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即時劉說
撰文/劉老實
6月23日,美團的兩項業務動態引發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一方面,美團正式宣布全面拓展即時零售業務,展現出對這一新興零售業態的堅定信心與宏大布局;另一方面,美團優選全國業務線關停的消息不脛而走,諸多地區的用戶發現美團優選App上商品均顯示“由于業務局部調整,您所在的區域自6月23日起將暫停接單”。美團客服回應稱“由于轉型升級,美團優選在上海區域暫時下線,未來恢復時間尚未確定。目前,廣東、浙江等區域仍在持續運營”。這一進一退之間,映射出美團在當下消費市場變革浪潮中的戰略考量與業務重構。
消費變革催生即時零售爆發
當傳統電商增速逐漸步入平穩期,即時零售卻如一匹黑馬,在消費市場中異軍突起,其背后是消費者習慣的結構性轉變。數據顯示,2024年1月至8月,美團即時零售訂單量同比增長26.2%,夜間訂單占比達26%,縣域等下沉市場訂單量更是暴漲54%。這組逆勢上揚的數據,直觀地展現了即時零售的強勁增長勢頭與獨特魅力。
今年618大促,成為了即時零售展現能量的絕佳舞臺。美團閃購單日迎來超1億用戶,百萬實體店銷售額呈井噴式增長,手機成交額翻倍,智能設備增長超6倍,白酒類目飆升10倍。
有家電經銷商感嘆:“線下店第一次感受到618的洪流。”這表明即時零售不僅為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購物體驗,也為傳統實體店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在電商大促的浪潮中找到了新的增長點。
閃電倉模式作為即時零售領域的創新業態,正以其獨特的優勢改寫著零售成本結構。這種“便利店+純線上+半小時達”的模式,在坪效、SKU容量、24小時運營等方面展現出對傳統門店的碾壓性優勢。美團閃電倉數量三年突破3萬家,較2021年“萬店計劃”超額完成200%。
美團核心本地商業CEO王莆中更是斷言:“2027年閃電倉將超10萬個,市場規模突破2000億元。”閃電倉的快速擴張與發展,將進一步推動即時零售市場的繁榮,滿足消費者對于商品即時性、豐富性的需求。
供應鏈競爭,效率至上
即時零售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供應鏈效率的競爭。美團構建的“中央大倉+前置倉+即時配送”三級網絡,致力于將生鮮流通效率推向極致。小象超市在全國20城部署近千個前置倉,實現生鮮食雜30分鐘達;農產品預計2025年銷售額突破200億元;茂名荔枝、渤海灣海白蝦等鮮品,能夠實現24小時從產地直達北上廣餐桌。
這套高效的體系核心在于數字化控盤。美團通過覆蓋全國200個核心農產區(如壽光蔬菜、恩施土豆、惠州荔枝)的源頭直采網絡,結合冷鏈物流的智能調度系統,將傳統生鮮鏈路壓縮80%以上。
然而,行業內的前車之鑒也警示著美團。每日優鮮7年燒光140億黯然退場,叮咚買菜四年虧損122億,這些慘痛案例表明,僅有速度是不夠的,還需構建健康的盈利模型。美團小象超市轉向全品類運營,叮咚買菜憑借自有品牌(貢獻GMV20%)實現盈利,揭示了高毛利商品組合對于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作用。
巨頭混戰,各顯神通
即時零售戰場已然成為巨頭們競相角逐的新熱土,各巨頭依托自身核心能力構筑起獨特的護城河。京東秒送依托強大的供應鏈基高調殺入外賣市場,目前日單量突破2500萬單;淘寶小時達升級為淘寶閃購協調餓了么正式下場,日前也宣布日訂單突破6000萬單,且餓了么、飛豬也于6月23日正式并入淘天集團,阿里開始整合本地生活業務,借助淘天集團優勢全面硬鋼美團。
美團則以“閃電倉+門店融合”雙軌制積極應戰。在3C領域,美團與小米、華為門店合作,為消費者提供更便捷的數碼產品購買體驗;在家電板塊,聯合美的、海爾推出“半日送裝”服務。這種輕量化的合作模式,既避免了自建門店帶來的重資產風險,又能精準覆蓋10億用戶的多樣化需求。如今美團持續擴充數碼家電、母嬰寵物等垂直品類,致力于打造“萬物到家”的生態,爭奪用戶心智。
出海征程,中東試水
當國內即時零售戰局陷入膠著,美團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沙特利雅得街頭的廣告牌悄然換上橙色標識。2025年6月,美團小象超市以Keemart品牌登陸中東。延續國內“重資產+強運營”基因,Keemart在AIYasmin區開啟測試,通過首頁嵌入外賣平臺Keeta導流、首單1沙特里亞爾(約1.9元)購芒果雞蛋、每周15%-20%折扣+買一送一等優惠策略吸引當地消費者。
美團選擇沙特作為海外首站,有著精準的市場考量。沙特30歲以下人口占比63%,高溫天氣推高宅經濟需求。LucidityInsights預測,該國食雜配送市場將以18.2%年復合增長,2028年達28億美元規模,增速為餐飲外賣的3倍。然而,本土對手環伺的挑戰不容小覷,Jahez、Lugmety占據先發優勢,Nana、Rabbit等前置倉玩家深耕多年。同時,成本壓力也如高懸之劍,沙特倉租高于國內,國信證券預估2025年美團海外業務投入將達30-40億元,新業務整體虧損約50億。
戰略升維,構建大消費生態
美團此次戰略升級呈現出清晰的業務分層。閃購聚焦都市即時需求,閃電倉持續擴容至全品類;小象超市深入滲透一二線城市,前置倉密度不斷提升;美團優選轉型“次日達+自提”,集中資源聚焦優勢區域以降本增效。
海外布局更彰顯出美團的宏大野心。繼沙特之后,巴西成為下一關鍵戰場,美團計劃5年投入10億美元,復制“外賣+即時零售”組合拳。Keemart在沙特的成敗,將對這套模型能否在全球范圍內成功復刻產生深遠影響。
阿里系整合餓了么、飛豬加入電商事業群,這一舉措也充分印證了即時零售的戰略地位已升至集團核心層面。這場戰役已不再局限于配送速度的競爭,而是供應鏈、數據算法、生態協同等多維度的全面對抗。
從利雅得用戶輕點Keemart下單芒果,到北京胡同老人通過美團優選領取清晨送達的壽光蔬菜,再到上海寫字樓白領半小時收到下單的數碼產品,這些場景共同勾勒出即時零售的未來圖景。當美團閃電倉持續擴張,小象超市的冷鏈車開進200個農產區,傳統零售的地理邊界和時間阻隔正被徹底打破,本地消費的潛力被數字化供應鏈重新定義。美團的零售新引擎正轟鳴著駛向全球消費市場的深水區,而其在即時零售領域的持續探索與創新,也將為行業發展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與變革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