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聯商網
撰文/小索
便利店新物種「便利蜂」放下了對直營的執念。
日前,主打直營的便利蜂發布了“便利蜂伙伴共贏計劃”,首次向外部加盟商開放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四個城市在內的近2000家店鋪資源。
“便利蜂伙伴共贏計劃”提出了兩種加盟形式,一是「委托型加盟」,加盟商需投入自有資金總計21萬元,包括便利蜂品牌使用費5萬元、保證金15萬元、培訓費1萬元。加盟合約期則為五年,要求“加盟商需要全職進入店鋪工作”。
二是「帶店型加盟」,需要加盟商初始投入資金在65萬元左右,需要加盟商承擔店鋪房租,與此同時加盟商分成比例要高于“委托型加盟”。
不過,帶店型加盟模式暫未開啟。據便利蜂相關工作人員透露,“直營店轉完加盟之后開新店就會做帶店加盟模式。先把直營店存量門店轉成加盟店,然后才能開新店。”
據商業那點事兒報道,目前已有便利蜂門店由直營店轉為加盟店,且部分加盟商為便利蜂員工。未來,便利蜂各地門店中加盟店占比將達到70%-80%。
01
便利蜂
突然開放加盟的背后是便利蜂對發展前景的焦慮。
2017年,便利蜂開出第一家門店。靠算法殺入市場的它,試圖另辟蹊徑,走一條與傳統便利店不同的道路,通過數字化和更多的“機器主導”,壓縮人力成本、標準化復制,從而快速多區域鋪開門店。
這個想法確實在初期為便利蜂贏得了市場和資本的關注。
2018年,便利蜂獲得包括騰訊投資、高瓴等知名機構的B輪2.56億美元融資,投后估值高達16億美元,一躍躋身獨角獸行列。
2020年5月,便利蜂再獲15億美元C輪融資。
資本的加持一度撐大了便利蜂的野心,身懷巨資,靠算法打天下的它在3年間以年均500家門店的速度在全國多地,開啟了密集開店的燒錢模式。
2020年底,便利蜂就開出了2000家門店,同年12月,便利蜂宣布要在未來3年內完成10000家門店的擴張,且堅決不走特許加盟模式,全部自營。
2021年,也是便利蜂的巔峰時期。這一年,便利蜂稱在北京地區實現了500家直營門店整體盈利,全國門店數量達2800家。
但好景不長,2022年,受到疫情的持續影響,便利蜂直營門店高速拓展的弊端開始顯現。
2020年后沒再拿到新錢的便利蜂,在供應鏈和運營成本的多重壓力下,傳出多家門店關閉的消息。
不過便利蜂內部卻否認了門店倒閉的說法,并在年末提出「冬眠計劃」,宣布部分門店暫時“靜默”,為快速開店的步伐按下暫停鍵。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公布數據顯示,截止2022年12月30日便利蜂門店數量為2005家,較巔峰時期凈減795家門店。
除了關店,便利蜂還曾多次傳出多個部門啟動裁員收縮、降本增效。直到今年上半年,便利蜂還啟動了一輪技術研發運維類人員為主的裁員,規模達千人。
此外,根據多家媒體和消費者反映,多地便利蜂門店存在貨品不全、貨架空置的現象。也有業內人士透露,便利蜂有拖欠供應商、設備商貨款的行為。
很難評價這場冬眠是從何時開始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冬眠對便利蜂帶來的影響應該仍在持續。
02
變相“融資”?
向上“要不到錢”的便利蜂,開始向下尋找出路,這是便利蜂“打臉”也要開放加盟的主要原因。
上海交大客座教授、資深便利店專家林鑫指出,國內便利店行業多采取特許加盟的形式,也就是俗稱的帶店加盟,由加盟者與總部要共同分擔設立店鋪的費用。
據便利蜂內部人士透露,便利蜂開放的委托型加盟,則是為存量店鋪引進加盟者,即為加盟者免去了承擔房租、商品、設備等前期成本,分成比例為五五開。
“便利蜂伙伴共贏計劃”顯示,其委托型加盟費用為21萬,包括品牌使用費5萬元、保證金15萬元、培訓費1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全家便利店員工內部加盟的初期投入為36萬、特許加盟模式下唐久便利店的加盟費用為50萬、美宜佳則為30-35萬元。
從數字上看,便利蜂加盟對自有資金的要求似乎并不高。不過,不同加盟模式下,自有資金投入的構成不同,還要考慮到折舊等因素,需要具體分析。
但對于加盟者來說,能否營利才是關鍵。聯商網高級顧問團主任周勇表示,采取委托加盟一般有兩種原因:一是因為虧損,需要把虧損店鋪脫手;二是把盈利的店委托出去,通過調動加盟者積極性,實現更多盈利,同時把優秀門店作為樣板與培訓基地,加盟者和加盟主各取所需。
不過國內便利店發展加盟普遍存在透明度不足的問題:即在現有店鋪實際經營情況透露、實際需要投入資源、盈虧預算透明度三方面,加盟主不夠坦誠。這也使得加盟商無法及時做出準確的判斷。
但種種跡象表明,深陷關店、裁員爭議的便利蜂,似乎很難保證加盟者獲得應有的利益。
所以,便利蜂此時開放加盟的意圖也就顯而易見:一來,可以將已有門店盤出,讓更多加盟者分攤經營成本,大大緩解運營壓力;再者,若是按計劃將80%門店脫手,更是可以變相拿到了一筆價值3.36億元的“融資”。
加盟是一把雙刃劍。周勇指出,對于便利店品牌而言,如果自己無法盈利,也不能讓加盟者賺到錢,那這樣的加盟就是失敗的,對品牌是有損害的。
無疑,陷入經營泥沼的便利蜂正在進行一場豪賭,開放加盟是它壓上的最后一注,賭對了重新步上正軌;賭錯了將陷入更深的黑洞。前方是什么,沒有人可以預判。
03
本土便利店發展任重道遠
對于彎腰撿鋼镚的便利店行業來說,科技是手段、是輔助工具,但絕不是制勝法寶。在當下,便利蜂的數字化還遠遠不夠支撐起它的野心。
那么就當前而言,什么才是適合國內便利店企業的發展方向?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2便利店品牌TOP100,排名前十的都是開放加盟的便利店品牌。
對于便利店行業來說,要想在更大范圍內快速鋪開門店,搶占市場,加盟無疑是首要選擇。
其中,國內便利店之王美宜佳就是松散型加盟下飛速擴張的典例。
廈門見福便利店董事長張利提出,加盟一定是連鎖便利店的主要出路,美宜佳能跑出這么好的速度,對國內便利店行業的發展具備極大的借鑒意義。在其品牌輸出的表象背后,蘊含著與其發展戰略相匹配的商品、物流、供應鏈等各個方面的巨大能量。
周勇也表示,美宜佳能夠飛速擴張,說明其獲得了投資人與消費者的認可,也印證了特許加盟正是便利店發展的必由之路。
不過美宜佳所代表的松散型加盟在管理和競爭力上的弊端也十分明顯。從實際的落地結果來看,美宜佳的門店主要集中在三四線城市,在面對外資便利店品牌盤踞的一二線城市時明顯束手無策。
這是因為,國內多數便利店采取的松散型加盟模式,更像是簡單的商品供應關系,而針對運營管理的發展則是日系便利店的強項。
以全家、羅森、7-11等日系便利店為例,在完整的運營體系和組織架構支撐下,這些便利店在產業鏈上形成了絕對優勢,向上擁有更低的采購成本,向下擁有更高的品牌溢價。這正是國內便利店需要努力的方向。
這也意味著,本土便利店的發展依舊任重道遠。
[iframe] width="100%" height="280" src="http://www.ntjiede.cn/event/vote/votei.asp?sid=369" frameborder="0" scrolling="NO" style="height: 280px;">[/iframe]
13123882690- 該帖于 2023/9/25 18:14: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