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一向以文案營銷著稱的江小白似乎遇到麻煩了。
一方面,在8月份,創立已十年的江小白因股權結構的爭議再一次走入大眾視野。
據悉,江小白股權發生變更,變為由港資Joyboy Limited全資控股。但據江小白公司的相關人士講,江小白酒業控制人依然是創始人陶石泉,其他股東結構也并未發生實質性變化。外界所傳的“控制權變化”,其實是江小白2021年5月份發起成立的一家港資企業“JoyboyLimited”。就行業人士來看,這通常是企業境外上市的提前操作。
另一方面,江小白的市場份額從2019年最高時期的20%,下跌至歷史谷底,在2020年僅剩0.5%。
事實上,除了股權變更和市場占有率表現不佳外,江小白在經營上也頻頻失誤,作為中國國內最早的網紅酒系列品牌,其一度被行業寄予眾望,希望成為新興品牌的開拓者。但是,隨著營銷過氣、口碑持續下降等問題的顯現,江小白不僅距離茅臺、五糧液等傳統白酒巨頭越來越遠,還在白酒行業喪失了自己的價值。
而這一切,從江小白創立之初就埋下了伏筆,2020年初見端倪。
01
初見端倪
2012年底,在中央“八項規定”讓白酒行業腰斬的大勢下,江小白逆潮流橫空出世。
江小白的創始人陶石泉,自大學畢業后就進入金六福酒廠工作,一干就是十年。2012年,已擁有十年白酒行業從業經驗的他和合伙人在重慶創辦了江小白。
同年3月,江小白推出第一款產品。起初,并沒有多少人注意到它,畢竟在當年的白酒市場中,霸占消費者心智的是茅臺、五糧液等國民品牌。而江小白為一個新興品牌,無論是競爭力還是知名度都不值一提。
如此情況下,陶石泉發現當時購買傳統白酒的要么是中老年人買來自飲、要么是買來送禮,針對年輕消費者的白酒品牌幾乎沒有。因此江小白將目標人群鎖定為年輕人,在沒有悠久歷史沉淀的情形下,江小白打出“情感牌”,通過在包裝、廣告上,輸出走心的文案,迅速獲得了年輕人的認可。一時間,江小白在年輕消費者之間走紅,成立后的第二年,江小白營收就達到5000萬的規模。
此后,蒸蒸日上的業績讓江小白得到了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截至發文,江小白已完成5輪融資,資方不乏IDG資本、高瓴資本、紅杉中國、華興資本等頂級機構。
然而,在2019年營收和市場份額占比雙雙登上頂峰后,江小白在2020年迅速跌入事業低谷,市場份額僅占0.5%。曾經擁有大批年輕消費者追捧的江小白,已不再輝煌。
畢竟,所有的品牌,其核心價值是產品,營銷僅是輔助產品走的更遠的一個手段。
02
成也營銷、敗也營銷
從其自身來看,江小白陷入成長陣痛的原因是市場開始不吃其創意營銷那套兒了。
早些年,憑借個性化文案、打造出的新型消費場景,江小白快速出圈,但和突飛猛進的業績一樣兇猛的,是消費者對江小白源源不斷的差評,“文案是真扎心,酒是真難喝”。而且,對于理性消費者來說,江小白不僅難喝,關鍵還毫無性價比可言。江小白二兩裝的產品價格在20塊左右,一斤下來就要100塊,已經可以夠得上中端白酒。
對比來看,白酒市場通行的百元大單品五糧液歪嘴(52度、100ml)價格為15元,歪嘴小郎酒(45度、100ml)17元。性價比還要比江小白高上不少。
但在當時創意營銷、電視劇植入等多種手段的營銷下,也僅是少數人不再購買,大部分消費者仍選擇接受。
而且,從成績來看,在植入《好先生》、《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深夜食堂》等多個電視劇之后,江小白確實得到了不錯的收益,2017年,江小白銷售額超過10億元。
同年11月,江小白推出《我是江小白——世界上的另一個我》動漫,其通過動漫將“江小白”人格化、IP化,受到了年輕人的認可,此動漫全網播放量過億,無形中為江小白帶來了巨大的收益。
從2018年,江小白小瓶銷售額達到20億元,賣出1000萬箱的成績來看,其營銷策略或許是影響其業績增長的一大因素;2019年營收更是達到30億,在白酒的市場份額中占到20%。
但漸漸隨著江小白營銷的“三板斧”使盡,消費者不再被其所吸引。于是,江小白發展到達頂峰后,在2020年便急速下跌,市場份額占比大幅度縮水。
其實,江小白也早早發現這個問題,并在近些年不斷做出改變。在技藝研發上,江小白除擴建江記酒莊生產研發外,還于2016年保護性的收購了有100余年歷史的驢溪酒廠,希望通過學習、融和非遺技藝提高產品質量。釀造工藝上,江小白根據市場調研進行了三次調整,并于2020年推出第三酒體,作為第三代酒體代表的“金蓋”較此前的酒,味道更為醇和、綿甜,口感更佳。
而且,據江小白創始人陶石泉所講,從2019年左右,江小白就開始嘗試“零營銷”。他本人也把之前分配在品牌營銷、渠道管理上的30%的工作精力用于產品開發和消費者調研,致力推出高品質、受消費者喜歡的酒。
盡管江小白在不斷改變,但是白酒市場已經變了。
從白酒行業整體來看,近些年,年輕人不僅不喜歡喝江小白,似乎對整個“白酒”行業都不感冒。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至今,全國白酒產量從2015年的1313萬噸,到2016年小幅上升到1358萬噸,觸達行業峰值后,便一直持續下降。
當前,第一批90后已三十而立,95后也正在奔三的路上,作為未來消費的中堅力量,很顯然,年輕人對白酒的無感肉眼可見,這其中的原因或許在兩方面。
首先,白酒處于八大烈酒之列,酒精濃度較高,口感并不好。而且,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酒精列為1類致癌物,對于健康理念的重視,這屆年輕人顯然更喜歡“微醺”和“保溫杯里泡枸杞”。
據CBNData發布的《2020年年輕人群酒水消費洞察》顯示,年輕消費者是低度酒市場的重度消費群體,也是重要的增長動力。
其次,身處職場的年輕人更多的是抵制白酒背后的酒桌文化。在酒桌上,白酒不僅是衡量酒量的“硬通貨”,更代表著上級和下級的身份差別,隱藏著各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潛規則。
比如,此前火爆各大社交平臺的“阿里女員工事件”就曾讓“酒桌文化”再一次進入人們的熱議范圍。事件發酵后,據一項名為“年輕人有多反感酒局文化”的問卷調查顯示,總共62.7萬人投票,其中53.1萬票表示“極度反感不能接受”;8.7萬票表示“現實中難以拒絕,身不由己”。剩下8034票各有不同的觀點,甚至在評論區中出現“反感酒局文化的可不止年輕人哦”。
其實除了市場情況不好、營銷不好之外,江小白還遇到更大的挑戰,低度酒。
03
低度酒來勢兇猛
事實上,年輕人只是不愛喝白酒,并非不喝酒。
當下年輕人喜歡喝的是低度酒。從口味來看,低度酒入口相對柔和,不像白酒和洋酒那樣辛辣,而且口味更加多元。從消費場景來看,相比傳統刺激的烈酒,低度酒更有內涵且富有情調,適合年輕人在一天的忙碌之后居家飲用。
因此,在近幾年中,低度酒行業發展來勢兇猛,受到了大批年輕消費者的喜愛。據CBNData《2020年輕人群酒水消費洞察報告》顯示,以果酒/配制酒為主的低度酒成為年輕人的消費偏好,消費金額增速在50%以上。
事實上,江小白也看到了低度酒的火熱,為了及時搶占低度酒市場份額,江小白相繼在2019年8月、2020年推出青梅酒“梅見”、“果立方”兩個品牌。梅見上市之后,表現略好,2020年天貓6.18期間,梅見登頂果酒品牌榜第一;2021年618期間,梅見成交額同比增長8倍。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上半年,在淘寶、天貓、天貓國際和酒仙網平臺,梅見品牌果酒的銷售總額超4332萬元,銷售額市場份額為22.8%。
但是,由于發展時間短,低度酒行業沒有形成完整的技術體系與完善的行業標準,這導致進入門檻較低,市場競爭激烈。
據統計,2021年第一季度天貓、淘寶銷售渠道上,銷售額增速在100%及以上的酒類品牌有2449家,其中低度酒品牌多達1415家,占到57.8%。
從資本市場上來看,從2020年至今,低度酒行業發生不下45起融資事件其中,包括MissBerry貝瑞甜心、厚雪酒業、賦比興酒業、走豈清釀等新銳起泡果酒品牌甚至在一年內連獲3-4輪融資,投資方不乏經緯中國、字節跳動、金沙江創投等頂級資本。
不僅如此,不少傳統白酒品牌和知名飲品企業對此也頗有重視。具體來看,茅臺推出“悠蜜”藍莓酒;瀘州老窖成立果酒公司,接連推出“青語”“花間酌”“拾光”“桃花醉”等果酒品牌;農夫山泉發布了其首款米酒+氣泡產品TOT氣泡飲;可口可樂在中國市場首次推出托帕客硬蘇打氣泡酒,等等。
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盡管江小白入局較早,但實際上江小白的優勢在線下銷售上,而當前年輕人大都在線上購買低度酒,其旗下的品牌、并沒有太多的優勢。因此,在低度酒方面的開拓并不能改變其當前現狀。
最后
綜上所述,成立十年的江小白在發展上確實遇到了問題。
一方面,江小白畢竟是一家白酒公司,市場占有率下滑、營銷不受認可是不爭的事實。
另一方面,在新興的低度酒賽道上,盡管其推已出兩個子品牌,且收益頗佳,但短期內還不足以支撐江小白的發展。
從開篇提到的江小白股權變更來看,未來幾年上市應該已進入其計劃中。但就目前情況看,要想在下一個十年中有更好的發展,江小白應該在產品和消費者角度多做功課。畢竟,營銷只是手段,產品才是基礎。
- 該帖于 2021/11/25 10:04: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