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江湖老劉
近日,廣東賽壹便利店有限公司第一百零三分店因不正當有獎銷售違法行為,被廣州市白云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6萬元。處罰事由顯示,經舉報線索調查,當事人于2月7日至3月1日期間開展附贈式有獎銷售活動,廣告宣稱顧客在活動期內購買8瓶可口可樂產品贈送冬奧水晶球,當事人公示了活動的時間、規則,但未明確公布獎品數量信息,存在有顧客購買活動產品無法兌獎的情況。
先前因廣告涉嫌擦邊和低俗營銷,緊接著又因為食品安全問題被嚴厲處罰,7-11頻頻以丑聞的方式登上了熱搜。近幾個月以來,7-11便利店頻頻犯錯引發爭議,這家來自日本的大型連鎖便利店品牌,是否真正意識到了自身的問題?
涉低俗營銷,711頻繁被處罰
此前6月8日時,起因廣東茂名一家7-Eleven便利店檸檬茶和mini酒的廣告文案配文“她不醉,沒機會”被指涉嫌擦邊,引發輿論爭議,被網友稱作“失身茶”廣告。
以“低俗擦邊”為賣點打廣告,不提銷量如何,但企業信譽及形象在消費者心中必定會大打折扣。但7-11門店此舉,把歪門邪道當捷徑,游走在道德和法律的邊緣,對品牌形象和口碑的負面影響,將是長遠而持久的。
據天眼查顯示,7-Eleven便利店曾在2017年因食品質量問題被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判罰798元,但7-Eleven便利店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因此在2018年7月,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鏡面商業認為,隨著新零售、即時零售行業發展,雖然7-Eleven便利店這種大型線下連鎖零售機構有著先天優勢,但作為以C端用戶為主的企業,更應注重自身產品品質及產品安全問題等方面發力。
頻現食安問題,品牌名譽大打折扣
因門店數量多且覆蓋面大的緣故,便利店已經成為許多消費者時常常光顧的地方。看似統一度高,但這些分布在各大樓宇社區之間的便利店背后卻隱藏著極大的食安危機。
據了解,7-11旗下北京通州新華聯家園店,因銷售超過保質期的菜團和醬肉大包等食品,被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10萬元,沒收違法所得36.2元,并吊銷許可證,5年內不得申請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北京亮馬橋店存在關東煮食材敞口放置在垃圾桶蓋上、一次性杯蓋的旁邊竟是“蟑螂貼”、上架13天的超期熱飲換簽后繼續售賣、餐食加熱飯盒不清洗等各種食品衛生與安全問題。
如何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線,為消費者提供安全有保障的產品,是眾多便利店需要思考的首要問題。
鏡面商業認為,加盟模式從而產生的亂象問題其實在各行各業都容易發生。企業必須要加強內部監管力度,不斷完善標準體系,提升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加大食品安全知識的培訓和宣傳。同時,加大懲罰力度,增加違規違法的成本。
市場競爭激烈,便利店生意經好做嗎
在電商日益發達的現在,類似于7-11這種線下連鎖便利店的生意,很大一部分被更加便利的電商奪去。和電商競爭,便利店需要想方設法讓消費者回到線下店,這也是其發展的核心關鍵點。
而在7-11持續擴張的同時,羅森、便利蜂等競爭對手也強勢布局,在國內門店數量亦超過2000家,市場份額的搶占也越發激烈。
鏡面商業認為,當前產品品質問題連遭詬病,屢屢陷入食品安全問題風波,無疑是需要7-11不斷改進和完善的,并且這也是消費者最關注的問題。未來,7-11能否在中國保住便利店巨頭的位置,還尚未可知。
這種有損品牌的事情接連發生,可是自己砸了自己的招牌啊!
- 該帖于 2022/7/18 18:29: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