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看他
樓主
18日-25日,總公司組織去臺灣考察零售業,我離開8天,重點關注了臺灣的便利店。現將個人看法和意見獻丑,有言在先啊,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人與人觀點各異,如有貽笑大方之處望不吝賜教,謝先!
關于便利店:
1、信服。在臺北、臺中、宜蘭、花蓮等地的實際感受是,便利店真的可以成為一種很具規模和影響力的業態。
2、欽佩。不清楚7-11等是創造還是預期并迎合了這種便利業態的消費需求,現在的繁榮看起來很驚人,而當初的堅持和付出也令人敬服。
3、成熟。店里店外,你都不會認為它們是小超市或者是便利化的小超市,不論你怎么看,它都是便利店。
4、燈光。在臺中試著隔著馬路拍了幾張7-11門頭的照片,等我在電腦上打開時,瞬時感覺到不同。照片里只有一團白光,logo色隱約可見,店內一片白。照度,我們忽視或自以為是的照度!
5、密集。幾乎一半的十字路口都有便利店,7-11、全家、萊爾富,總有一個。
6、友善待客。沒有監督、沒有防范、只有友善的服務。
7、清潔。不說了沒看到清潔工具,只看到干凈。
8、價格。傳說中的35%的毛利的便利店,價格并不高,也許是臺幣換算的緣故,我對價格完全沒有貴的感覺。
9、便利。餐區、wifi、報紙、書刊、金融、水電、公交、快遞、廁所等等。
10、個性。幾乎40-50%的商品是獨有的,很大部分沒見過也沒買過。
11、敬業。偶然看見最底層的商品補貨時員工是半跪。
綜述:之前就聽過這樣的說法,中國大陸目前并沒有真正的便利店,如果有只有上海(但是上海目前刺刀見紅局面不敢說是理性的,也遠未結束)。便利店在亞洲要看臺灣、泰國、日本。
返回公司當天,我們的第四家門店已于上午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