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包括武漢中百在內的諸多中外商企,均曾在武漢試水過24小時便利店,但都因武漢市場環(huán)境、需求以及營銷方式等多方面的不適而相繼關張。
而今,素有武漢商超“風向標”之稱的武漢中百再次卷土重來——其旗下中百便民超市攜8家24小時“好邦”便利店亮相江城,并計劃今年要開出50家,在武漢市內繁華的鬧市街區(qū)、客流量大的輕軌站都要布點。
眼下的大武漢,夜生活、夜消費,在市民生活中已不可或缺。由此而衍生的市場蛋糕也很誘人。只要搶先擴張,從門店覆蓋和夜間消費、群體定位以及精細化服務等方面搶占制高點,武漢的便利店業(yè)態(tài)就會前景廣闊。“因此,我們一定要把它做專、做精、做絕,向市場要地位。”中百集團副總經理、中百便民超市董事長王輝表示。
據(jù)介紹,即食經營是“好邦”便利店的一大特色。它針對學生族、上班族、“空巢”家庭及流動人口的需求,在有限的空間里專門開辟出相當比例的即食區(qū),主要經營蒸包、關東煮、中式快餐、小吃系列和奶茶系列五大類別,全面供應早餐、中餐、晚餐和宵夜,提供干凈、衛(wèi)生和營養(yǎng)的食品,滿足人們對健康食品的需求。
王輝說:“我們在試營業(yè)期間調查發(fā)現(xiàn),晚11時之后購物的,以年輕顧客為主。所以從品類上說,便利店提供的商品,基本都是小量、臨時或急用的,便利是最大的賣點。”白領人群、學生族、單身一族和城市流動人口,是其主要顧客群。“這個群體對價格敏感度相對較低,對便利和環(huán)境的要求則很高。”王輝說。正因如此,小包裝的進口食品和日用品成為便利店的主打。其價格比大型超市要高10%左右。
與此同時,中百在便利店進一步強化了服務功能,以便利吸引客流。這些服務包括公交充值以及水電費、有線電視費繳納等20種項目,不少店面還將設置自動存取款機。此外,目前的二七輕軌站店甚至還設有自動售藥機,售賣非處方藥。顧客只需將錢幣投入機內,非處方藥自動送到手中。
據(jù)分析,當GDP達到人均3000美元時,是便利店最佳導入期。而2010年,武漢人均GDP已突破5000美元,便利店進入高速成長期已勢在必然。難怪武漢商界人士介紹,中百此番卷土重來,讓“好邦”再戰(zhàn)江湖,實是謀劃已久。
更何況正如業(yè)內人士所言,目前的武漢便利店的發(fā)展正在進行一場“跨界革命”:它不但規(guī)模變大,而且跨業(yè)態(tài)經營,不再只是“現(xiàn)代版的雜貨店”。在激烈的巷戰(zhàn)肉搏中,直接和小吃店、餐廳和咖啡館正面交鋒。
8年前試水的失敗又能讓中百吸取多少的教訓,而如今白熱化的競爭,又能給中百留下多少發(fā)展的機會呢?中百“好邦”到底會怎樣,我們將拭目以待。
(吳俊 賀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