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了很久,才寫下這個題目,也是緣于內心深處的驅使。近幾年企業所經歷的經營環境讓我常常思考“企業是什么?為什么辦企業,如何以人為本的辦企業”等等問題,今天寫下一些感受,也是想與經營班子和公司廣大員工共勉。
第一個問題:企業是什么?在我看來,它的表現不僅是個有形的名稱,還是一個有形的組織,更是一個包括員工、經營者和股東在內的“價值流”。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它是需要盈利,是需要資產增值的,并為此進行生產經營,為社會提供產品和服務的經濟組織。但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企業是個載體,是每個人聚在一起的有形責任組織,是大家賴以生存和實現價值的平臺,它是社會的一個單元或者器官,它是為了維系整個社會的正常運轉。
許多人認為,企業就是為了企業所有者獲得自己的利益的組織,是一種自利的行為,但這只是一個最為初級的表達方式。但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如果真的認為企業僅僅是企業所有者的話,那么在企業中就會形成貓與老鼠的情形,企業與員工、企業所有者和經營者的利益關系都是對立的,你少我就多,你高我就低。企業內部就會形成內耗,互相制約,這樣的企業肯定不會得到廣大員工的擁擠和支持,也不會讓員工有歸屬感,更不會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別說偉大了。
國大連鎖發展到今天,經歷著太多的溝溝坎坎,個中艱辛很難用語言表達,但讓人感到特別欣慰的是企業的經營團隊和廣大員工一直追隨,不離不棄,才有了今天這樣一個區域品牌的良好局面。因為,作為國大連鎖這個企業,它不是為了滿足一個人或幾個人價值的經營組織,而是為了實現全體人員共同價值的公司組織。國大連鎖把自己與員工、把合作者看成是一個利益共同體,我們強調企業是大家,是大家共同創造價值的平臺。
第二個問題:為什么辦企業?這話聽起來好像與“人為什么要活著”一樣可笑嗎?絕不是這樣!依照管理大師德魯克的觀點,公司的存在目的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實現社會的某項特定目標和為了滿足社會、團體或者個人的某種特殊需要。也就是說,公司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應該做什么”和“它的使命是什么”。
在我看來,企業不僅僅是一個經濟組織,更是一個社會組織和責任組織。社會組織就是要服務于這個社會。記得我在《36524讓城市生活更美好》一文就提到“36524生活便利店,為百姓服務,為政府分憂,為社會盡責,這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也是企業應盡的責任。這些年來,36524一直牢記“便民、利民、為民”服務宗旨,一直圍繞著老百姓的便利生活在堅持不懈的努力,始終把提升人民的品質生活作為企業的使命不遺余力的貫徹執行。只有這樣,企業的使命才會豐滿。
責任組織就是要搭建一個平臺,一方面,企業來自社會,也必須回饋社會。另一方面,人也是一個社會角色,要讓廣大員工在這個平臺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提出,人有一系列復雜的需要,是從低到高依次去實現,并且是要借助一個平臺去實現。國大連鎖這個企業就是要搭建一個供大家去自我實現的平臺,每個人都要通過這個平臺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企業就像一個大蜂巢,我們每一個員工好似這個蜂巢里采花釀蜜的蜜蜂一樣,每天辛勤的忙碌著,但大家都無怨無悔,因為大家通過辛勤的勞動讓人們收獲著甜蜜,付出得到了回報,價值得到了體現,人生就有了意義。其實,企業就是這樣一個載體,讓員工賴以生存、謀求利益和發展的地方。
公司的價值、責任決定了它的社會使命。也就是說,公司除了要保障股東利益之外,還必須對相關利益人(包括員工、合作伙伴等)以及社會承擔應有的責任,這些都是共同的利益體。畢竟,企業的外部還有一個生態系統,包括家庭和社會,他最終會考究出一個企業的使命和責任。公司越大,其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會越大。反之,承擔的社會責任大,公司就會越大。
第三個問題:為什么以人為本辦企業?在弄清楚企業是什么,為什么辦企業這兩個問題之后,再看以人為本辦企業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我國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就已經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思想觀點,《管子》一書“霸言”篇中,記述了管仲對齊桓公陳述霸王之業的言論。其中有一段這樣說:“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意為霸王的事業之所以有良好的開端,也是以人民為根本的;這個本理順了國家才能鞏固,這個本搞亂了國家勢必危亡。古時尚且如此,何況今天。
據資料顯示,當前有不少跨國公司的管理活動已經開始圍繞人的利益,并找到與利益相關的所有群體,使其利益最大化,形成一個和諧一致的局面,培養員工的歸宿感和忠誠度,來超越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制度。其實這也印證了《國富論》中自利、利他和互利的辯證統一的觀點。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一書中提出自利是市場經濟的基礎,人的自利行為就是個人對自身利益的追求過程,在“看不見的手”的指引下,經濟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也促進了社會公共利益的增長。自利積累到了一定量就會出現利他,而自利與利他在市場競爭中的過程中又逐漸形成互利。
由此可見,企業發展的目的就是要通過組織經營實現全體員工共同進步的同時,達到對社會做出貢獻的目的。作為我們企業,就是要營造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強調員工的自利,才會利他,并且實現互利的辯證統一。
毋需諱言。這兩年,企業的發展正遭遇著一些坎坷,作為企業的經營班子拋去一切私心,在據理力爭,其目的是為了什么?就是為了企業的每一名員工,為了企業每名員工都能成為企業的主人,讓員工們在這個平臺上,齊心協力的為企業謀發展,并且都有機會分享企業的勞動成果。從企業外部的角度來說,這是為了企業的利益,因為企業是大家的!從企業內部的角度來說,這還是為了員工的利益,因為企業是大家的!
當我們強調創造良好的環境可以促進人的發展和企業的發展的同時,其前提就是要強調員工要有歸屬感、幸福感和榮譽感。這就回歸到了企業是什么,我們為什么要辦企業這個話題。歸屬感讓員工不離不棄。幸福感讓員工心有所屬。榮譽感讓員工引以為豪。這樣我們的企業才能真正的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