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首飾抽樣檢測批次近三分之一不合格!日前,在我國金銀首飾加工基地的廣東省,一份質監部門2011年的貴金屬監督抽查通報被媒體披露,在被曝光的一些企業產品中,知名品牌“中國黃金”赫然在目。時值龍年新春,不少消費者產生疑慮:這些不合格產品會否流入上海市場。
據上海黃金協會珠寶首飾部介紹,上海有關方面節前已注意到廣東省發布的監督抽查質量報告。該報告顯示,在廣州、深圳、珠海等17個地區190家企業生產的珠寶貴金屬產品307個被檢測批次中,不合格的占102個批次,產品抽樣批次不合格率為33.2%;其中,“中國黃金”的s990銀項鏈、“周六福”的pd999手鏈、“石頭記”軟玉(碧玉)戒指等國內知名品牌的產品分別存在虛標純度、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問題。但據目前情況看,這些問題產品不大可能流入上海市場。
“籬笆扎得緊”,上海牢牢把住飾品質量關。節前,市消保委會同上海金銀珠寶業4家行業協會聯合進行了“地毯式”的自律檢查,確保市場流通的產品符合國家標準。上海老鳳祥、老廟黃金、亞一金店、東華美鉆等占市場份額70%以上的品牌企業設置了三道質量檢測關口:售前,將加工產品交國家質檢機構全面檢查;售中,由經銷商店再次抽檢;售后,由第三方服務機構為消費者復查。在南京東路老鳳祥總店、上海豫園亞一金店總部、老廟黃金景容樓、四川北路九洲黃金等大店名店,國家金銀制品質監部門的檢測機構常年駐店“保駕護航”,確保消費者購買到放心首飾。
消費提醒注意飾品標注的內容與發票名稱及售貨員的口述是否相符,發票上不可以數字或字母代替;購買金銀飾品時,應仔細查看是否有廠方或品牌的質量印記;購買珠寶,應向商家索要具有資質的寶石鑒定證書或鉆石分級證書;復核飾品重量時,要看準是否標秤一致,同時檢查鑲嵌寶石是否牢固。
(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