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生鮮零售市場保持穩步增長,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支出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企業瞄準了關乎民生的高頻買菜場景。
截至2021年底,據天眼查數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有近2600個生鮮電商品牌從事“生鮮電商、社區生鮮、社區團購”等相關業務。同時,生鮮電商賽道中有400多個品牌曾產生超800起融資事件。
在歷經市場監管收緊、融資破產冰火兩重天的行業洗牌期后,進入2022年,生鮮零售賽道競爭激烈程度不減。伴隨著“便捷經濟”的發展,預制菜開始從大型連鎖餐飲企業的中央廚房滲透到線下生鮮超市門店,并逐漸從B端走向C端。
01
升級:新鮮為本,便捷為優
隨著“懶宅經濟”的興起與餐飲制造商技術工藝的逐步成熟,預制菜漸成新風口,錢大媽也將布局“預制菜”視作2022年新的增長路徑。
零售商業財經獲悉,近日,廣州市錢大媽農產品有限公司(下稱“錢大媽”)在門店、線上小程序及菜吧上線幾十款充滿年味的特色預制菜,如:盆菜、梅菜扣肉、豬手、燜鵝等。
在提供多種充滿年味的特色預制菜的同時,錢大媽也號召年輕人為父母、家人準備一頓充滿愛心的年夜飯。
預制菜是近五年食品加工行業中發展最快的子行業之一。據統計,目前預制菜市場規模已達3000億元,且以每年20%的復合速度增長。在B端、C端兩大市場需求快速增長下,中國預制菜市場進入高速成長期。
一方面,工業化、標準化預制菜能讓農產品有更大的價值產出,發展預制菜產業,能給農戶帶來增收,這也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
另一方面,居民快節奏生活對食品工業化生產和社會化供應依賴程度增高,預制菜抓住年輕客群的痛點,操作簡易,“廚房小白”也可以擁有一桌熱騰騰的過節飯。
再者,結合當下國內局部疫情偶有發生的大環境,家庭用餐頻率增高,預制菜料理包也逐漸成為居家隔離生活必需品,而盒馬、叮咚買菜、鍋圈食匯等新零售渠道興起也加速了預制菜的消費普及。
預制菜正處于競爭藍海,行業發展空間廣闊,錢大媽搶先將品牌推入預制菜賽道,具備哪些競爭優勢?
事實上,在2013年走進社區后,錢大媽就設立了熟制品專區銷售預制菜。如今,預制菜可以很好地與其“日清”模式相結合,以新鮮食材做預制菜,推廣短期保質的預制菜。
與其他品牌不同的是,錢大媽依托自身的物流供應鏈體系,鏈接旗下超3500家門店,做到今天生產,明天就到消費者的餐桌。這也助推了近期錢大媽與廣東省科學院生物與醫學工程研究所的戰略合作,雙方將在食品安全管理、團體標準制定、二方審核等多領域進行戰略合作,保障食材的新鮮、健康。
在錢大媽公司總經理馮衛華看來:“錢大媽不賣隔夜肉,解決質量問題,做到質量革命;預制菜占領貨架,縮短在廚房的時間,提高生活幸福感,是解決餐桌問題的廚房革命。”
據了解,除春節外,錢大媽也將結合餐飲零售化的趨勢繼續創新發力,根據不同人群的需求上線更多的預制菜品,讓消費者在忙碌的工作和烹飪中尋找平衡點,讓烹飪的效率、時間與烹飪味道能夠平衡,真正實現餐桌“質量革命”到“廚房革命”的升級。
02
核心:高效供應鏈確保“日清”
基于“最后一公里”的優勢,社區商業構成了連接工作和生活的延伸,具有巨大的成長空間,而對于社區生鮮店來說,“新鮮”是根本。
“只有更新鮮,沒有最新鮮。”馮衛華曾表示,滿足消費人群對食材新鮮度的極致追求造就了錢大媽特殊的經營理念——不賣隔夜肉。
傳統的肉菜流通要經過諸多環節,不僅質量得不到保證,價格也會層層疊加。而錢大媽發展、盈利的基礎在于生鮮產品的“日清模式”,模式優勢讓錢大媽在行業里具有良好的競爭力。
與“日清模式”相配套的是每日按時上新,這樣才能確保售出的生鮮產品均是最新鮮的食材。因此,要想堅守質量與價格的高地,真正意義上落實“不賣隔夜肉”的品牌初心,關鍵還得看錢大媽的供應鏈能力。
第一,錢大媽自建倉儲配送系統,完善從采購、加工、分揀、打包的系統性管理。
錢大媽主要采用T+2訂貨模式,要求門店提前兩天便開始訂貨,并于每日19點之前將次日訂貨單通過系統提交到供應鏈中心,供應系統將數據匯總后統一向供應商分配下訂單,再由供應商組織貨源在第三天晚上送至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分揀、打包、配送后,在凌晨5點半之前送達門店,讓菜品每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新鮮上市。
第二,錢大媽規模優勢轉化為更強的議價能力。
在全國開店的錢大媽,在達到一定店鋪規模后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不斷增強,同時將“零庫存”作為運營重心,優化采購量環節和商品損耗環節的成本。
源頭端,錢大媽以“基地直采”的方式進行食材選取,從源頭確保食材的新鮮與安全。同時,與多家現代化農業規模種植企業結成戰略合作伙伴。嚴控生鮮產品源頭可追溯,從工廠到市場全程采用冷鏈系統配送,以確保產品新鮮和食材安全,因為采用直供形式,在價格上也有一定優勢。
“日清”模式倒逼錢大媽通過人、貨、場各個環節協同組織建成完整閉環。“新鮮”成為了錢大媽的盈利秘訣,也正因為這樣的品質保證才能使強大的客流量和順暢的產品流動形成良性循環。
03
定位:“小而精”的社區生鮮店
對于零售企業來說,能夠長期維持基于用戶需求滿意度之上的“差異化”,是品牌構建護城河的關鍵。
前有商超猛將,后有社區電商虎視眈眈……近兩年,錢大媽能“異軍突起”靠的就是“小而精”的差異化定位。
第一,精簡SKU體系,建立清晰的消費習慣畫像以提高坪效。
錢大媽最初以“豬肉”為核心品類,模式跑通后將品類拓展至魚、肉、菜全品類。
據《和錢大媽一起學定位》一文報道,2021年錢大媽供應鏈中有450-500個SKU,每一家門店必選150個,總數在350-380個。在具體的銷售額中,豬肉占比最大,超過40%;其次是蔬菜,占比30%,水果和魚共占20%~30%。
從這個角度來看,錢大媽以高頻、剛需生鮮為核心,其選品策略基本上圍繞“家庭一日三餐基本的食材需求”展開,而精準SKU模式的利好主要呈現在兩方面:
首先,店長能夠合理預估訂貨量,并利用ERP系統精準訂貨,從而實現少SKU、零庫存的日常經營目標,節省生鮮產品的質量損耗費用與運輸成本;
其次,門店必須根據所處社區居民生活消費習慣,對消費者群體建立清晰的品類需求和消費習慣畫像,挑選出購買頻率高的生鮮商品,從而減少生鮮商品的損耗、提高周轉率。
第二,“定時折扣+免費送”的經營策略。
在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今天,想要真正做到“不賣隔夜肉”,給消費者提供看得見的新鮮并非易事,而錢大媽深諳目標人群消費心理,其獨到之處在于“預判了消費者預判”。
青年白領和退休老人是錢大媽最主要的兩大客群,前者生活節奏快,對新鮮、便捷的追求程度更高;后者對于價格敏感系數較高,持有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念。
在把握兩類人群不同的消費心理和特征后,錢大媽生鮮小店制定了“定時折扣+免費送”的經營策略。
具體而言,每日19點前的銷售策略是對鮮度的重視,較高的生鮮品質,外加精美包裝和便利化營銷宣傳,錢大媽在收獲年輕人青睞的同時,更能滿足各個年齡段消費需求,因此也保證了門店的收益。
每日19點后采取按時間節點折扣及23點半后免費贈送的策略,給追求高性價比的顧客提供物美價廉的生鮮產品,這種特色化、大力折扣式的經營方式也給錢大媽帶來了更多穩定的客戶群體。
社區生鮮店通常不具備大規模保鮮庫等專業設備,在面對肉類、果蔬等容易變質的生鮮產品時,錢大媽靈活將生鮮小店規模劣勢轉化為營銷優勢,不僅向消費者傳達堅持“不賣隔夜肉”的日清銷售模式,令消費者直接感知生鮮產品達到心理預期的新鮮程度,同時也內向實現門店、供應鏈的庫存歸零。
第三,全渠道運營,打通“到店+團購商城+到家”模式。
錢大媽直擊年輕客群的消費痛點,旨在用最少時間、最優價格獲取高品質資源,精準鎖定社區消費群體。
結合年輕人善用網購、追求高品質生活的特性,錢大媽在線下門店營業的基礎上,線上增加了團購商城和及時達模塊。商城團購次日達,除常規生鮮品之外,還有稀缺水果、零食小吃等店內沒有銷售的商品;及時達模塊,可以實現店內商品一小時送達,滿足有急需的客戶。
錢大媽打通“到店+團購商城+到家”模式,為年輕消費者提供了區別于傳統市場的新鮮購物體驗,也獲得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鐘愛。
結語
從2012年開出第一家農貿菜市場店到覆蓋珠三角,由北上南進軍新一線城市……如今,錢大媽在全國30多座城市已擁有超過3500家門店。
成立之初,錢大媽注重“質量革命”,即從新鮮角度重新梳理傳統生鮮行業的標準,對肉菜市場進行新的定義。通過嘗試和驗證“日清”模式,以及“定時打折”清貨機制,堅定落實不隔夜銷售,為消費者提供了質量的保證。
如果說“日清”模式是“生鮮質量革命”,那么預制菜就是“廚房便捷革命”。
現階段,依托龐大用戶群體、冷鏈配送、強大采購能力以及渠道銷售的優勢,錢大媽選擇做短保質期的預制菜就是從追求“新鮮”跨越到社區零售“健康+便捷”的重要一步。
伴隨著新消費需求崛起,供需鏈路迭代升級,創新和差異化布局成為了企業在細分領域脫穎而出的最佳路徑,錢大媽以“新鮮”為根本,發力短保預制菜,發展潛力值得期待
- 該帖于 2022/1/25 16:17: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