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消息稱,小米公司已與百事通、華數兩家智能電視內容服務商簽署合作協議,進入智能電視領域的步伐全面提速。與此消息形成印證的是,小米公司CEO雷軍曾表示智能電視是未來趨勢。
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智能電視的確代表了電視未來發展方向,但是,這不等于說人人都有機會。實際上止于目前,全球尚無一家進入智能電視領域的IT企業表現令人滿意,這其中就包括微軟、谷歌以及中國的聯想。相反,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的仍然是傳統電視企業,比如三星、LG、索尼、TCL等。這一點,只要到家電賣場走一圈就能發現。
我相信,在智能電視上小米公司不見得比聯想更具有優勢。
實際上,智能電視與智能手機,雖然均冠以“智能”二字,產品形態和銷售渠道形式懸殊,這意味著手機上的成功,不可以復制到電視上。
一個有意思的事實是:一直聲稱進入智能電視領域的蘋果,至今沒有推出產品,雖然消費者乃至電視同行們早已亟不可待。
因此,我對盲目自信的小米嚴重不看好,我甚至有一種直覺,如果小米執意進入這一領域,迎接它的將是滅頂之災。雷軍那一點點錢,根本燒不熱智能電視。
為什么智能手機能做得好(實際上,我們沒有充分的證據得出“小米手機做得好”的結論。在智能手機的大棋盤上,小米還很還微不足道),未必智能電視也做得好?
首先,智能電視的生態系統比智能手機要復雜得多,別的不說,僅一點就足以證明,在中國,智能手機歸工信部管,而智能電視歸廣電總局管。只要廣電總局一插手,事情馬上就復雜很多。這是TCL和騰訊高調推出的冰激凌智能屏,是平板電腦而不非智能電視的原因,它們不想給自己制造麻煩。
而聯想智能電視自5月份推出至今,銷量少到不好意思說出來。應該說聯想的綜合實力遠比小米大,如果聯想都做不好智能電視,小米做好智能電視的理由是什么?
其次,作為大家電的智能電視,不太適合在網上銷售。目前,小米手機全部靠網絡銷售,作為3C數碼產品,手機產品體積較小,適合線上銷售(配送);而電視產品不同,網上銷量一直很少,體積大不說,消費者非常在乎產品購買前的使用體驗,而網上銷售無法提供這樣的服務。
再次,消費者對電視的態度與手機不同,他們在選擇電視的時候更在乎優勢品牌,對新生品牌往往半信半疑,所以,即使聯想這樣的品牌在智能電視上也沒有什么優勢。
最后,小米做手機基本上靠貼牌,做智能電視繼續貼牌就不靈了。貼牌的產品往往缺乏獨特的個性,至少在工業設計上小米沒什么優勢。而且智能電視對售后服務的要求很高,小米無法在較短的時間內架構起自己的服務體系。
從媒體報道看,小米推出的智能電視很可能是一只機頂盒,并非是我們通常理解的電視整機。而機頂盒只是智能/數字電視的過渡性產品,很快就會被淘汰。
有趣的是,中國好幾家企業在推出智能電視都自作多情地拿蘋果做比較,聲稱“先于蘋果推出某某功能的智能電視”,而被比較的蘋果電視,至今猶抱琵琶半遮面,千呼萬喚不出來,這是為什么?大家想過這個問題嗎?
一個肯定的答案是,因為無充分的把握再度上演iphone、ipad那樣的傳奇,蘋果對于智能電視的推出慎之又慎。在小的智能產品上贏了,不意味著在大的智能產品上也能贏。在取得充分的把握之前,蘋果不會輕易推出智能電視。
當然,如果雷軍不服氣,也可以嘗嘗失敗的滋味。現在的雷軍,正是極度膨脹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