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零售顧事
作者/顧國建
本期導讀:
民營企業和市場機制應是中國零售業的主體
政府對零售市場調控應采取更有效的行政與市場機制相結合方式
特許加盟在互聯網加持下(數字化特許)會更快更好的發展
便利店事業是馬拉松比賽需要毅力和定力
危局下零售業呼喚定力之人輩出
上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公布了2021年便利店TOP100,中石化易捷和美宜佳以27000和26000店排名一二位,2022年6月30日,美宜佳以28230家門店超出易捷,名列中國便利店榜首,引發諸多聯想;
民營企業和市場機制應是中國零售業的主體
美宜佳是民營企業在便利店業務上超出了2022《財富》中國500強第一的國企中石化旗下易捷,超出的關鍵還是較徹底地運用了市場機制。
市場機制的核心是企業一切業務的出發點的源頭都是基于消費者的需求,企業可通過一切合法合理的經營制度、方式、策略、技術、方法等去滿足需求。
市場機制另一個作用就是通過市場競爭的方式使好企業更高效率起來。
美宜佳對中石化易捷的超出是市場機制和企業家的作用,但市場機制的發揮很大程度取決于企業的性質,民企還是國企,至關重要!
我再次告知,在零售業中不管企業的規模大小都要堅持以民營企業為主體,為什么?
道理是簡單的,因為零售業面對的是億萬消費者每日每時層出不窮的變化,需要企業快速采取對策應變,相比民營企業,國營企業受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等制約無法作出快速的變化對應。
國營企業的屬性會更多地體現政府對社會和市場的行政管理職能上,也客觀限制了國營企業用市場機制的方式參與市場競爭。
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零售發展的實踐證明了零售業中的國營企業缺乏市場活力的現實,主要表現在:
第一,企業規模的大不是依靠市場化的力量,而是依靠行政力量的推動,只是眾多企業的合并和管理歸屬變更,大而不強;
第二,國營企業占用的市場資源與效率比是低下的。
第三,從上海、北京和武漢等大城市的國營商業集團的市場地位來看,其銷售規模、盈利水平,創新能力和新業態發展和競爭力上都是在逐年走低的,對當地GDP的增長貢獻率也在持續下降。
所以,我們還是要堅持改革開放初期對零售業的改革方針,國退民進!
政府對零售市場調控
應采取更有效的行政與市場機制相結合方式
政府對市場的調控最好的方法不是組建政府直接管轄指揮的國營企業,用行政的手段和力量去管理處在市場競爭條件下的國企效率會低下,少數特別資源的領域除外。
就拿此次上海疫情封城期間的保供工作來看,市場化運作的保供企業有足夠的能力完成2500萬上海居民的食品等生活用品的供應,但他們的能力受到了非正常的疫情防控政策限制。
此時,政府的保供重點應聚焦在對這些保供企業的全力支持使其快速恢復常態運轉起來,或者將具有更多保供資源的非本地力量迅速納入保供企業之中就可迅速解決問題。
遺憾的是政府反而是把保供重任通過行政的方式讓各區縣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擔任,對商品貨源組織分配等毫無經驗的各級行政機構的保供亂象令上海人民大受其害,成為震驚國內外的“上海買菜難”大事件,教訓極其深刻。
行政手段結合市場機制,將市場化運作的企業行為納入到應急應需政府調控市場的行動之中許多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新加坡政府規定,當零售市場價格出現異常變動時,職工總會下的職總超市的價格就被政府指定為政府干預市場的價格,企業售價超過這一價格就屬違法。
美宜佳響應各地政府疫情保供要求將商品結構調整為滿足家庭和單位的基礎消費品,充分發揮了便利店門店網點優勢和供應鏈優勢,此舉不僅保住了企業現金流,還在消費者心目中留下了永遠的品牌印象。
監管好“政府之手”是堅持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特別重要的前提!
特許加盟在互聯網加持下(數字化特許)會更快更好的發展
25年前我與美宜佳兩位主要創始人葉志堅和張國衡有過一次交流,至今清晰地記得我對他倆說:
美宜佳不能學上海便利店的直營連鎖,一定要發展加盟連鎖!
美宜佳25年來始終踐行了便利店的特許加盟方式,并做到了行業的第一,頓感上面那句話是我此生對連鎖經營事業最有價值的一句話!
美宜佳的高速發展也得益于第三代的數字化特許方式,即社交網絡的加持,目前通過第三方社交平臺接入的O2O業務規模已經占中國便利店中的首位。
公司總部通過APP和小程序等私欲流量已經成為新品上市等重要的發布和銷售平臺,萬店萬面的個性化經營也成為了可能。
董事長張國衡堅信未來社會一定會出現數據產業,此話預示著美宜佳向平臺化和數據化產業發展的遠大目標。
美宜佳快速發展背后商業邏輯的四大看點:
1,物流配送系統是關鍵,已進入的20個省都建成了完整的物流配送體系,并在湖南、湖北自建啟用了加工和物流配送中心,廣西、重慶、江蘇加工配送中心也在自建中,這種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就是為美宜佳1-5線城市“全市場發展”戰略服務的;
2,建立起公司控股經營管理者參股的股權和經營權相結合的激勵機制,美宜佳所有的業務模塊都是這種機制在運行。總部對省外公司采取區域授權的內加盟模式,在市場拓展和激勵機制上要大大好于一般的體系外區域授權加盟;
3,美宜佳董事長張國衡始終追求“單店盈利”,這種追求的思想本質就是“想盡一切辦法讓加盟者盈利”!這才是美宜佳能快速發展的本源性的特質;
4,美宜佳新的400多家鮮食便利店,是便利店升級的方向,美宜佳已經在做應對老齡化、單身化和就業彈性化到來的準備,美宜佳鮮食定位在一日五餐這個供應體系上,適應的是碎片化飲食時間到來,高明。
便利店是馬拉松比賽需要毅力和定力
葉志堅,東莞糖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美宜佳第一任董事長,他在接受我的美宜佳便利店中國第一的祝賀時說:
便利店事業是個馬拉松,需要持久的強毅力,今天你領先了,但不代表明天你會不落后,美宜佳今天的領先只是從當今市場角度驗證了模式的成立,成功的商業模式是需要不斷調整優化的,努力再努力不敢懈怠啊!
過幾天認識葉志堅董事長整整27年了,感到他是個認準方向特別有毅力長跑的領頭人,把更年輕的人推向公司領導重任,以保企業基業長青。
踐行不敢懈怠的諾言,一年中有許多的時間花在對全國幾萬家美宜佳便利店的考察指導上,有時會和網點開發人員在街邊觀察人流量一待就是幾個小時,令人感動。
葉志堅特別令我敬佩的是,不僅是個有毅力的人更是一個有定力的人,他不會為任何市場誘惑所動,比如,對上市等資本市場運作謹慎有加,不涉入房地產等等,這種堅持商業本質本源的定力讓美宜佳行穩致遠。
危局下零售業呼喚定力之人輩出
中國零售業要學習葉志堅這樣有定力的企業家,他們都是50后,都是通過國有企業轉制為民營企業開始發展現代商業,都是中國零售業中真正的“大佬”:
陳念慈,1951年生,三江購物俱樂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是零售業中最具慧眼與阿里巴巴合作的上市公司,數字化轉型成果豐碩,今年由三江公司自行管理的寧波5家盒馬門店轉虧為盈,實體零售O2O走出新路;
葉志堅,1952年生,東莞糖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旗下美宜佳便利店成為中國最大的便利店公司,正在第一家全國性品牌便利店公司路上;
王培桓,1955年生,山東家家悅超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旗下超市企業在生鮮食品供應鏈全鏈路發展上成為中國商超行業的標兵;
曹和平,1956年生,長春歐亞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引領中國購物中心和百貨店創新發展,布局穩健注重進入市場的高市場占有率。
他們低調,不參加喧鬧的商業活動,靜下心來做企業。
我呼喚中國零售業更多的有定力企業家輩出,為的是我們能生存下來。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創會會長郭戈平對這些有定力的企業家精神的評語是,“勇創新、穩發展、有情懷,”精辟!
- 該帖于 2022/7/17 12:49: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