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零售圈
撰文/戈多
生鮮電商行業又有了新動向。
近日第三方招聘平臺信息顯示,淘寶買菜正在上海招聘地推(BD),工作地點位于上海市嘉定區,其中崗位職責的首要要求是“負責淘菜菜團長的開發及推廣”。目前,淘寶買菜正在籌備開城上海,其微信小程序和手淘APP上暫時搜索不到上海的團點。
今年以來,生鮮電商行業一改陰霾色彩,在生鮮電商行業重燃希望的市場背景下,阿里、美團、京東等電商巨頭也重新入局。《零售圈》了解到,今年年初京東就已經上線了京東買菜,之后還重新啟動了前置倉模式;美團買菜也于年初重啟了擴張計劃,目前已在武漢、廊坊、蘇州等二線城市部分地區開拓了新業務,增加了其在生鮮電商市場的份額。
根據中國市場研究機構尚普咨詢集團預測,到2025年這一行業的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左右,雖有生鮮電商第一股每日優鮮的落敗,但叮咚買菜的盈利也給了業內信心。也因此,可以預見的是,在電商巨頭的紛紛入局下,生鮮電商這一賽道的競爭也將更加激烈。
01
戰事再起
生鮮電商曾是創業圈的“頂流”。在業內,2012年被稱為“生鮮電商元年”,京東、順豐、阿里、蘇寧易購等大的電商平臺都組建了自己的生鮮平臺。2014年起隨著資本市場的入局,生鮮電商迎來了高速發展期。數據顯示,僅當年行業交易規模增速就達到了123.07%。
幾經發展后,2019年生鮮電商行業出現了新的風口,社區團購模式興起。彼時,美團買菜、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等開始打起價格戰,競爭可謂異常激烈。2020年,疫情則再次給了生鮮賽道一次“喘息”的機會,市場持續擴容,交易額也隨之增長。
但2021年之后,生鮮電商增速放緩,流量紅利消耗殆盡,不少生鮮電商們裁員、關停門店、收縮戰線。行業發展近十年后,絕大多數生鮮電商仍難以盈利。據統計,在國內生鮮電商領域中,88%的生鮮電商企業虧損,僅有4%的企業營收持平,只有1%的企業實現盈利。
同樣,在去年生鮮電商也是度過了艱難的一年,收縮、裁員頻頻發生,每日優鮮App停止運營,十薈團暴雷,橙心優選轉型,興盛優選關站裁員等一個接一個的負面信息接踵而來。不過,進入2023年后,伴隨著盒馬鮮生實現盈利,叮咚買菜方面宣布2022年第四季度首次實現單季GAAP凈利潤轉正,以及美團買菜基本實現盈虧平衡等,生鮮電商似乎又迎來了新的發展期。
2023年初,京東買菜悄然上線,叮咚買菜也召開了招商大會,準備大干一場。之后,美團買菜再次擴容市場宣布進軍蘇州,5月淘菜菜正式更名為“淘寶買菜”,將次日自提的淘菜菜與小時達的淘鮮達進行合并。而所有這些動向,都表明生鮮電商這一行業正在迎來新的變化。
《零售圈》了解到,目前市場上大的生鮮電商平臺主要有京東買菜、淘寶買菜、美團買菜、多多買菜、叮咚買菜等。按照頭豹研究院的數據,中國線上買菜平臺2017年市場規模1403億元,2017年至2021年復合年均增長率達到35%,保守預計2026年將會達到10449億元。
而且走到今天,賽道上的每一個玩家,都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和資源。也因此,可以說在未來生鮮電商這一賽道上的競爭也將會異常的激烈。此前,美團買菜進軍蘇州市場,其一個主要的目的就是對叮咚買菜進行試探。而此次,淘寶買菜開城上海,也可以說將業內的競爭推向了又一個高度。
02
各顯神通
很明顯從市場規模以及未來發展來看,生鮮電商是一塊非常大的蛋糕,也因此為了能夠在這一領域分得更大塊的蛋糕,各主要生鮮平臺也都在積極調整或加碼在這一領域的業務布局。
“京東買菜”重啟前置倉。《零售圈》了解到,早在2016年京東就對生鮮電商業務進行了布局,不過一直收效甚微,發展也是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但是今年以來,隨著生鮮電商行業再次“復興”,京東也加緊了在這一領域的布局。在年初低調上線“京東買菜”,不久后,又在北京投入運營了兩大前置倉。
作為近些年創新的生鮮電商平臺運營模式,前置倉區別于遠離終端消費人群的傳統倉庫,選擇在社區附近建立倉庫。對消費者來說,這能帶來更好的購物體驗,對于平臺來說,則意味著要付出更高的地價及人力支出,因此這也是很多人并不看好前置倉模式的主要原因。
不過,這對擁有強大資本以及物流體系的京東來說,影響并不是很大,而且重啟前置倉則正好補齊了京東買菜無法觸及的自營板塊,使其可掌握更多的主動性。因為之前的“京東買菜”采取聚合平臺運營模式,其中不僅有京東參股的永輝超市,還接入了叮咚買菜、盒馬鮮生、山姆、百果園、沃爾瑪等第三方商家。
“美團買菜”加緊擴張。《零售圈》了解到,美團也在今年加快了生鮮電商的布局。從今年2月開始,美團買菜便重啟了擴張計劃。目前,美團買菜已在武漢、廊坊、蘇州等二線城市部分地區開拓了新業務,增加了其在生鮮電商市場的份額。
在商品層面,美團買菜擴大了SKU,除了蔬菜瓜果外還增加了更多的日用百貨類商品,目前SKU已超過3000個。數據顯示,美團2022年新開的前置倉大多為面積在8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倉庫。如果從SKU和倉庫面積來算,顯然美團已接近為一家中大型商超。
此外,《零售圈》注意到,近期美團外賣還宣布繼續加強即時配送的合作生態建設,與順豐同城、閃送、UU跑腿達成合作,將結合自有配送體系,與合作方共同為商家打造更豐富的配送網絡。這意味著,即時配送行業從競爭走向競合已成趨勢。
“淘寶買菜”發力即時零售。今年5月份,阿里將定位社區電商的“淘菜菜”與即時零售平臺“淘鮮達”,合并升級成為“淘寶買菜”。
目前,淘寶APP首頁已正式上線“淘寶買菜”入口,將為全國超過200座城市的用戶提供“1小時到家”和“次日自提”兩種不同形態的生鮮零售服務。對平臺來說,整合本地零售相關業務,能夠滿足消費者一站式購物需求,進一步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同時,本地零售相關業務經過整合后,可以有效避免流量分散,并降低產品的配送成本和商品采購成本。此前,淘寶買菜業務負責人也表示,合并升級核心的出發點是為了讓消費者上淘寶買菜更便宜、更新鮮、更省心。當然,除了消費者外,對淘寶而言這也將進一步完善其整個電商生態的布局。
03
“品質”仍舊是焦點
在過去的幾年間,生鮮電商賽道一直走的是燒錢跑馬圈地的模式,一旦補貼力度減小,用戶隨即就會回歸線下商超等傳統渠道。也因此,如何保持持續地“掙錢”便成為了生鮮電商行業的老大難問題。而如今,生鮮電商再次啟程,《零售圈》認為,新一輪的競爭焦點,也必將從價格轉向品質。原因有兩個方面:
一是隨著市場的不斷規范,價格戰不再適應新的市場環境。《零售圈》了解到,自2020年底,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出臺社區團購“九不得”規定。包括低價傾銷、價格串通、哄抬價格、價格欺詐等行為,都受到了嚴格監管。曾經“1分錢買菜”“低于進貨價買菜”的景象也逐漸銷聲匿跡。有了前車之鑒,如今重新入局的生鮮電商玩家,即使“擴城”的打法不變,“低價”這件武器也注定會被舍棄。新一輪的競爭,比拼的將是誰能提供更好的服務和更優質的商品。
二是消費升級促使消費者越來越追求商品的品質。隨著生活方式的更新以及消費模式的不斷變革,消費者越來越追求便捷、健康和環保,生鮮電商在此環境下迅速崛起。對于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廣大消費者而言,愈發注重食材的品質安全問題,對日常飲食的需求也在擴大。生鮮電商平臺只有圍繞消費者體驗和商品本身,將線下和線上有機融合,才能在這場競爭中出彩。
與此同時,《零售圈》也認為,在過去的三年,消費者的行為習慣被一次次重塑。直播電商的興起沖擊著傳統貨架電商的基本盤,也為更多沖動消費、情緒消費埋下伏筆。而即時零售渠道,一方面承接著更即時的消費情緒,一方面在特殊時期扮演著必要角色,終于熬出了頭。
買菜作為平價消費、剛需消費的代表,能夠為流量焦慮的電商平臺們帶去寶貴的打開次數、訂單流水。隨著內容產業的更新和供應鏈的迭代,未來飲食消費將成為巨頭們重點爭奪的領域。整個生鮮電商行業,還有更激烈的競爭,在前方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