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城市來說,坐落在街頭巷尾的便利店到底意味著什么?
小夢在上海生活幾年了,她對上海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密集的便利店。“有時候加班到很晚,一個女孩子走夜路多少有些害怕,不過只要看到便利店的招牌心里就覺得踏實,很多便利店都是24小時營業(還與公安聯網)。便利店對我而言不僅僅是方便,更是一份安全感。”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與畢馬威聯合發布的《2020年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上海有6430家便利店,單店覆蓋人口數為3769人。
此前,商務部發布《關于推動便利店的品牌化和連鎖化三年行動的通知》,提出力爭到2022年,全國品牌連鎖便利店的門店總量達到30萬家,而2019年僅13.2萬家,距離商務部提出的目標還有較大差距。
政策利好加快了便利店的擴張速度。日本便利店品牌羅森近日發布財報數據,2020年財年(2020年3月~2021年2月)其海外業務同比增長9.2%,實現營收613億日元(折合人民幣36.49億元),在華業務首次實現全年盈利。
消息稱,今年羅森將保持30%~40%的速度增長,計劃新開店1100家左右,拓展一到兩個新省份的市場;截至2021年2月底,羅森在華門店數共計3344家。
事實上,不止羅森,其他連鎖品牌也在積極擴張,便利店的競爭開始轉向新市場。
“跑步”開店
便利店最早出現于1927年,南方公司在美國德克薩斯州達拉斯成立了販售冰品、牛奶、雞蛋為主的圖騰商店(Tote'm stores);并于1946年將營業時間延長為早上7點至晚上11點,所以將商店命名為7-Eleven。
1980年東亞都市化后,便利店開始在人口密集地區流行開來,并擴散到許多國家。1992年10月, 我國第一家連鎖便利店7-Eleven誕生于深圳,在隨后的幾年中像羅森、香港百式等企業相繼進入;2000年起, 上海年均新開便利店超過了1000家。
北京今是律師事務所的吳萌律師,曾在便利店行業有著十余年從業經驗。他對新零售商業評論表示,便利店是給消費者提供方便的行業。這種方便不僅僅是時間上的方便(滿足即時獲得商品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選擇上的方便(滿足獲得特定商品的需求)。
也正是這兩個“方便”,使得便利店抵抗住了隨后飛速發展的電商的沖擊。便利店擴張的數據就能很好地說明這一點,截至2019年深圳與廣州便利店數分別為7524和5317家。
來源:《2020年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
另據《2020中國城市便利店指數》顯示,一線城市中深圳、廣州、上海的便利店市場發展已基本成熟;加之一線城市房租、人力成本持續走高,便利店的經營壓力在不斷增加。與此同時,隨著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二三線城市的市場表現出了極大的發展空間,于是不少品牌便利店開始向下線市場開拓。
2020年5月開始,7-Eleven相繼在湖南、河南開店。11月時湖南7-Eleven已經開放了加盟體系;近日,7-Eleven入駐濟南開出3家新店,同時,7-Eleven計劃在兩年內,在濟南地區開設不少于100家店鋪。目前青島、煙臺的7-Eleven門店已經超過120家。
羅森也加快了開店的步伐。2020年8月羅森在河北唐山開了6家門店,10月時在海口的5家門店開業迎客,同時還在開拓福建市場。截至今年2月底,羅森在華門店數共計3344家,過去一年凈開店252家。
在“2021便利蜂供應商大會”上,便利蜂執行董事薛恩遠透露,公司將于2021年開啟高速擴張模式,根據規劃,便利蜂2021年的門店數將突破4000家。近來便利蜂已先后進入廣東、山東、河南、安徽等省市。
一直深耕四川地區的紅旗連鎖也開始在蘭州開店,同時還在海南設立子公司,擬擴張海南市場。
品牌連鎖便利店在二三線城市的激戰已經打響。可以想見,它們會憑借各自的供應鏈和管理優勢,為下線城市帶去更優質的商品、更規范便利的服務,在改變消費者的消費意識和習慣的同時,從傳統的夫妻店搶走大批客源。
據阿里巴巴零售和奧維分析數據顯示,當前線下傳統商品零售渠道大約有630萬家小店,超過75%集中在三線及以下城市。這些分布廣泛的零售小店貢獻了國內快消行業40%的出貨量。
在吳萌看來:“連鎖品牌進入下沉市場,對于傳統夫妻店造成的沖擊將是非常致命的。”
硬幣的另一面
連鎖便利店在跑步擴張時,一些夫妻店也沒閑著。
在微信上的一個便利店店主交流群中,一位內蒙古店主強調了選址的重要性,他表示:“目前我這里還沒有連鎖便利店進來,如果將來要進來的話,實際上我也不太怕。”
一位廣東江門的店主深諳此道,他把店鋪開在了KTV樓下:“其實我主要是賣煙和檳榔,還會賣一點飲料和酸奶。”
對零售而言,店鋪選址永遠都是顛撲不破的真理。而從下線市場中密布在大街小巷、社區街道的夫妻店看來,留給連鎖品牌便利店的好選址已經不多了。
業內人士小馬分析道,傳統夫妻店優勢在于租金、人力成本比較低;同時對鋪面大小要求不高,店主總能“螺螄殼里做道場”,一般不太考慮形象、店鋪布局這類問題。
然而,所售商品本身的品質差異,以及對優質商品的議價能力,始終是夫妻店望塵莫及的。吳萌認為,隨著品牌便利店進入下沉市場,憑借其高品質的商品以及規范、便捷的服務,必然會改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意識,從而搶走一大批夫妻店的顧客。
店主小盛在跑市場調研學習時發現,近幾年很多夫妻店或者城中村店都在轉型升級,從裝修到商品排列、人員培訓、庫存和環境管理都開始規范化,不再像以前那樣混亂無章。
他告訴新零售商業評論,越來越多的夫妻店在追趕與連鎖店之間的差距,如今他自己的小店也像連鎖便利店那樣,提供如關東煮、手抓餅、炸串等即食商品。“不過,生鮮商品我這里沒有配,因為對供應鏈要求較高。”小盛補充道。
小賈是廣東湛江的一位店主。他告訴新零售商業評論,目前進入湛江的連鎖便利店包括美宜佳、紅蘋果、7-Eleven等。
為了應對激烈的競爭,小賈選擇差異化路線,主動嘗試小紅書、抖音上很火的商品。“只要附近市場沒有,我就敢賣高價,現在想嘗新的年輕人并不少。”
除了差異化,小賈也在進行社群運營,不僅為社群內的顧客提供近距離免費配送服務,也會不定期在群里發紅包、抽獎送小零食等。
“我比較注意宣傳頻率,一般上新了才會推,就是害怕大家厭煩。不過因為加了好友,朋友圈就可以多多利用。慢慢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即便這次不買,總有會買的時候。”
事實上,并非所有店主都像小賈一樣有基礎,尤其是社區團購的興起也對部分便利店造成了影響,小賈發現群里有一些店主已經轉行不干了,亦有一些抱著“打不過就加入”的想法在群里咨詢如何加入社區團購,還有一些人則在考慮出資加入品牌便利店。
在談到與品牌便利店的競爭時,小賈說:“還是努力把船造的大一點,這樣才能抵御風浪。”
升級之路
當前中國的便利店市場份額主要由石油系占據,其中份額最大的是“易捷”和“昆侖好客”,它們借助加油站網絡,在中國的門店數份額達到36%;其他八家便利店(美宜佳、天福、蘇寧小店、紅旗、全家、羅森、十足、7-Eleven)則分享了32%市場份額。
來源:《2020年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
與鄰國日本三大品牌7-Eleven、全家、羅森則占據89%市場份額不同,我國便利店龍頭品牌的影響力主要集中在區域范圍內,如美宜佳在廣東占有65%的市場份額。
為什么打造一個全國性的品牌便利店這么難?小馬告訴新零售商業評論,任何一個品牌便利店要想將門店開遍全國,都面臨著巨大挑戰。
一方面,中國地域遼闊,區域間的差異不僅導致經濟發展不均衡,也造成了消費習慣的極大不同,便利店想要用類似的商品、服務“一招鮮吃遍天下”,幾乎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開店容易守店難,無論是員工素質、運營管理,還是供應鏈都必須能跟得上便利店的擴張步伐。
種種因素疊加,決定了連鎖品牌便利店的發展不能靠盲目開店,而是應該先把內功修煉好。
便利蜂“押寶”數字化,將日常運營決策交給系統。不對營業額、利潤等經營指標負責的店長、店員,只需要按系統提示辦事,將精力更多用于滿足消費者需求。同時,員工培訓周期也大幅縮短。
薛恩遠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便利蜂不僅是一家便利店企業,更是一家科技公司和數字公司。高效的‘系統’是支撐我們快速發展的關鍵”。
羅森則在探索新的零售形態。有報道稱,羅森將在社區方面發力,包括門店布局、品類突破和服務突破;從日本的經驗來看,未來便利店可能會變成“便利店+咖啡、餐飲、藥店”等新型零售業態,經營品類增加,服務范圍擴大;也會圍繞女性、男性、兒童及社區等打造不同場景。
除了售賣豐富的商品外,日本便利店還會提供ATM機、廁所、打印、寄快遞、購買彩票、繳納水電煤氣費等各種服務。雖然在國內,這些需求正在被不同App分解,但在下線城市,便利店的這些“額外”服務,仍有不小的需求。
據悉,一直深耕四川的紅旗連鎖此前就提供了諸如公交卡充值、郵政、交學費、汽車票代售等服務。
面對連鎖便利店的猛烈“炮火”,夫妻店自然不能坐以待斃。只是,單靠自己的能量,還是勢均力敵,倒不如借助平臺的資源與賦能。
例如,京東曾推出針對社區夫妻店的改造升級計劃,為夫妻店提供采購、配送等一系列業務支持;不僅如此,京東生鮮還意在將夫妻店店主變成社區團購“團長”,提升居民下單、貨物配送提取效率。
阿里旗下的零售通也有此類服務,通過授權“天貓小店”的品牌,對夫妻店進行升級改造,不僅提供豐富的商品、智能門店管理系統,還能幫店主做好品類規劃和采購,提高整體運營效率。
阿里和京東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夫妻店與品牌便利店在供應鏈與體量上的距離。
據統計,面積在50~200平米的夫妻店需要的SKU數一般在2000~4000,而通常進貨平臺的SKU數在1萬左右,基本能夠滿足夫妻店所需;與此同時,平臺提供的直接送貨到倉庫或門店的物流體系也節省了夫妻店的時間、精力與體力。
不過夫妻店對這些進貨平臺的依賴性和忠誠度并不大,多半是哪里優惠去哪里。因此,對于各家平臺而言,要對夫妻店進行標準化的升級改造,還需要進行更多探索。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無論是品牌連鎖便利店下沉,還是傳統夫妻店升級改造,最終受益的都是消費者。
7-Eleven創始人鈴木敏文曾說過:在我們眼中,真正的競爭對手并不是其他品牌的便利店,而是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
所以,品牌連鎖便利店也好,夫妻店也罷,盯緊你們的顧客吧,畢竟,對于他們而言,能在家門口方便地買到想要的東西,才是正經事。
注:應采訪者要求,本文小夢、小盛、小賈、小馬均為化名。
參考資料:
1.《2020年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中國連鎖經營協會
2.《2020中國城市便利店指數發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
3.《便利蜂的“便利經”》,中國經濟網
4.《便利店之王:羅森的最新開店計劃曝光》,騰訊網
5.《市場下沉,便利店擴張轉戰新陣地》,新京報
6.《小超市抵抗互聯網》,燃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