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零售氪星球(ID:LS-KXQ)
文丨零售氪星球
作為進出口貿易最關鍵的貨物運輸方式——近期海運運費一度達歷史最高價,打了商家一個措手不及。
中商情報網數據顯示,2020年3月以前,上海到洛杉磯的平均運費每個集裝箱不到1800美元。而從2021年7月起,從中國運往歐洲和美國西海岸主要港口的標價接近每集裝箱12000美元,暴漲接近7倍。
甚至,不少國內出口企業都感覺,“跑一趟的運費都能買一艘船了”。
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在雙11這個物流年度大考關口,在包裹激增、疫情限制等種種挑戰之下,實現了10億包裹送達再提速,比去年雙11整整提早了17個小時。同時,菜鳥國際物流,以“5美元10日達”的方式,讓中小跨境企業降本30%推動國貨出海。
據預計,今年天貓雙11全國包郵率達到98%,全球第一。
在海運“拉一趟能買一艘船”的殘酷現狀下,為啥中國物流能以98%包郵率,打造中國速度。
在雙循環、雙碳、鄉村振興的主題下,綠色、普惠、出海成為中國物流必答題。這個雙11,菜鳥物流給出了怎樣的答案?
01
物流大航海時代,中國物流的出海必答題
海運價格上漲,給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商家們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海運價格高企,給義烏小商家們帶來的壓力在于,“貨物積壓在我們工廠倉庫,保管費很貴。萬一,客戶因為沒有箱子發不了貨而退單,這些商品可就砸我們自己手里了�!�
義烏小商戶們的難題,是進出口貿易商家們現狀的集體縮影。這背后顯露的,除了中小企業要更好存活下去的愿望,還有中國制造出海眼下的物流難題。
尤其是,隨著我國綜合國力日益強大,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與中國品牌走向出海。
跨境貿易不想被“卡脖子”,物流企業出海就成了行業必答題。
其實,造成國際物流成本不斷上漲,跨境貿易受阻的原因,除了疫情,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在于,相較FedEx、UPS、DHL三大國際物流巨頭,中國國際物流起步晚,很多企業規模還沒有上去,數字化、智能化程度還在探索階段,沒有核心競爭力,話語權提升不上去,難免受制于人。
不過,近年來,情況已經大為改觀。中國數字經濟高速發展,跨境物流持續增長。中國物流企業正加大基礎建設和技術創新投入,方便更多中小企業國貨出海。
雙11之前,物流產業互聯網公司菜鳥在歐洲智慧物流樞紐——比利時列日eWTP Hub也正式投入使用。這將進一步服務進出口雙向跨境貿易,助力雙循環。此外,菜鳥還在中國香港、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建設了eHub,以全球聯動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
這只是扎實投入的一例。國際物流的前提是百億級的基礎建設。近年來,菜鳥搭建的全球智能物流網絡帶來的“海陸空”全覆蓋、立體化的物流能力。
目前,菜鳥物流已覆蓋220+國家/地區,連接60+物流合作伙伴,6大智慧物流樞紐、超百萬平方保稅倉/海外倉,跨境干線覆蓋900+空運路線,500+海運路線,200+架/月干線包機,在運力組織上,實現了常態化的洲際電商航線和中歐班列。
從而,在海運價格上漲的當下,“菜鳥仍然可以以比較合理的價格去做國際業務的運營�!� 菜鳥“雙11”物流負責人李武昌透露,“在很早之前就對整個出海和出港航空的通道做了大量資源的包機、包船。這次雙11更是有超過300多架次的包機。”
由此,菜鳥跨境以“5美元10日達”等極致速度與極致性價比,讓中小企業能以一杯咖啡錢送全球。當前,菜鳥日均跨境包裹達500萬單,與UPS、FedEx、DHL一起,躋身“新四大”。
其中,菜鳥推出的智能合單服務,讓在國外使用經濟物流商品的時效縮短20天以上,幫助企業以最快的速度,將中國制造送達全球。
這是物流的大航海時代,中國公司、中國商品走出去,必然呼喚中國供應鏈能力走出去,相比國際巨頭數十年的投入,中國物流出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02
到鄉村、工廠去!普惠物流的行業單選題
物流的時代命題,遠不止出海一項。海外消費者感受到跨境物流跑出“中國速度”的時候,在內需市場,消費者對極速的感知更為強烈。
這次雙11,更快的快遞讓不少網友調侃,“懷疑是提前埋伏好的”,在于全行業提前準備,尤其是經過多年來菜鳥數字化驅動,無論是預售極速達,還是快遞進村、進廠,進行了長期深耕和投入。
一個直觀數據是,這次雙11,全行業送達10億包裹的時間,比去年提早了17個小時。其中,雙11第一天,僅18個小時,全國就有372城收到當日快遞,遠超去年337城。
同時,菜鳥在發力更好的服務。送貨上門上,在快消、美妝、3C數碼、服飾、家裝等領域,菜鳥直送簽收率普遍領先行業10%以上。
快遞提速背后,是國家大力投入下,設施完善的交通基礎設施和深入毛細血管物流網絡。以此為依托,菜鳥通過技術投入和模式創新,服務進村、進廠新需求,服務實體經濟。
今年,菜鳥在云南、廣西、陜西、山西、湖南等地新建8個農產品產地倉,深入鄉村,讓冷鏈車開到田間地頭。
比如,據《央廣網》報道,湖南靖州果農李巧華和菜鳥鄉村合作,建起農產品產地倉,不僅解決200多位女性的就業,帶動當地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還吸引了不少年輕人陸續回到家鄉,投身當地產業。
雙11前,菜鳥又投建了20多條自動化流水線,為分撥加速,為快遞提速。目前,菜鳥在全國29省份已設立1000多個共同配送中心,其中包括7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在產業帶,菜鳥在30多個制造業、農產品產業帶開設了產地倉,在1000個縣開設了200萬平米的共同配送中心,直接讓工廠搬進物流倉,為產業物流降本30%。
舉個例子,比如手機殼,以往各個手機殼廠家均對接快遞公司,生產完之后也需等待快遞員上門攬收。但現在,消費者在網上選好圖案下單之后,第一時間就在倉內打包成為快遞,實現80%以上的訂單48小時簽收。
快遞進村、進廠,需要持續的投入和創新。菜鳥通過鄉村共同配送的方式,讓多個品牌的村級快遞包裹集合配送,以數字化IoT技術系統為基礎,通過增大規模單量減小快遞進村的成本,提升鄉村消費者快遞服務體驗;工廠搬進產地倉,甚至通過消費者定制個性化產品,也正在滿足復雜、個性化的供應鏈需求。
03
綠色減碳的時代命題,菜鳥的回答
據預計,2023年開始歐盟將分布推進征收碳關稅,綠色貿易進入視野。
應對氣候變化、降低碳排放已成為國際共識,國內“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綠色物流促進綠色貿易,成為時代命題。
今年天貓雙11,菜鳥打造了一個綠色物流樣本。
菜鳥物流全鏈路發力,涵蓋綠色倉儲、綠色包裝、綠色配送、綠色回收等各個環節,貫穿物流作業全場景。
菜鳥積極推動使用原箱發貨、裝箱算法、環保包材、綠色回收等,做到一個包裹經過菜鳥綠色物流全鏈路可減碳超過1000g。
其中,使用菜鳥電子面單和智能裝箱的包裹截至11月10日已經超過12億件,相較于傳統紙質五聯單減少使用的紙張,相當于保護了2780平方米植被。
11月1日至10日,從菜鳥倉發出的綠色包裹超過1500萬件,這些“綠色包裹”采用無膠帶拉鏈箱、可降解包裝和原箱發貨,覆蓋了美妝、洗護、食品等多個行業。
從物流末端看,面向1億消費者,遍布全國社區和校園的菜鳥驛站展開綠色回收,倡導低碳物流生活方式,推動物流末端的綠色自循環。
此外,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聯合菜鳥、天貓在雙十一期間發起的“回收快遞包裝 全民領雞蛋”活動仍在進行中,11月1日至10日,已有120萬人次參與線下綠色回箱行為,線上線下參與和分享該活動的消費者超過300萬人。
菜鳥還在全國20個城市的菜鳥驛站試行“舊包裝循環寄件”,與綠色回箱互為補充,跑通循環寄件閉環。
以杭州余杭親親家園三期的菜鳥驛站為例,這個驛站服務3000個社區家庭,平均每天收到1500個包裹,雙11期間包裹量還會上升2-3倍。根據驛站負責人鄭渤判斷,每天會有30%的消費者在驛站打開包裹,留下包裝給其他人循環寄件使用。
雙11第一階段快遞運行高峰期間,菜鳥物流通過電子面單、原箱發貨、裝箱算法、驛站綠色回收和寄件等行為在內,合計已產生10.95億次綠色行為。
盡管,推進快遞物流的綠色轉型絕非易事,需要政策、商家、電商、快遞企業和消費者共同努力。面對這件難而正確的事,菜鳥正通過技術和全鏈路的變化,去推動減碳進程。
正如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許英明所說:“菜鳥走深、走實和推動綠色低碳,正是物流產業互聯網服務實體經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