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于瑤
編輯 | 周燁
雙十一來襲,各大APP的開屏變成了肖戰和王一博的天下。
從肖戰的九陽、李寧、Todds,到王一博代言的小米手機、SKG按摩儀等,輪番登場。肖戰還代言了京東雙十一的主戰場之一——京東家電。據悉,在10月31日當天,京東家電開場一小時的成交額超過了2020年一整年完成的成交額。
其中,在一眾大牌中間,不少名氣不大的新消費品牌也刷足了存在感。比如歐扎克、王飽飽、開小灶、隅田川等,都在兩人代言的名單中,也在相關品類銷量上名列前茅。
王一博代言王飽飽,圖/王飽飽的麥片官方微博
進入雙十一周期不到兩周,就有幾十家新消費品牌官宣了代言人。成立于2020年10月的護膚美妝品牌愛玉,簽下代言人鞠婧祎,同樣成立于2020年的沐浴香氛品牌chillmore官宣代言人檀健次,國貨美妝花知曉官宣代言人許佳琪,被完美日記收購的護膚品牌Eve Lom官宣新代言人黃明昊。
王一博則官宣成為調味品牌筷手小廚代言人,吳磊和倪妮則成為外星人電解水和元氣森林的代言人。成立于2019年,剛剛拿到一輪融資的中性服飾品牌BOSE,也官宣彭昱暢作為第一位代言人。
作為剛剛起步的新消費品牌,砸錢請代言人卻毫不猶豫。
代言人只是新消費品牌營銷大戰的一個側面,從直播間到網紅帶貨,從冠名綜藝到聘請代言人,這場燒錢戰爭還在升級。
可以確定的是,當一個還處在天使輪,甚至還沒拿到融資的創業新消費品牌,愿意投入上百萬請一位明星代言人,這意味著,新消費品牌的宣傳戰,內卷程度也越來越深。
從2020年開始,就有不少投資機構把目光轉向新消費賽道,這也催生了一系列快速成長的新零售品牌。
資本的入局為品牌在短期內提供了大量資金,根據第一財經不完全統計,自2020年起,共有近50家新消費品牌在公布融資前后接連官宣代言人。其中,超三分之一的品牌在A輪融資后就會開始借力明星進行口碑營銷。
但是,進入到2021年,出現了部分新消費品牌先砸錢找代言人再后續融資的現象。
9月底,健康輕食品牌“每鮮說”宣布于近日完成數千萬人民幣Pre-A輪融資,投資方為壹叁資本和真格基金,由元啟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這家在2020年12月才成立的初創公司,一度憑借多種口味、五彩繽紛的健康食品思慕雪在小紅書受到關注,尤其在投放尹正等明星后,產生了刷屏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5月份Pre-A輪融資前,每鮮說就官宣第一位全品類代言人——新人偶像INTO1成員林墨。彼時,他剛剛在《創造營2021》出道不足一個月。
在品牌的眼中,流量明星既自帶曝光度,又有愿意為之消費的粉絲,同時能幫助品牌提高轉化率和知名度。
在微博中搜素相關產品,幾乎都是粉絲控評、曬單的帖子。
林墨粉絲曬出的每鮮說“定制禮盒” ,圖/小紅書APP
CBNData發布的數據,2020年至今年6月30日,有超過105個新消費品牌與93位明星達成合作。整體來看,新消費品牌選擇的代言人多為年輕的演員與偶像,其中90后與00后的明星占到了77%。2020年度明星代言事件中90后與00后明星的數量占比約為70%。
根據相關數據,流量明星是新消費品牌偏愛的對象。以微博數據作為參考量,近一年內新消費品牌選取的明星主要集中在粉絲量100w—3000w之間,這幾乎囊括了近年來通過選秀節目與爆款網劇走紅的大小流量明星。
圖/CBNData星數發布的《2020年明星消費影響力報告》
對于這部分明星來說,一方面因為飯圈文化,粉絲會組團購買明星代言的品牌,品牌得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的訂單。
另一方面,借助明星效應,品牌在各大平臺、線下鋪設廣告,會得到更高的曝光度和打開度,從而獲得更好的營銷數據。
這些數據,都可以幫助品牌在下一步的融資中,掌握主動權。
“其實完美日記等成規模的新消費品牌,是吃到了好幾撥紅利,包括天貓超品日的推薦加持、直播電商的崛起、小紅書種草的流行等等,后起的品牌很難再復制。但明星代言卻依舊是一個百試不爽的方式。”一位美妝行業從業者表示。在他看來,明星的熱度帶動品牌熱度,最重要的是品宣作用,其次是年輕粉絲的購買力。
這更突出新消費品牌在營銷策略上的“內卷”,從砸錢投入直播間、小紅書等社交平臺進行冷啟動,到宣布代言人提高熱度,再到獲取融資進行下一輪的投入。這一系列活動都需要燒錢。
從數據上看,明星代言成效不錯。
比如在官宣肖戰做代言人之前,很多人并不知道“隅田川”這個品牌。
與三頓半等新咖啡品牌相比,隅田川雖然成立時間更早,但名氣不算大,但在肖戰成為代言人之后,有隅田川工作人員在朋友圈提到,一夜之間很多合作找上門來。
此后的618,隅田川迅速登頂單品銷量冠軍;今年雙十一期間,隅田川也牢牢占據沖調大類的前三名。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麥片品牌歐扎克身上。歐扎克銷售量超60萬,全平臺總銷售額超7000萬。歐扎克相關負責人曾公開表示,簽約肖戰作為代言人,實現了1+1>2的效果。這是歐扎克獲億元A輪融資之后的又一個大動作。今年雙十一預售,歐扎克也打敗了桂格、西麥等傳統品牌,排名第一。
另一家品牌王飽飽官宣王一博做代言后,這兩家成立3年左右,處在B輪融資的競品,一度在同一時間搶占各個App的開屏位置,利用代言人進行一場品牌聲量的對決。
圈內甚至多了一個玩法,競品們通過代言人來打擂臺,搶資源,拼銷量。
按摩儀品牌SKG早先簽下了王一博,其后另一家按摩儀品牌倍輕松就簽約了肖戰;肖戰簽約掃地機品牌——石頭科技后,王一博也拿到了德國品牌必勝科技的代言。甚至在雙十一前夕,兩人先后官宣了兩家同類型的快消速食品牌——開小灶和筷小廚。
兩家按摩儀品牌官宣王一博、肖戰為代言人,圖/SKG未來穿戴官微、breo倍輕松官微
一位消費行業業內人士提到,明星代言的價格非常高,頂流可以達到千萬元,雖然其中有部分可以用資源置換,比如各個渠道的宣傳機會等,但頭部偶像的代言費依然昂貴。
新消費品牌對于年輕明星更為偏好的背后,包含著它們試圖抓住年輕消費者的企圖。新人偶像大多是00后或者90后,可以代表年輕人的形象和愛好。
有營銷專家曾在分析漱口水品牌“參半”簽約趙露思的案例時提到,在4月簽約后的幾個月內,公眾對于參半的關注,大都聚焦在代言人上,討論中暫時看不到品牌對某個具體單品的提及,這樣很難形成品牌的IP效應。
同時,過度聚焦在明星宣傳,“參半”在社交網站上的整體互動率較李德林等品牌較低,腰部達人傳播互動上,也被國產品牌BOP超過,從而沒有在618的營銷戰上占據優勢。
相關營銷專家在接受《商學院》采訪時提到,對初創期品牌(處于0~1階段)來說主要訴求是破圈,圍繞一個單點做突破,將品牌和明星代言人進行綁定,讓品牌快速集中在一個具象的認知載體上,在大眾消費者心智中建立品牌的印象。
但從品牌長期發展看,新消費品牌的明星營銷應該多從流量價值轉向認知價值。
近兩年,新消費品牌快速上位,不少也快速翻車。
“有些新消費品牌在爆品思維的引導下,更重視產品的品牌包裝、廣告發布、渠道分發,反而忽視了產品本質,投入研發不夠,從而導致新消費品牌頻頻翻車。”品牌營銷專家潮成林在接受《商學院》采訪時表示。
品牌代言人無疑是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選取明星代言后,代言人的一舉一動也會極大影響品牌聲譽。
比如漱口水品牌Bop在雙十一前簽約孟美岐,希望在購物節期間提升熱度。但是由于孟美岐丑聞曝光,Bop的銷量也受到一定影響。
此前,吳亦凡出事后,也有包括滋源、華帝、立白等國產品牌也受到影響。這些品牌不得不迅速更換明星代言人,處理公關危機。
另一方面,明星可以為品牌贏得短期的曝光,卻很難保證長期的口碑和復購率。
復購率是新消費品牌的“阿克琉斯之踵”。36氪曾報道,去年賣出6個億的方便品牌,近幾個月的銷售額只有兩三千萬;低度酒幾乎所有品牌3個月內的復購率都低到可以忽略不計;某食品品牌一度號稱“數月間線上銷售額3億元”,但真實數據已經掉到兩千萬元以下。
復購率出問題背后,新消費品牌品控和虛假宣傳也一直被業內詬病。此前,元氣森林因為“是否含糖”被質疑。其品牌馬上針對“0蔗糖 低脂肪”的宣傳語公開發表道歉聲明,表示沒有說清楚“0蔗糖”和“0糖”的區別,引發了一些誤解。
鐘薛高、田園主義等也都面臨虛假宣傳的問題,并在被曝光后元氣大傷。
田園主義官方微博道歉,圖/田園主義官微
究其原因,依然是新消費產品自身的質量、宣傳等不過關。快速的投放起量背后,雖然可以快速讓品牌被大家熟知,卻很難讓公眾的消費欲望持續。
事實是,投資方也不會一直給予新消費品牌機會。
最近幾個月,消費行業的投資正在下降。根據“新消費Daily”發布的《2021上半年新消費投融資報告(食飲)》,新消費領域融資累計有近300起融資事件。但到了下半年,機構都冷靜了不少,上述媒體提到,從7月至今,新消費品牌的月均融資事件數量環比一直在下降。
“今年大消費其實是上半年投資非常火熱,下半年逐漸遇冷的一個行情。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領域都出現了明顯的數據下降。”9月29日,梅花創投創始合伙人吳世春在2021中國天使創投峰會透露。
燒錢換增長的后遺癥是,當爆品無法換來品牌效應,復購不再,品牌很難靠明星效應再找回主戰場。
在短暫的熱鬧過后,新消費品牌就將面臨更為艱巨的難題。
18816527293- 該帖于 2021/11/11 19:17: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