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路上走著突然想喝咖啡,只要通過Mobile Pour APP,允許星巴克知道你的位置,點好你要的咖啡。然后你就接著走你的。走啊走,不一會兒一個星巴克小伙子或者大姑娘就會踩著滑輪車給你送上點好的咖啡。
連續兩年我主持中國信息化領袖年會,都是關于云計算的。
去年的總結詞上,我把云計算改成了“云端計算”。進一步,為了有別于“像用電和用水一樣用軟件”這樣比較粗暴的比喻,我拿“喝咖啡”來比喻“云端計算”:
云端,或者是服務器端,提供了N種應用,我們可以下載到我們的手機上,還可以組合以滿足自己的需求。這很像我們要喝咖啡,你可以用非洲的咖啡豆、也可以用哥倫比亞的咖啡豆,可以用的奶也不同,還有加不加糖,加不加奶精,還是直接加點國產牛奶,最后你想要的是一杯比星巴克還好喝的咖啡。
這個咖啡云端計算的比喻,在今年的很多場合“兜售”,蠻有效,很多云里霧里的領導們都能夠理解這個云計算。盡管他們常常“拐”到這個話題上:那這個云端計算就是蘋果的“應用市場”?
還真有點像,如果appStore上的應用可以組合的話。
今年的panel上,我問各位嘉賓:大家都在說云計算,那么各位現在置身于自己服務的公司之外,說說您的最“云計算”的體驗是什么?
一位嘉賓說了星巴克的案例,我在網上查了一下,應該就是這個:
在2011年的第二季度,星巴克新推出MobilePour服務。這項服務的內容很簡單,就是如果你在路上走著突然想喝咖啡,只要通過Mobile Pour APP,允許星巴克知道你的位置,點好你要的咖啡。然后你就接著走你的。走啊走,不一會兒一個星巴克小伙子或者大姑娘就會踩著滑輪車給你送上點好的咖啡。而這項服務第一批會在美國7個大城市開始。
這個云計算很酷!
星巴克實時知道您的位置,還要知道路況,然后要計算出你10分鐘后,你可能離某個星巴克分店最近,然后要提前發出指令讓送貨的小伙子出發,其中的實時計算又多了一個參數,星巴克的云計算系統,要實時計算兩個人的位置,使得他們在最短時間遇上。
這個星巴克的云咖啡,其核心是基于位置信息的“實時”計算,沒有云計算不行。
從這個案例給我們指明了一個方向:
一、智能手機是云計算的“觸發點”
人人一臺智能手機,從而實時產生位置信息,從而產生海量數據,而服務也是需要是按照地理位置來提供,這是LBS的核心。
二、實時流計算是云計算的真正剛性需求
而作為技術的云計算,真正的剛性需求是實時的大數據計算。這種計算按照中科院計算所的提法,大數據技術是以“數據密集型服務和數據分析應用”為目標的高通量計算(high throughout computing)。高通量計算需要新的硬件和軟件,新的計算模式,其中最重要的是大數據的流計算。流計算要求無論是采集、處理和分析都達到是秒級的實時響應。
IBM用3V來表征大數據技術,多樣性(variety)、據應包含結構化的和非結構化的數據;體量(volume)聚合在一起供分析的數據量必須是非常龐大的和速度;(velocity)數據處理的速度必須很快。
如此看來,這杯星巴克是3V咖啡。
云計算經過2011年以后,落地了,從家里的咖啡變成了大街上的咖啡。
但是會后我一想,咖啡廳是不是比咖啡重要?你選擇咖啡,還是選擇咖啡店,還是選擇與誰喝咖啡?如果你想馬上找個美女喝一杯咖啡,那更加需要云計算了,因為又加入了一個變量。
算吧,算吧,云計算,不就是算嘛?!
(來源:福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