現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以下是“螳螂財經”在優衣庫和雅戈爾的天貓旗艦店找到的基礎款黑色西裝,可以看到雅戈爾從價位上高出優衣庫300元,與之相對的,銷量就并不可觀。優衣庫月銷800+,雅戈爾不過60+。
這實際上也對想“回歸本行”的雅戈爾提出了新的挑戰。若選擇繼續抓住中年消費群體,維持高端化定位,那么勢必難以吸引新一代消費者。若選擇向年輕消費者“屈膝”,那么在品牌定位、產品定價等方面,雅戈爾就需要盡快拿出新方案了。
總而言之,憑借著多年來建立的渠道、營銷等優勢,雅戈爾在男裝領域的頭部地位依然保持得不錯。但在新時代之下,如何更好與年輕人對話,讓品牌再次收獲新一批消費者的青睞,于雅戈爾而言,仍是一門需要持續修煉的功課。
- 該帖于 2021/4/15 19:08: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