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全家便利店在中國臺灣市場搞了一個瞄準「預制菜」的零售新物種。
這個全新概念的FamiSuper選品超市店經過1年多籌備,目前看,最大特色是,整個業態專注小家庭、上班族客群,2-3人一餐份量商品,門店售賣冷凍即食加熱商品的比例史無前例地拉高到超過80%。
全家便利店2022年的目標是,全臺開15家FamiSuper選品超市店,以此帶動單店客流和業績增長1-2成。
源自日本的全家,是亞洲最大的便利店之ㄧ。通過預制菜精準切中新一代消費者在“家”吃飯場景,全家便利店正在領銜社區商業們發力的「廚房革命」。
01
便利店怎么賣預制菜
以全家便利店臺北東區龍普店為例,FamiSuper選品超市店是一個店中店。

FamiSuper選品超市店
整個全家200多平米的店,3500品項商品。其中,近50平改裝成極簡全白風格的FamiSuper超市店,陳列各種立式冷藏柜和臥式冰柜,近500款商品覆蓋日常“吃”的場景。
這些商品主要為冷凍肉品、冷凍即食調理品、生鮮蔬菜、水果、蛋品、乳品、優酪食品、小菜點心、調料品、休閑食品、日常干貨、酒品12大品類,其中,冷凍即食加熱型商品超百種,可到店買,也可24小時送到家。

法國冷凍品牌Picard的迷你焦糖蘋果塔
FamiSuper采用自有品牌+聯合專業品牌模式,涵蓋全家自有鮮食品牌,還引入多家專業品牌,獨家引進法國冷凍第一品牌Picard,包括經典法式前菜、主菜、甜點等,焦糖烤布蕾、迷你焦糖蘋果塔成了搶手貨。
店內冷凍肉品選擇符合溯源管理與品質認證的品牌,經半加工分切或腌制,方便快速料理。
便利店是社區商業橋頭堡,全家便利店眼下重磅投入預制菜,主要源于三方面變化:
一是疫情催化出新生活形態。人們居家時間變多,在家做飯成為新常態。
二是經歷兩年疫情,人們“烹飪疲勞”,對便利購買、快速料理、健康質優的預制菜需求持續攀升。
三是“在家吃飯”的長期趨勢。家庭人口下降、生活節奏和消費變化等是“慢變動”,疫情加速了這一趨勢。
臺北是典型繁華都市,便利店發達,覆蓋密度高,全家便利店對預制菜量身定做新業態,顯示對消費新需求變化的敏銳應對。
02
預制菜加速滲透社區
國海證券研報顯示,在預制菜高度滲透的日本,由于人口密度高,超市和便利店隨處可見,預制菜需求較大,每年以20%以上速度遞增,目前滲透率已達60%以上。
日本預制菜市場有其特殊性,發達的便利店是其預制菜的主要銷售渠道。根據日本冷凍產品協會數據,在日本,三大便利店品牌合計占據預制菜零售端規模的15.4%。
所以,不難理解在與日本市場很類似的臺灣,便利店會瞄準預制菜做新業態探索。
在國內的一二線市場,年輕人一直是便利店主力客群,他們到便利店網羅一日三餐,所謂早上的包子、中午的盒飯,以及深夜一碗續命的“關東煮”,便利店更被喻為“干飯人”離不開的寶藏樂園。
但,便利店也存在擴列“朋友圈”的問題,需要再細化客群,對品類升級。而預制菜,是一個滿足年輕群體和小家庭在家吃飯的新機會。
已經有便利店品牌發力,2022年春節,山西太原的連鎖便利店唐久,就出了預制菜年味套餐,包括糖醋丸子、狀元雞、紅燒鯉魚等菜品。其中,糖醋丸子、小酥肉、過油肉這幾個山西地方家常菜,成為年菜中售賣最好的產品。
“唐久計劃開發預制菜品類,本月中開始,會推出日常版預制菜,首批上市5款,每月會更新兩款,不斷上新”,唐久便利高級營銷經理張力告訴「零售氪星球」。
唐久便利店做預制菜的優勢是,自有冷鏈鮮食工廠強大的開發和生產能力,網點密集,覆蓋社區消費商圈。
張力認為,預制菜是目前便利店品類的補充,解決消費者在店外食用的便利場景。
“(發展預制菜的)難點在于,跟鮮食一樣,需要逐步培養消費習慣。”不過,他認為,在市場環境及疫情反復情況下,預制菜會越來越受到市場青睞。
客觀而言,便利店要做好預制菜,除了商品力、供應鏈構建以及消費習慣培養,還有門店展示和儲存空間的挑戰,要用小面積去滿足細分用戶需求。
既要購買便捷,又因為凍品冷鏈物流成本高企,冷凍冷藏的預制菜進入線下社區是大勢所趨。
除了便利店,包括社區商超、社區生鮮店等社區業態也在積極試水預制菜,提升銷售,增加客流。

預制菜是元初食品“下一個自有品牌的競爭高地”
作為定位“健康三餐供應者”、自有品牌銷售占比60%的社區生鮮超市,總部在廈門的元初食品把預制菜定位為“下一個自有品牌的競爭高地”。
元初的思路是,結合自身優勢及社區客群特征,植入自己的生鮮供應鏈,推出地域性特色預制菜。
一上市即貢獻了預制菜品類20%銷量的福建特色菜姜母鴨,是元初預制菜中的爆款單品,主要原料番鴨來自元初自己的生鮮供應鏈,小磨香油是自有品牌產品,種植基地則按元初標準篩選生姜。
目前,市面上還出現了專門做預制菜的社區新業態。
曾創立瑞幸咖啡的福建商人陸正耀,去年推出 “舌尖工坊”(現改名為舌尖英雄)的預制菜新項目,主要售賣預制食材和速烹菜兩類產品。
舌尖工坊涵蓋5種店型,面積在8-60平米之間,主要是深入社區的小店,結合App提供預制菜銷售。擅長踩風口、融資擴張的陸正耀,希望這個項目繼續復制瑞幸模式。據媒體披露,3個月時間,這個項目已簽約6000家加盟店。
2020年底成立的三餐有料,是國內冷鏈食材供應鏈B2B平臺凍品在線集團孵化的新零售業態,基于LBS的線上小程序,結合線下社區店、24小時無人智能柜,三餐有料號稱“家庭便利食材超市”,主要售賣包括預制菜、方便菜、凈菜、即食產品等商品,既有主食,又有菜品。
目前,三餐有料集中在福州市區集中拓店,以體現供應鏈和規模優勢。
另一個在社區預制菜上跑出加速度的,是2017年成立的鍋圈食匯。4年多時間,線下門店達8000多家,近兩年,鍋圈食匯正在從火鍋食材的細分市場不斷向預制菜升級。
傳統業態升級,新業態頻出,預制菜正在攪動社區商業江湖。
03
消費升級,社區撬動預制菜還在早期
“整個中國買菜做飯的格局是,老的做不動了,少的不會做,或懶得做”。
零售專家,上海連鎖經營研究所所長顧國建認為,人們買菜必定會從食材向半成品和成品的預制菜方向發展。各式更健康更便捷的“短保”食品、冷藏冷凍和急凍食品,將快速增長,讓做飯變得方便簡單。
當都市快節奏與生活方式、消費觀念轉變交織,「廚房革命」正在爆發。省時的同時,豐富、健康、高品質的預制菜,成為新一代消費者和家庭們越來越樂于嘗試的新選項。

人們買菜正從食材向半成品和成品預制菜發展
但,人們到底需要什么樣的預制菜,做預制菜怎么賺錢的方法,顯然,行業還處在摸索的早期階段,需要更多實踐和時間驗證。
FamiSuper選品超市店,選品策略是快速、質優、健康、家庭,包括食品減鈉、減糖、增加蛋白以及高纖維等,滿足人們對飲食品質的更高要求。
從FamiSuper的角度,尋求便利和節省時間的消費者,希望預制菜是更健康和更高品質。
生鮮電商叮咚買菜,過去一年做預制菜的實踐,收獲到一個獨特洞察是:預制菜消費,顯示的不是對生活求便捷的不講究,相反,是一種消費升級和品質生活的具體化選擇。這個洞察,推動叮咚買菜加大對高品價比預制菜的投入。
當然,市場上也有對預制菜研發走向呈相反判斷的玩家。一位最近迫不及待嘗試了舌尖工坊預制菜的消費者告訴「零售氪星球」,通過順豐快遞買來的預制菜小份、價格便宜,但是,添加劑很多,味道很工業化,“再也不會嘗試了。”
在「零售氪星球」看來,相比“家常菜”口味,“無法輕易在家中廚房烹飪的菜肴“或“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做出的味道”的預制菜,可能更符合都市消費者對“便利”和生活品質的需求。為家庭餐桌加一道美味的菜,而不只是需要簡單預加工的食材。
此外,預制菜進入社區商業的業態模式上,也不乏問題。
便利店陳列和儲藏面積小,社區生鮮超市等渠道則有渠道老化和客流老化的問題。
類似舌尖工坊、三餐有料的預制菜新業態,弊端在于模式重、投入周期長、試錯成本高。這種預制菜專業店模式是否成立、最優單店模型確立,仍需試錯和驗證迭代。
總而言之,預制菜,正在社區零售端集結聚集,但,要成為社區商業的下一個競爭高地,無論是消費者洞察、產品,供應鏈和具體零售模式還有很多功課要做,還有很多可能。
目前能確認的是,中國人「廚房里的革命」正在爆發,社區商業會是重要角色。
- 該帖于 2022/3/22 16:46: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