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開幕越來越近,滑雪早已成為社交媒體上炙手可熱的話題。
微博不僅開通了微博滑雪官方賬號,滑雪超話閱讀量超2億。而小紅書上關于滑雪的筆記更是多達45萬篇,從新手入門攻略到資深滑雪者炫酷視頻,應有盡有。
作為一項可多人同時參與、高經濟價值的戶外運動,滑雪全球產值約7000 億美元,全球滑雪人次近4億,滑雪者約1.3億。
根據《2019全球滑雪市場報告》,我國滑雪滲透率僅為1%左右,遠遠不足歐美發達國家。
各國滑雪滲透率,來源《2019全球滑雪市場報告》
在我國低滲透率的滑雪運動如何掀起了全民滑雪熱?滑雪運動為何如此昂貴,具體又是貴在了哪個環節?具有周期性盈利的滑雪產業的發展關鍵又是什么,又應如何趁著冬奧會這趟東風快速起飛?
一、社交平臺加速“滑雪熱”
據東興證券,目前我國滑雪產值在4000億元左右。
隨著冬奧會的開幕,冰雪產業有望迎來新一輪的快速增長,而滑雪作為最廣為人知的冰雪運動,有望為其裝備、場地等相關行業帶來一波巨大的增量。
自2015年我國申報冬奧會成功以來,國家多次發布指導政策和發展意見,持續推動冰雪運動發展。
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等分布的《關于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大力普及群眾性冰雪運動。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等發布的《冰雪旅游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中明確指出,我國將致力在2022年實現“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標,到2025年中國健身休閑產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萬億。
冰雪產業及體育產業相關政策,來源中國政府網
從需求層面看,滑雪這項戶外運動的刺激性,契合年輕人追求新鮮追求刺激的心理。而連綿的滑雪場、帥氣的滑雪服和滑雪板滿足了年輕人愛拍照愛分享的社交屬性。
微博上三天兩頭的滑雪話題營銷不斷加速全民滑雪熱,如“三歲萌娃滑雪”,降低人們以往對于滑雪難、門檻高的抗拒心理,官方媒體更是多次帶上“三億人上冰雪你參與了嗎”,集中炒熱滑雪話題。
另一方面,自由式滑雪運動員谷愛凌、知名主持人王冰冰等等的積極參與,更是通過名人效應不斷推動著滑雪這項運動的普及與全民參與度。
在政策和需求的共振下,冰雪產業發展迅猛,場地建設以及參與人次都有較為明顯的增長。
根據《2020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2020/2021雪季財年的滑雪人次統計為2076萬人次,相比2019/2020年度的1045萬,同比增長98.66%。
除此以外根據國家體育總局此前發布的規劃,預計2025年,中國被帶動參與到冰雪運動中的人數將達到3億,冰雪產業總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
在當下隨著冬奧會臨近,涌入滑雪場的年輕人增多,社交媒體上關于滑雪的話題和分享內容日益增多,滑雪滲透率將逐步提升,滑雪產業市場未來可期。
二、昂貴的戶外運動,朋友圈的奢侈社交通行證
一提到滑雪,人們的首要印象就是“貴”。
在過往印象中,滑雪是屬于中產階級的游戲。而現在隨著國民GDP的提升、滑雪場的增多,滑雪正在朝著平民化發展。
但相較于其他體育運動,如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跑步等全民運動,滑雪依舊可以說是一門昂貴的運動。
滑雪究竟貴在哪里?讓我們來算一筆賬。
如果一位零基礎的初學者想要去滑雪,他需要考慮的是,首先需要尋找一位既耐心又教學經驗豐富的教練,系統地學習滑雪器材的使用、基本滑降和轉變技術。
根據市場價,滑雪教練每小時的教學費用300~1000不等,而初學者想要學會滑雪,至少需要花費3天時間。按照每天請3小時教練,教學費用折中按每小時500計算,教學費用就需要4500。
其次,需要考慮的是滑雪場地的選擇、來回交通工具以及住宿。
根據《2020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的劃分,滑雪場主要分為3類:旅游體驗性、城郊學習型和目的地度假型。
目前,大部分人群選擇的都是鄰近城市的城郊滑雪場,如北京周邊的崇禮滑雪場、成都周邊的西嶺雪山滑雪場等等。
當從初級滑雪者步入到資深滑雪者時,則會選擇更加優質的滑雪場,如吉林的北大壺滑雪場、黑龍江的亞布力滑雪場、河北的萬龍滑雪場、新疆的可可托海滑雪場等,而這則意味著交通費用更高昂。
對于零基礎滑雪者來說,去往周邊滑雪場的來回交通,加上至少2晚的住宿,小1000的費用又出去了。
我國滑雪場類型,來源《2020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
最后,對于滑雪者來說,必不可少的是滑雪裝備。
滑雪裝備包括滑雪服、滑雪手套、滑雪板、滑雪頭盔、滑雪鏡、滑雪杖和固定器。其中價格區間跨度最大的則是滑雪板,單板價格最高甚至能破萬。
滑雪裝備參考價格,來源中國報告網
而對于零基礎初學者來說,還可以選擇在滑雪場租賃設備,而租賃費用相比購買裝備可以說是非常劃算,每天僅100~200。
由此可見,滑雪運動貴在學習成本、路途、住宿以及裝備上。如果想要在朋友圈發一次滑雪照片,這意味著需要耗費近4000~5000的費用,而這完全可以報上旅游團三天兩夜周邊城市旅游一趟了。
但是如果非一次性體驗、對裝備沒有高要求,且擁有私家車,則可以大大降低滑雪成本。
三、盈利存在周期性,室內滑雪場帶來新突破
按滑雪運動的季節性特征,“雪季財年”被業界部分企業默認為每年5月1日到次年4月30的時間段。
這意味著滑雪運動盈利存在周期性,并不能實現全年覆蓋。
室內滑雪場的興起,一方面彌補了非雪季的場地空白,另一方面也解決了戶外滑雪場地路程較遠的問題。
我國戶外滑雪場數量雖然較其他國家仍有較大差距,但室內滑雪場數卻位居全球第一。根據《2020年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截至2020年底,國內開業的室內滑雪場為36家,數量全球第一。
室內滑雪場的全面爆發將改變整個中國滑雪市場的格局。
目前,根據室內滑雪場雪區面積排名,我國的哈爾濱融創雪世界(65000平方米)、廣州融創雪世界(55700平方米)、成都融創雪世界(55000平方米)躋身進全球室內滑雪場前3。
除此以外,對于滑雪產業來說,大型度假滑雪場才是關鍵。
通過提供更高更長的雪道、良好住宿配套設施和滑雪教學,不僅將吸引更多的新老滑雪者,還能夠拉長他們的停留時間,這不僅有利于滑雪場自身的發展,也將同步帶動周邊旅游業的發展。
趁著冬奧會的這趟東風,建設更高質量、配套服務設施更完善的大型雪場,培養滑雪者的忠誠度,提升參與者的體驗感,滑雪場這才不會淪為朋友圈里的一次性打卡地。
參考資料:
數據來源:中國報告網、王斌,《2020年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
圖片來源:網絡
參考文章:
刀法研究所:半個朋友圈都在滑雪,Nobaday、GOSKI、SNOW51等瓜分萬億冰雪市場 | 品牌出鞘
36kr:冰雪經濟這么熱,為何滑雪產業還是賺不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