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楊致遠帶著他的雅虎為整個互聯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揭開了互聯網時代的歷史序幕,但17年后的今天卻因為不能給雅虎一個令人興奮的未來而被迫離開。楊致遠徹底離開一手創辦的雅虎有些悲涼,更催人深思。企業創始人究竟應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分別承擔什么樣的角色,如何才能實現創始人與企業的共融與共贏,是值得每一位企業家和經理人深思的問題。在本文中,作為一名長期研究和服務企業的管理咨詢專家與培訓師,劉杰克老師將就這一話題與讀者進行相關的探討。
一,創始人是企業文化的締造者,是企業的代言人
企業的創始人因為其獨特的領袖地位,其精神面貌,處事風格,道德標準,個性魅力必然都是企業員工關注的焦點,在公司內部得到廣泛傳播,也會讓員工不自覺的跟隨,企業的整體價值觀,企業的作風等都會打上創始人的個人烙印。
根據劉杰克老師原創課程《營銷三維論》中企業家論,在企業創建初期,企業文化的最初模板是受創始人的個人文化修養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各種構想搭建成的,創始人的個人文化以及個性特征對企業文化的建立都有很大的影響。
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對自由、創新的崇尚,讓非正式化制度成為了Facebook的獨特企業文化之一。公司鼓勵無拘無束的交流方式,為員工提供快樂而舒適的辦公氛圍,以保證創意的不斷迸發,思維火花的不斷碰撞。在他看來,正是這種看似無序的企業文化,才能使Facebook得以保持創新力并持續發展。
海爾集團的創始人張瑞敏,以其哲學的思想和道家理論塑造了海爾獨特的企業文化。他提倡的“有容乃大,無欲則剛”的思想造就了海爾的“君子之風”,以平和的心態面對一切,以務實的態度不斷積極學習和積累,也讓海爾以“海納百川”的氣魄積極吸收西方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馳騁于世界市場。海爾的許多理念和行動綱領就是在這深厚的哲學思想氛圍中涌現出來的。
企業創始人不僅應該是企業文化的締造者,還應該成為企業的代言人。提到蘋果,還是有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起喬布斯,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喬布斯就是蘋果,蘋果就是喬布斯。他每年在蘋果新品發布會上的演示,都被無數“果粉”和業內人士翹首以盼,這是喬布斯成功的個人品牌的樹立,同時又和蘋果品牌息息相關。喬布斯已然成為了蘋果的品牌代言人,從大眾自發掀起的一股紀念其離去的浪潮中就可見一斑。這是企業創始人應該有的力量,讓自己與企業的靈魂融合在一起,向大眾傳遞出企業的精神和文化,達到個人品牌與企業品牌的統一。
二,拋開“創始人情結”是創始人成為合格企業領導人的基礎
創始人是企業的開拓者,一手讓企業在市場上從無到有,一個企業由創始人來領導,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但企業想要發展壯大,需要的是有領導力,有創新力,有管理力,有高度商業敏銳度的的企業領袖。以公司利益為先,是成為一個合格的企業領導者的基本條件。
“創始人情結”是指企業的創始人容易將自己一手創辦的公司看待成自己的孩子的復雜感情,在做任何決策時感情因素高于商業利益。劉杰克老師認為,企業創始人想要當一個很好的企業領導人的話,首先必須收斂其創始人情結,站在股東與公司的利益上考慮問題,做出最正確的商業性選擇,而不應被個人情感和欲望左右其思想和行為。2008年,面對微軟老總比爾蓋茨親自電話的收購邀約時,楊致遠因對雅虎的熱愛而方寸大亂,對雅虎品牌消失的恐懼讓其犯下大錯,最終雅虎以報價低為由拒絕了微軟的報價,微軟最終也收回了收購要約。而后一直幻想能與谷歌進行搜索廣告合作的雅虎最后也遭其拋棄,成了兩大巨頭對抗時犧牲的炮灰,此時楊致遠匆匆改口許諾微軟可以收購雅虎已經為時已晚,雅虎自此陷入了窘境。公司內部要替換CEO的傳言也不斷傳出,此時的楊致遠已經失去了董事會及股東的信任,也成為日后其被迫出走的導火索。而在2011年楊致遠試圖攜手私募公司將雅虎私有化的做法,更是將其“護犢”之心體現的淋漓盡致,這一完全出于私心,想要避免出售雅虎的計劃一經曝光,使得楊致遠遭到更多股東的批評與反對,從而被公開要求離開董事會。
企業創始人護犢之情可以理解,但在面臨公司品牌的消滅和公司發展大局的取舍時,因對自己“孩子”的難以割舍而罔顧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基本訴求,并不會給企業帶來更好的前程。殊不知這樣的企業創始人終將成為企業的“負資產”,阻礙了企業正常健康的發展。
回看國內,2008年朱新禮準備賣掉匯源時,遭受民眾的指責。當朱新禮簽完收購合同,獨自穿過他為之奮斗了16年的匯源工業園時,在這位飲料巨頭的心里,16年來商業征程上的光榮與夢想也會開始翻江倒海。對于任何一個創業者來說,賣掉公司都有其復雜的、難以言說的、不容易戒掉的情感糾葛,但作為企業的創始人就應該有這種以退為進,以舍求得的精神。當果汁飲料領域產業利潤急轉直下,當年的“藍海”已經變成了今天人人都可以進入的汪洋大海,朱新禮將突圍目標重新定位在了果汁飲料領域的上游,想要聚焦給大家供應最好的原料這一細分市場,可口可樂適時的到來可以幫助匯源實現這一轉型,于是雙方一拍即合。面對這樣的情況,朱新禮的決定是真正在為匯源的明天著想,雖然最終商務部宣布收購以失敗告終,但這樣一個真正為企業未來長遠發展著想的創始人才能帶領企業一直沿著正確的道路越走越遠。
三,戰略決策能力系檢驗創始人是否為合格企業領導人的要素
市場是瞬息萬變的,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不管是在企業從初期的爆炸式增長向持續穩定式增長過渡時,還是在企業遇到發展瓶頸,急需找尋突破時,企業的領導者也面臨著轉型。根據《營銷三維論》中的領導力論,劉杰克老師認為,如果企業的創始人想要當一名合格的領導者,同時必須要具備良好的戰略決策能力,能夠在關鍵時刻毫不猶豫地做出最理性的選擇,幫助企業成功轉型,保證企業沿著正確的路線向前發展。過去十年中,雅虎一直未能實現轉型,隨著谷歌成為新一代互聯網領域的明星企業,以及Facebook在全球范圍內掀起的一場社交網絡的革命,雅虎已經逐漸從互聯網領域的標桿型企業被邊緣化,錯失搜索引擎和社交網絡兩次轉型時機,當時在任CEO的楊致遠難逃其責。
創始人要想成為真正的領導者,必須要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敏銳的市場觀察力,善于把握時機,突破困境,有帶領企業不斷進取的決心和意志力。
從“中國制造”到收購IBM的PC部門,再到成功應對金融危機,聯想教父柳傳志帶領聯想經歷了一段起伏的發展歷程。如今,面對互聯網進一步發展變成移動互聯網,從臺式電腦到個人電腦,現在到了新的手機市場的時代,柳傳志帶領聯想在自己的手機操作系統做了大量的研發工作,從技術上找到了突破現有格局的最佳時機,適時推出了樂Phone,與iPhone爭奪市場份額,抓住了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發展的機遇。當然,企業領導者也有決策失誤的時候,柳傳志在2000年網絡最火爆的時候,投資FM365網站超過1億元人民幣,決定運營門戶網站的決策后來就被證明是錯誤的,但一個成功領導者,必須有決策的勇氣和魄力,也必須有承擔決策失敗和迅速糾正失誤的勇氣和魄力,在不斷的學習和經驗積累中培養正確決策的能力和素質。因此,企業的創始人想要向領導者成功的轉型就必須要有能夠力挽狂瀾的氣魄與機智的決策,以帶領個人、團隊、組織與企業贏得持續成功。
綜上所述,劉杰克老師認為,在商業世界里,一個創始人的基因對企業各個方面的發展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往往決定著一個企業的最終高度。企業的創始人應該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承擔重要的角色,在企業建立初期,用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打造出特有的企業文化,將自身個人品牌的建設與企業品牌建設融為一體。而隨著企業的成長,企業創始人想要完成向合格企業領導人的轉型,就必須拋開創始人情結,從公司整體利益出發,與企業股東站在同一戰線,在關鍵時刻可以持續迅速做出理性的決策與行動,才能帶領企業不斷走向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