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釀啤酒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所接受,但精釀啤酒想全面從小眾走向大眾并不容易,姑且不討論精釀啤酒進入傳統商超便利店零售渠道的問題,僅僅是夜場娛樂渠道,就會對精釀啤酒的高成本特性有排斥性。精釀啤酒與酒館、清吧、餐吧等娛樂場景比較合拍,但想融入量販KTV、會所、夜店等娛樂場景,還需要適應不同的游戲規則。
精釀啤酒主打小酌微醺,這是小酒館的游戲規則
不同的娛樂場景喝酒的“規則”是不同的,精釀啤酒與小酒館更像是原生結合。精釀啤酒最初在小眾市場的發展正是依賴小酒館這類娛樂消費場景。一般情況下,小酒館側重賣酒的口味,其次是賣喝酒的氛圍環境。
從產品特點來看,精釀啤酒以口感醇厚豐富,顏色更深更黃,氣泡細膩綿密等工藝特點為賣點,深受對于啤酒有較高品質要求的年輕人青睞。從消費環境來看,小酒館構建的是品酒慢聊,小酌微醺的社交環境,剛上市不久的連鎖小酒館海倫司就一直強調自己是“夜間星巴克”的市場定位。
精釀啤酒的優勢是產品本身,而小酒館經營的是品酒的環境,二者是相互依存的互利關系。在其他娛樂場景下,喝啤酒多數都用“一口悶”的干杯方式,而在小酒館的環境下喝啤酒時更適合細品慢酌,用這種喝酒方式才更能深刻體會到啤酒圈流傳的那話“一入精釀深似海,從此工啤是路人”。
量販KTV更喜歡低價啤酒,供貨價格是游戲規則
量販KTV喝啤酒的規則與小酒館不同。不少量販KTV都采用套餐模式,例如購買某型號包廂一個K歌時段,會贈送果盤、干果和一定數量的啤酒。既然啤酒被當成贈品,那啤酒就是成本,所以對于量販KTV而言,他們需要進貨價更低的啤酒。
從用戶角度,即便他們不喝酒,量販KTV套餐中贈送的啤酒數量越多,他們越開心;而從量販KTV的角度,贈送的啤酒越多,成本支出就越大,萬一用戶都喝掉了,相應的利潤就會減少。事實上,去量販KTV的用戶多數是為了唱歌,喝啤酒不是重點,一般套餐之外不會再額外購買啤酒。
精釀啤酒的價格是普通工業啤酒的3-5倍,進貨成本過高,精釀啤酒并不適合當成量販KTV的贈品。而且剛剛也提到去量販KTV的用戶也并不是為了喝酒,精釀啤酒對于他們也沒有吸引力。不過精釀啤酒可以作為量販KTV套餐之外的獨立商品,供那些喜歡喝精釀啤酒的年輕人另行選購,但銷量情況肯定無法與套裝贈送的方式相提并論。
會所服務按瓶蓋算提成,千杯不醉是游戲規則
與量販KTV不同,會所KTV才是真正拼酒的娛樂場所。去過會所KTV都知道這是一個“神奇”的地方,進去之后就可以提升自己的“酒量”,平時在其他地方1瓶啤酒的酒量,在會所至少可以喝3瓶,會所是一個真正靠賣酒水賺錢的娛樂場所。
很多地方的會所KTV都有專供啤酒,實際酒精度更低,容量更小的瓶裝啤酒。會所的游戲規則是希望客戶千杯不醉,積極拼酒,而且會所提供的陪唱服務人員(dddd)主要就是起到陪酒勸酒的作用,他們可以根據包間酒水銷量拿到提成收入,一般啤酒以瓶蓋計數算提成。
啤酒坐下來慢慢喝,喝一兩瓶的時候還會品一下味道,但在會所里十幾瓶啤酒喝下去之后,味道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喝酒的氣氛。精釀啤酒想要進入到會所渠道,一是需要有品牌知名度,會所是高消費場所需要產品檔次;二是需要有專供產品,也可以讓用戶千杯不醉;三是供貨價格足夠低,可以讓會所利潤最大化。
啤酒只是夜店的陪襯品,紅酒和洋酒才是游戲規則
酒吧有很多種類型,清吧、餐吧、音樂酒吧等,這三者都較為適合精釀啤酒銷售,但對于動則消費數千甚至上萬的夜店場景,洋酒和紅酒才是重頭戲,啤酒只是陪襯,精釀啤酒是陪襯中的陪襯。沒有人為了專門喝精釀而去夜店,夜店的吸引力主要是蹦迪的氛圍環境。
夜店酒水可以單買,也有套餐,啤酒作為配套產品,一般都是百威、喜力、科羅娜這類名氣比較大的高端啤酒品牌,夜店檔次越高,定價相應越高。精釀啤酒想進入到夜店渠道,品牌形象一定要高端,供貨價格倒不是最大問題,這跟高端商場不會賣地攤貨是一樣的道理。
品牌是大眾對產品的心理認知,品牌認知不取決于產品的生產成本,例如一件LV背包實際生產成本不高,但價格可以賣到上萬。百威、喜力的生產成本不高,但已樹立了高端啤酒品牌形象,精釀啤酒生產成本較高,所以相對銷售價格也略高,一般的零售渠道定價可以像百威、喜力看齊。不過在夜店這樣的場景,商品定價有環境溢價,高端品牌有溢價能力,沒有品牌形象的精釀啤酒想在夜店賣高價,很難被用戶接受。
夜宵聚會拼酒,“數瓶”的成就感是游戲規則
與娛樂場景相比,普通的餐飲場景要更好滲透一些,根據CBCE 2020調研統計,近70%的精釀廠商餐飲渠道銷量占比超過50%。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提高,大眾對物質需求也越來越高,若有飲酒習慣,日常在外就餐愿意消費高端啤酒,精釀啤酒在普通餐館也有市場空間。
不過,若是聚會拼酒,精釀啤酒的高單價、高酒精度的特點就不太適合了。聚會拼酒的成就感,是散場之前“數瓶”的樂趣,誰把誰喝趴了,喝了多少瓶是聚會后的談資。酒精度太高,從身體承受方面,用戶喝酒的瓶數就會減少;價格太高,在經濟承受層面,用戶喝酒的瓶數也會減少,甚至干脆多人拼酒時放棄喝精釀,仍然選擇性價比更高的工業啤酒。
雖然中國的整體消費能力越來越強,但底層大眾還不具備把精釀啤酒當成工業啤酒,在任何場所毫無顧忌飲用的經濟條件。從全國市場范圍考慮,低價的精釀啤酒更符合大眾消費市場的需求,想要滲透到餐館體系,或者下沉到三四線城市,低價的精釀啤酒更符合市場需求。
精釀啤酒的飲法是“少量多次”,夜飲店的啤酒飲法是“單次大量”
精釀啤酒的飲法適合“少量多次”,每次少喝一點,但經常喝,這樣才能體會到精釀啤酒比工業啤酒的優勢所在。KTV、會所、夜店等娛樂場所的飲法“單次大量”,啤酒好不好喝不重要,重要的氛圍和酒量。精釀啤酒想進入娛樂消費場所,需要研發出更符合細分市場游戲規則的產品,只是好喝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文/拋磚評論 (原:科技不吐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