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壹覽商業
作者/蒙嘉怡
編輯/木魚
你還期待過年嗎?
家在西南某縣城的90后李茗蕊,給了壹覽商業一個否定的答案。
李茗蕊在上海待了近10年,每年春節都會回家,但回去的次數越多,她越覺得自己是一個程序固定的NPC:臘月十五,打開電商平臺買年貨;臘月二十七,打開外賣平臺買生鮮;臘月二十八,踩著下班的點,提著半人高的行李箱奔跑在地鐵站里,只為趕上凌晨到家的飛機;到家后屁股還沒坐熱,就要出門和不熟悉的七大姑八大姨應酬;好不容易走完親戚,以為能坐下來歇會兒了,得,該收拾收拾回上海了。
在這種“折磨”下,李茗蕊對過年的期待逐漸遠去。所以,今年她決定異地過年,將已經退休的父母從家鄉接到上海。臘月十二,飛機落地上海,全家團圓——比往年早了整整半個月。正好,第二天是周日,李茗蕊帶著她的父母到商場逛了逛,順便去隔壁的超市買些日用品和菜。
在李茗蕊走進賣場的那一刻,她感覺,久違的年味又回來了。
劉德華與《恭喜發財》
李茗蕊告訴壹覽商業,當她踏入大潤發,就看到一個明清建筑風格的紅色大門,主通道被布置成街道的模樣,一眼望不到頭;抬眼一看,天花板掛著紅彤彤的中國結、對聯和燈籠;耳邊回蕩著“我恭喜你發財……”這首“賀歲神曲”的旋律,滿目的紅和喜氣一下子點燃了她十來歲時與父母逛超市、置辦年貨的記憶。
“大潤發布置的紅色,就是我對新年最初的記憶,看到的一瞬間,年味就被拉滿了。”在回憶時,李茗蕊臉上還帶著淡淡的笑容與懷念。那天,他們原計劃是買一把青菜、兩根牙刷就走,但最后,他們一家人在超市里逛了一個多小時,超市快打烊時才走。
逛太久的“后遺癥”,就是第二天上班時,李茗蕊的腦袋里一直回響著《恭喜發財》這首歌,仿佛還身處人潮擁擠的超市里,這又讓她找到了兒時放寒假前的那種期待。
以《恭喜發財》、《迎春花》為代表的這一批歌曲,被統稱為“賀歲神曲”。它們一般從圣誕節結束或臘月起始,就會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在全國各地、大街小巷、超市胡同、百貨商場。前奏一出,大家就會自覺開始迎接新年,歌聲停止就意味著春節結束,時間點卡的比日歷還到位。
然而,隨著電商購物越來越便利,大家不需要出門人擠人,就可以在網上買到年貨。而出于版權考慮,能聽到這些歌的機會也在不斷減少,年味也就這么慢慢淡了下來。
為了營造年味,各電商平臺發布了年貨節活動;商家則在商品詳情頁、直播界面、玩法機制上下足了功夫,就差沒在直播間里敲鑼打鼓,營造過年的氛圍感。
即便如此,真實的觸感與虛擬的網絡還是有著本質的不同。李茗蕊感嘆,沒有人擠人的現場、沒有春節味道的超市背景音樂、沒有一眼望不到頭的新春陳列,隔著屏幕看另外一端,終究只是年味的旁觀者而非參與者,總少了點煙火氣。
這種感受并非李茗蕊獨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開始熱衷于在超市中尋找年味,相關帖子已累積上萬條。其中,“音樂”“人氣”“紅”被反復提及——大家對于年的記憶都是相似的。
當然,李茗蕊能在里面逛那么久,除了找到了昔日逛超市的快樂,還因為她的焦慮被短暫撫平了。最近幾年,我國的經濟增速略有放緩,企業也開始開源節流。年過30、未婚未育、身上還背著沉重房貸的李茗蕊,感覺頭上懸著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她告訴壹覽商業,她已經連續2年沒有休過年假了,臨近年底,幾乎天天加班,領導不走她就不走。“因為害怕被頂替”,所以她只能悶頭向前奔跑。
“一定要開花嗎?開心不行嗎?”在那天逛大潤發時,頭發已經花白的媽媽突然將擺在鮮花旁的煙火文學念了出來,李茗蕊差點淚灑當場。“我父母是很樸實的人,不會說安慰我的話。他們應該是看出來我的情緒不太對,借用這句話來寬慰我。”在談到這件事的時候,李茗蕊眼眶紅紅的,那一瞬間,30多歲的她仿佛回到了13歲,能夠盡情跟父母傾吐自己的委屈與壓力。
正是暖心的文案,讓李茗蕊卸下了成年人的偽裝,以孩子的身份呆在父母身邊,重新走一遍超市、重新去體會年味。現在,這句話成為她手機的屏保,在她壓力大時治愈著她。
在李茗蕊的描述中,超市帶來的氛圍是“復古”的,服務卻在與時俱進。
在她小時候,父母買年貨總是要囤好三四天的量。因為過年期間,整個縣城里營業的門店一只手都數得過來,就算營業,價格也是噌噌地往上漲。囤貨不足,“出血”是小事,買不到好東西招待親戚是大事。
即便后來即時零售發展起來了,但大年初一買年貨這件事,依舊得看運氣:得看家附近有沒有商家營業,而賣的什么、賣多少錢、起送費多少、運費多少都得看那天老板的心情,很大的可能,是“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要跑好幾個地方、多湊好幾次運費,才能配齊裝備。
現在,超市讓這件事變得簡單了。李茗蕊發現,以大潤發為代表的部分連鎖超市宣布,今年過年門店不僅不打烊,運費還不漲價。這種“一站式購物”的強大之處又一次顯現出來,只要動動手指,大至一臺冰箱,小至一根牙刷,都可以直接送到家,即便那天是大年初一。
在李茗蕊離開超市的時候,看到一個小朋友站在氛圍墻前,手持“心想事成”的上上簽,小朋友的父親推著一車年貨與他對話,母親則在旁邊用手機記錄下這一刻,不遠處,還有一位身著紅色小馬甲的員工看著他們,背景里的劉德華正好唱到“祝大家笑口常開”——這正是她記憶中過年的模樣。
消失的年貨清單
與李茗蕊一樣,在超市里找年味的,還有來自湖南的00后周雨琪。
在沒有電商、沒有直播賣貨的時代,老一輩們采買年貨的方式,都是臨近年關,準備好一張“年貨清單”,穿梭在人山人海的超市和菜市場里。
對于年幼的周雨琪而言,最開心的事情是,在大采購前一天夜里,翻出超市發放的花花綠綠的廣告冊,從上面找到自己想吃的餅干、糖果,用鉛筆圈圈畫畫,第二天抱著這本“年貨清單”,跟在父母的屁股后面,用零食把購物車填滿。
可以說,這本廣告冊就是實體版的“小紅書”,是每家每戶采買前必做的功課。年貨采買結束,這本小冊子也就圓滿完成任務。然而,隨著周雨琪上大學、步入職場,這本小冊子也跟著年味一起褪色。
與之相對的,是花樣百出的電商年貨節:品牌包裝越來越大,一包辣條有一米高;產品口味越來越獵奇,辣條味的餃子、苦瓜味的面;囤貨也從以往的囤實物變成囤“數字”;連送禮也可以在微信、淘寶等線上平臺進行。
現在的年貨節,與周雨琪記憶中的截然不同。
但在大潤發的門店里,她再次看到了這本久違的商品手冊,在翻開的一瞬間,仿佛回到了15年前在被窩里打手電“做攻略”的夜晚。
周雨琪告訴壹覽商業,以往年味濃,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只有在過年時,才有新衣服穿;才能吃上平時買不到的魚與蝦;才有權利拿上想要的零食和玩具。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二十年前讓人感到“新奇”的商品變得普通,想要的東西隨時能夠買到,而現在所謂的“新意”更多是獵奇,對她毫無用處,這都在無形中降低了她對過年的期待。
但在這份清單上,周雨琪就發現了一些新鮮卻不獵奇的商品,如大潤發自有品牌超省系列的全家福八味歡享裝。她吐槽道“以前,這種集合式產品中要么‘夾帶私貨’,放一些口味奇怪的東西;要么品種單一,全是糖果或者全是餅干;要么價格虛高,省心但不省錢。”
而這款商品,剛好滿足周雨琪的年貨需求。這款全家福含豬肉脯、低糖花生酥、花生、豆漿粉等8樣產品,上至80歲奶奶,下至5歲小兒,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能全方位滿足過年全家一起看電視的需要,而價格才76元,平均下來一款商品不到10元。
要知道,這個價格,只能在某多上買點不知名廠家制造的不知名零食,風險拉滿。而大潤發這個品牌就響亮多了,也靠譜多了。周雨琪當機立斷,推著購物車就去拿了三大包。
這份清單還解決了周雨琪的送禮問題。周雨琪表示,以前跟父母去買年貨時,注意力全在零食上了,哪里會在意父母給親戚購置了什么禮品。但隨著年齡增長,人情往來成為她不得不考慮的事情。這份清單則將適合送禮的產品單獨列了出來,價格和規格都標在旁邊,進門拿了就走,省時省力。
最后,周雨琪拿了3個專供大潤發的洽洽暴富桶,送給小侄子;還買了2個足浴器,一個給媽媽,一個給姑姑;還拎了兩件五糧液好事成雙禮盒,一件給大伯,一件給爸爸。“當天晚上,我爸就把那瓶酒開封喝了,我媽也特地泡了個腳。我坐在熱氣騰騰的屋子里,感覺這才叫過年。”在回憶父母收到禮物的表現時,周雨琪有些靦腆地笑了。
當然,讓全家人最關心的、最放不下的,還是那頓年夜飯。
周雨琪記憶里的春節,家中的女性長輩們總是“扎”在廚房里。當小朋友們在戶外烤肉、放煙火時,她們就會在廚房里忙活起來,鉸肉餡、炸魚、燙雞鴨、洗菜……一盆又一盆處理好的食材堆滿了灶臺。待到飯前一個小時,真正的“大戰”才剛剛開始,幾個燃氣灶“呼呼”地響個不停,炒菜、煲湯、煮飯同步進行,還要騰出時間照顧做客的親戚,端茶、倒水、切水果,忙得不可開交。
隨著90后、00后當家做主,做年夜飯也考驗著這群新上任的“廚師”——挑生鮮的眼光行不行?做飯的手藝行不行?統籌全局的能力行不行?
“不行。”提及此,周雨琪有些窘迫。她現在三頓飯里兩頓靠外賣,還有一頓靠樓下的早餐攤,偶爾做頓飯,菜的好壞全憑攤主良心。對她來說,做一頓年夜飯的難度,不下于一場高考。
但是,年夜飯是春節這場儀式中最巔峰的一環,它不僅僅是一頓飯,更是家鄉味道與情感的傳承。當年輕一代逐漸遠離廚房,這種味道逐漸消失,年味自然也“變了味”。
周雨琪原本正為年夜飯發愁,一是擔心被賣菜的商家坑騙;二是擔心自己做的菜撐不起場面。然而,大潤發為她提供了解決方案。
她掏出手機向壹覽商業展示:“這是大潤發賣的帝王蟹,5斤不到1400元,還有阿姨幫我挑選。要是有問題我可以投訴退款,過年的主菜不就有了嗎?”而且,大潤發還格外照顧她這樣的“手殘黨”,上線了51款年菜。她已經挑好了要買的菜品,計劃在年三十那天整一桌“滿漢全席”,也幫媽媽們從廚房中解脫出來——從這個角度看,年味甚至更濃了些。
當然,趁著過年,她也打算學兩道家鄉菜,把這口家鄉味道傳承下去。
最后
所謂“年味”,是一種令人愉悅的、令人感到富足的、對未來有所期待的氛圍。它是一種集中爆發的人情味與煙火氣,凝聚了人們對于生活、對于生命的所有美好禮贊,是一年一度情感濃度的高峰。以大潤發為代表的商超企業,正通過一系列的創新與努力,帶領著我們重新去體驗這種感覺。
不可否認,線上商業讓生活更加便利。但對于年味的體驗而言,線下場景才更具魅力,超市則成為展現年味、體驗年味的最好載體。當我們看著琳瑯滿目的貨架、聽著喜慶的音樂、穿越擁擠的人潮,只為購買那些承載著年味的商品時,我們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氣息,帶著對未來的期盼,開啟新的一年。
18649235784- 該帖于 2025/1/15 16:39: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