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兩節(jié),我們與大家分享了成本控制的價值、理念、成本的構成,接著又與大家分享了成本控制的基本思路,也就是三全一細節(jié)的全面成本管理方法。
接下來的兩節(jié)里,我們將與大家分享的是12種成本控制方法,今天我們先與大家分享前六種方法。
方法1--關鍵成本控制法
在所有的成本中總是存在關鍵成本和次要成本的,抓住了關鍵成本也就把握住了事物的根本。每個月下來,我們店長都可以看到自己門店的成本構成,一般來說,人力成本和租金成本要占到門店總成本的70%以上,那么作為門店來說,如何控制好這兩項成本就非常關鍵。
分析影響關鍵成本的所有因素,然后分析可改變的成本空間大小,然后依據(jù)改變空間的大小和可能性排序,從大到小依次采取針對性的措施。
當我們找到了門店的關鍵成本以后,我們就要去分析影響每一項關鍵成本的所有因素,比如門店的人力成本,我們就可以去琢磨它還有哪些改進的空間、哪些更具可操作性,然后我們根據(jù)可操作性和空間大小來排序,最后選取我們認為可影響的因素予以控制,達到有效降低成本的目的。
方法2--成本影響因素分析法
首先列出影響成本的所有因素,其次分析每種因素的重要性,確定主要的影響因素,針對主要影響因素采取相對應的措施,及時反饋總結提升。
比如我們現(xiàn)在要研究門店的電費控制問題,我們就需要把門店內的所有耗電的點給找出來,有照明的、用冷凍冷藏設備的、有廚房生鮮加工的、有電梯等運營設備的等等,然后分析這些因素中的每一部分對電耗總成本的影響,再找出其中主要的影響因素,比如冷凍冷藏設備耗電過高,我們就可以考慮從設備更新、設備保養(yǎng)維護、日常檢查、晚間設備降耗等環(huán)節(jié)去采取相應措施,在實施了一個月以后再及時進行反饋總結提升,這樣就可以達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方法3--標準成本控制法
針對某些規(guī)范的環(huán)節(jié)可以確定一個標準的成本,然后按照這個標準成本去予以控制,比如平均每客單收銀時間、豬肉出品率等。
尋找那些可以標準化的作業(yè)流程,測算出標準的成本,然后逐步提升該標準成本的水平,引導標準成本不斷降低。
用標準成本控制比較簡便,這在工業(yè)系統(tǒng)中經常使用,在門店中,比如各品類的盤點損耗、豬肉分割的出品率等等都是可以采用標準成本控制法來進行控制的。
方法4--成本包干控制法
針對那些成本發(fā)生比較簡單,容易設定包干定額的,可以實行包干作業(yè)的辦法,比如衛(wèi)生包干。
包干作業(yè)適合于那些工作邊界容易界定,而且成本的可降低空間也不大的工作。
有不少企業(yè)對門店的后勤辦公部門的費用進行包干,包括紙張、文具、掃把抹布、電腦維修費用、差旅費等費用進行細化并包干到人,也起到了一定的節(jié)約成本的效果。
方法5--每日成本跟蹤控制法
對于那些每天都在發(fā)生巨大成本波動的作業(yè)活動,必須實行每日成本跟蹤控制法,比如生鮮損耗。
每日成本控制不應僅僅只是記錄結果,還得分析哪些方面可以改進,不斷修正業(yè)績標準,規(guī)范操作流程,并在其他相關部門、相關人員身上進行推廣。
門店在蔬果經營方面實行每日成本跟蹤是非常必要的,盡管這方面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為有些門店擺放很亂,每天也無人進行簡易盤點統(tǒng)計及跟蹤,所以常常是等到月底了,或者幾個月下來再進行盤點一次,其實在日常的運營中,對于一些關鍵品類、損耗比較大的單品實行簡易的目測盤點統(tǒng)計來跟蹤損耗情況,這樣便于發(fā)現(xiàn)每天所存在的問題,及時防范,把損耗控制在過程中,這要比一個月下來,突然發(fā)現(xiàn)某個單品損耗了一大筆,卻不知它是如何發(fā)生、如何惡化的,然后來慢慢地回想,雖然也能夠亡羊補牢,但終究羊已經是跑掉了,為何不能夠在羊圈有點小漏洞的時候就及時修補,這樣的話代價不是更小嗎?
方法6--成本細分控制法
適合于那些成本構成復雜的項目。
將大的成本細分成若干子項目,針對每一個細分的成本子項目制定標準進行控制。
成本細分時保持適度,并非越細越好,要與工作人員的素質、工作環(huán)境、工作條件等因素相匹配才是最好的。
當門店新開業(yè)的時候,當門店進行改造的時候,由于涉及的方方面面很多,此時如果不能把這些成本控制的點進行細分,最后的結果一定不佳,比如當門店改造時,如果我們能夠事先對設備貨架投資、土建工程、裝修裝潢、營銷費用等分項目進行預算,或者在門店內根據(jù)各個區(qū)塊進行項目細分,這樣對于整個門店改造這個大項目的成本管控一定會有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