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萬三何許人也?元末明初江南首富,據傳富可敵國。翻閱記載大體分為三種版本,使其發家史奄然成迷,本文根據大體情節及個人杜撰分析其如何發家,故事敘理容易接受且引人深思,博客中有位仁兄已有先例,先予致敬!
萬三本名沈富,因家中排行老三,又因發家后稱萬戶侯,因此得名萬三,生于元代至順元年(1330年),父名沈佑。
公元1330年,天下大荒加瘟疫橫行,百姓民不聊生。面對無法避免的天災,無數商人,百姓皆扼腕嘆息。大批的流民使得荒地成片,朝廷頒布諭令,獎勵開荒者。周莊地博人稀,成片荒地無人耕種,沈佑頗具慧眼,當即舉家遷移,時年萬三出世。
沈佑去世之時,沈家已良田千畝,成為周莊的土財主,沈佑死后,土地分與膝下幾子,萬三得其一。
此時的萬三已有良田百畝,已算富甲一莊,然良田產值穩定,守著此家業穩步發展雖說可以幾代衣食無憂,然萬三卻不甘于此。恰逢朝廷與高麗、南洋等地開設貿易往來,萬三思考再三,決心一賭。時年江浙盛產絲綢、茶葉等物,于當地售值不高,且無任何市場,然出口卻價值連城,所謂物以稀為貴,外地對這些稀罕物品爭相欲求,若然促成此事,財富自是源源不斷,但染指外貿皆需朝廷許可,若無靠山,此事萬萬難成。
至正十三年,張士誠等十八人率鹽丁起兵反元,史稱“十八條扁擔起義”,后隊伍逐漸壯大,不久便攻占泰州、興化、高郵等地。這日張士誠正與李伯升在朝堂商議舉兵糧草之事,忽聽門外吵鬧起來,遂起身查看,見一富紳打扮的青年正在門外求見,卻被護衛擋在門外,當即好奇之下便逐開護衛近身相問。
“小兄弟找我何事?”
那青年見張士誠到得眼前便立馬躬身彎腰鞠躬,“久聞將軍義舉,小民周莊沈富,家有良田百畝,將軍領民請命,小民深表感激無以為報,特奉上糧米一萬石,請將軍莫要推遲。”
張士誠聞言大喜,當即起身相扶。此后萬三又多次前往結交,終于至正十八年,借張士誠之勢開始了海外及各地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