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前置倉一路狂奔,各路玩家紛紛入局,資本也重點關注。它到底有沒有未來?會成為新的風口嗎?7月,《聯商網》特別策劃“前置倉會是風口嗎”,我們通過專家解讀,案例分析,一起來探討前置倉的發展前景。我們來回顧一下:
專家解讀
國內前置倉的風起云涌給年輕一代消費者帶來了新體驗;前置倉也推動著國內生鮮產業鏈體系的發展;當然,前置倉同樣也遇到國內生鮮繞不開的“生死劫”。前置倉下半場的“劫”決定各家渠道的生與滅。現在中國生鮮突出問題的供應鏈環節與上游產地SKU薄弱環節。
一味求大的背后,風險也在加大。目前,前置倉滿足的消費場景并沒有真正融入到消費者的日常生活里,這決定了消費者并不會像去便利店一樣經常光顧。在擴張與升級中,前置倉要思考為哪些消費者提供什么樣的商品最重要,這決定了前置倉的面積和單品數量。
不論店倉或前置倉都一樣。線下設倉躲不過傳統零售要走的一些路,線下不像線上是一馬平川,可以橫沖直撞。建倉容易養倉難,是所有前置倉都躲不過的宿命。
前置倉的陣地在哪里?前置倉能依靠規模降低成本嗎?前置倉將帶領零售渡往何處?前置倉看上去是一個新生的朝陽事業,但是需要考量的因素太多。
以店做倉,店倉結合,把到店+到家相結合可能是一個較好的商業模式。
相對于前置倉,mini店模式更符合現階段乃至未來一段時間消費者習慣,前置倉只是最后一公里、生鮮、效率的階段性解決手段之一,很難作為一種獨立的業態存在。
mini店會是前置倉的終結者,但并不是絕殺,高線及中高線城市仍然有品類殺手級前置倉企業的成長空間。而要成為前置倉的終結者,必須在前置倉的商品力和算法力這兩個核心競爭力上進行全面超越。
本文分析前置倉終局,給出幾種可能性,從競爭格局,零售發展脈絡,前置倉優劣三方面分析前置倉終局。勝仗是打出來的,前置倉還在自我突破過程中,現在面臨的問題很多,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希望,前置倉是超市快送現階段解決方案之一,超市快送一定會成為主流的零售渠道,前置倉,新零售超市,新技術應用,共同推進超市快送時代的到來。
當互聯網、大數據以及云計算服務成為包括零售行業在內的各行業的基礎設施時,新零售的機會應該會在線下,傳統零售商進行店倉一體業態布局+品類創新或許更有機會。
前置倉是居民收入達到一定程度,同時市場具備相對龐大的人口基數,產生的一種符合消費者需求的銷售模式。風口雖在,但不一定是你的風口,反邏輯運行的企業,難免會迷失在風中。
案例分析
永輝與騰訊聯合布局衛星倉,無疑是看到了此種模式既擁有與線下門店的聯動優勢,又能保持作為前置倉的獨立靈活性,能夠支撐提供更優質的到家服務。
愛客多一直在打造一個“創新生態圈“,在董事長房淼看來,這里面無非是創造一些需求或者應對一些變化,他的創新思考就是想打造一個很健康的土壤。
面積、品類、配送范圍、起送條件、引流方式、時機時點,什么樣的組合方式,才是前置倉模式的最優解。
截至今年年底,每日優鮮將在全國范圍內完成2.0版本的前置倉更換。而3.0版本的前置倉,每日優鮮已經開始實驗,3.0版本將實現無人化操作。每日優鮮合伙人兼CFO王珺透露,每日優鮮今年在上海的目標是拿下市場的絕對第一,正式打響在華東的生鮮戰爭。王珺告訴《聯商網》,要想做到上海市場的第一,每日優鮮一個月的銷售額需要達到5個億。
目前從樸樸的表現來看,通過更大單倉面積、更多SKU、更多日百商品占比,提高每單的盈利能力。在區域市場做深、做透,還是擁有挑戰巨頭的可能。
事實上,目前包括“菜籃子生意”在內的生鮮零售尚處于快速變化的時期,無論是“到家”模式還是“到店”模式,本質上來說都是市場消費需求的產物。
目前,前置倉滿足的消費場景并沒有真正融入到消費者的日常生活里,這決定了消費者并不會像去便利店一樣經常光顧。在擴張與升級中,前置倉要思考為哪些消費者提供什么樣的商品最重要,這決定了前置倉的面積和單品數量。
媒體報道
前置倉的發展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窗口期。但另一方面,以生鮮電商前置倉模式為核心的企業們,必須面對前人未跨過去的坎。
前置倉面臨最大的挑戰是單量和客單價,客單價*毛利率必須大于履單成本,才可持續經營,如果單量1000單,毛利率25%,客單價達到60元能盈虧平衡。總之,前置倉優點和缺點都很明確,如果沒有突破,目前前置倉的終局,是只能在消費力強的區域生存發展。
隨著前置倉被推上風口浪尖,行業的各種聲音也對其褒貶不一。而朗然資本創始合伙人潘育新認為,前置倉未來會成為零售必備的基礎設施,并給行業帶來巨變,只是現在仍在起步階段。但無論如何,前置倉絕不像輿論造勢中所說的那么“容易上手”,其背后要考量的多重因素,完全不比開店少。
關于前置倉的未來,判斷認為前置倉難以獨撐大局,作為過渡性業態或是多業態中一支補充更合適。作為純倉儲模式,前置倉擴張快,盈利難,沒有壁壘,沒有未來。同時技術要素對前置倉的影響會越來越大。
大咖說
張文中表示,前置倉是有存在價值的,前置倉和物流中心之間需要有一個供應鏈來連接,只要是有供應鏈就有效益。
外界對于前置倉以及叮咚買菜模式最大的質疑,在于60元左右的客單價,毛利空間過低,不能看到盈利的希望。但是叮咚買菜創始人梁昌霖表示,他其實從來不看任何替他算賬的文章。“因為,你要知道,好的商業模式,不是算賬可以算出來的。”梁昌霖表示。
每日優鮮合伙人兼CFO王珺表示,如今每日優鮮前置倉已經具備大規模復制性,其在成熟城市的年坪效是10萬,相當于一些線下商超年坪效的5-6倍。每日優鮮現在已經在全國20個城市開設了1500個前置倉,未來還會把倉的數量增加到10000個。
專題報道:
(來源:聯商網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