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 老刀
這下可以確信了,劉強東依然是京東最強“話事人”。
今年四月,劉強東交棒京東CEO的位置,外界很多解讀認為,劉強東將淡出京東,從此不問江湖事。
但京東仍然離不開劉強東。
1、劉強東的標簽
11月22日,劉強東給全體京東員工發了一封內部信,主要說了兩件事:第一件事京東高管全部降薪10%-20%,職位越高降得越多。第二件是拿出100億來提高基層員工的福利待遇。
劉強東在信中表示,要把德邦的外包員工逐步轉化為正式員工,繳納五險一金;拿出100億元,為所有員工設立“住房保障基金”;大幅擴充“員工子女救助基金”的規模(劉強東自己為此捐出1個億),該基金的功能是,任何一個京東的兄弟,無論工傷還是非工傷,只要發生重大不幸導致喪失勞動能力或喪生,其子女由基金撫養到22歲,直至大學畢業。
但是,在當下這個非常激烈的環境之下,大量企業在降薪、裁員,京東要拿出巨資改善基層員工福利,壓力有點大,所以劉強東采取的辦法是對所有副總監以上的高管降薪。劉強東還表示,兩年之內,京東業績重回高增長狀態,集團隨時可以恢復大家的現金報酬。他同時表達了對高管的歉意,并希望高管理解。
7月26日,京東集團通過京東物流完成了收購德邦控股超過50%的股權,德邦物流也因此正式并入京東體系。據統計,德邦物流并入之后,京東體系的員工數量預計將超過54萬人。為了50多萬基層員工兄弟,劉強東稱,要對不住2000多號高管兄弟了。
在這封信中,劉強東一再提及“兄弟”二字,落款依舊是“你們的東哥”。“兄弟”一詞總共出現了19次。在中國商業江湖上,除了劉強東,沒有哪家企業的一把手稱呼自己的員工為“兄弟”。
在該內部信之前,劉強東還有一則新聞刷屏。
11月16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22胡潤慈善榜,49位中國企業家過去一年捐贈額超過1億元,共計捐贈728億元。其中,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劉強東、美團董事長王興、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分別以149億元、147億元、145億元的捐贈總額名列前三。
作為典型的蘇北人,劉強東有著典型的鄉土烙印。1992年劉強東考上人大之后,帶著全村人湊給他的500塊錢和76個雞蛋踏上了北京之路。這段經歷在日后被反復提及。
2018年初,劉強東通過其個人微博表示為京東員工繳納了60億的保險和公積金,堅持全員全額繳納五險一金,并稱如果通過勞務外包或者少繳,一年至少可以多賺50億人民幣!
在接受央視采訪時,劉強東說:“如果你這家公司是靠克扣員工的五險一金,犧牲了他們60歲以后保命的錢,那是恥辱的錢,賺了多少都會讓我的良心不安,讓我沒有成就感,這家公司的存在還有沒有價值和意義呢?”
或許是身上的草根基因與行動形成了共鳴,這些動作不斷在網絡世界被廣泛提及。
2、重歸大眾視野
今年以來,劉強東不斷轉讓京東系企業的股份。從4月份卸任京東集團CEO,到京東物流、京東健康的股權轉讓,再到10月27日,劉強東將所持有的江蘇京東邦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股份轉讓給京東集團副總裁繆欽。轉讓完成后,京東邦能由繆欽持有45%股份,李婭云持有30%股份,張雱持有20%。京東邦能成立于2015年,為京東系重要的投資機構,對外投資企業包括了天使輪、A輪、B輪等。此外還全資控股京東教育文化、宿遷京東娛樂傳媒、江蘇京東新面孔傳媒等公司。
今年9月19日,京東健康在港交所公告,劉強東同意將于宿遷天寧持有的45%股權轉讓予繆欽;京東物流同日公告,劉強東同意將于西安京東持有的45%股權轉讓予繆欽。上述兩家企業分別為京東物流與京東健康的關聯公司。
11月初,京東圖書關聯公司江蘇圓周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劉強東將其持有該公司45%的股份轉讓給繆欽。
一年內,劉強東已多次轉讓股份,“接盤者”都是繆欽。按照京東發出的公告,劉強東向繆欽轉讓股權,旨在提升行政效率,“行政事務或備案由繆欽先生管理將更為高效。”一些分析文章認為,在一些公司重大事件上需要法人授權,所以退居幕后的劉強東轉讓股權,由繆欽更順利地處理一些公司事務。
但事實上,公司法人也可以是非股東。公司股東只會影響公司董事會。從所有權與經營權相互分離的現代化公司設置來看,股東一般并不參與公司具體經營。
從境外上市架構的股權結構來看,劉強東對京東仍持有控制權。劉強東向繆欽轉讓的,主要是境內運營主體股權,而非境外上市架構中的股權。因此,劉強東享有的利益分配和投票權并未發生變化。2021京東集團年報披露,劉強東持有4.332億股普通股,持股比例13.8%,占總投票權76.1%。其他高管徐雷、許冉、張雱,持股則低于普通流通股的1%。
此外,劉強東名下仍擁有76家企業。其中持股京東金融8.8%,持股京東商城45%,這兩家都是京東集團的核心資產。
今年10月1日,壓在劉強東身上的巨石終于搬離,很多文章認為,意氣風發的大強子終于可以再次歸來指點江山。
據晚點 LatePost報道,11 月 20 日,在京東經營管理培訓會上,身處香港的劉強東在會議中視頻接入,稱高管們偏離了公司經營戰略的核心 —— 即成本、效率、體驗。
劉強東還批評了零售業務高管,稱自己在聽戰略會時,“高管們談花里胡哨的故事太多,但談成本、效率、體驗太少,如果對如此核心的戰略都把握不夠,那將很難帶領團隊長遠走下去。”
一位京東人士稱,近期各部門都在復盤雙十一,這次會議上的批評可能與雙十一增速不達預期有關。今年雙十一前,京東原定的 GMV(成交額)目標是同比增長 20%,但實際距離較遠。天貓、拼多多也均未披露具體 GMV 數據。
在一些京東人士看來,劉強東此次發言的重要性和嚴厲程度,不亞于 2019 年那次痛京東的高管們“人浮于事、拉幫結派”。
3、降本增效
2022年《財富》雜志公布的中國 500 強排行榜中,京東集團以超過9515億元的營收排名第七,首次進入前十。在排名前十的企業中,京東成為行業內唯一一家民營企業。
11月18日,京東發布了其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個月的未經審計財務業績。財報顯示,第三季度京東集團凈收入為2435億元,同比增長11.4%。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60億元,去年同期為凈虧損28億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100億元,去年同期為50億元。
在財報后的電話會議中,徐雷表示,面對今年以來外部環境的變化,京東主動做出關注經營質量、聚焦核心業務的策略調整,在物流方面,今年受到的疫情影響則為三年來最大。
從細分數據來看,京東的總營收主要分為零售、物流、達達、新業務四大部分。在核心業務零售方面,京東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財報顯示,三季度京東零售收入2119.23億元,同比增長6.9%,經營利潤109.26億元,同比增長37.57%。
其他業務方面,三季度京東物流總營收達357.7億元,同比增長38.9%。其中,外部客戶收入達到248.7億元,同比增長67.8%,外部收入占比7成。本季度也是京東物流并表德邦之后的首次財報。京東物流財報中提到,三季度來自德邦的收入為58.2億元。
三季度京東的新業務實現扭虧為盈。總收入為50億元,同比下降12.8%,經營利潤為2.76億元,去年同期則為虧損20.73億元。
在“降本增效”方面,京東成效顯著。三季度營銷開支為76億元,2021年第三季度為78億元,同比減少2.6%。一般及行政開支為26億元,去年同期為31億元,同比下滑16%。
對于外界關注的同城零售業務,徐雷透露,京東在同期同城零售方面的成績是第二名的7至10倍。“京東進入同城零售完全是基于用戶的需求,而非基于潛在的收益的增長機會。同時,京東將會繼續以供應鏈的方式理解該業務。在與品牌商進行大體量的業務合作的同時與線下商超便利店結合,形成三方共同受益局面。”
同時,他還表示,今年京東的利潤主要體現在“降本增效”中的“降本”,而明后年將重點發力“增效”。“可以確認的是,盡管今年疫情造成很多企業的困難,未來應該是向好的,已經開始出現復蘇跡象。但不確定復蘇速度會有多快。對于管理層來說,更重要的是堅持目前的戰略方向,并保持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