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丹置地”官方網站資料顯示,目前公司在華正開發運作的項目有7個,其中在2008年樓市低迷期收獲最大,共購買4宗地塊,此后便再無新購地塊,至今已“蟄伏”三年有余。而今年以來,凱丹置地團隊每周都要到二三線城市考察,尋找新的機會。
加大在華業務比重
2012年1月1日,“凱丹集團”在華地產公司正式更名為“凱丹置地(北京)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此前名為“環達通(中國)房產有限公司”。艾松先生對此解釋說,在中歐和東歐,環達通是上市公司,頗具知名度,開拓中國市場時,我們延用了這個名稱,讓一些合作伙伴方便識別,這樣更容易打開市場,如今發展到一個階段,我們希望與母公司名稱保持一致,便于在中國展開工作。
而目前凱丹置地在成都已開業的購物中心便名為“凱丹廣場”,同名項目遍布在10多個國家、達20多個。據了解,凱丹集團自1994年以來就一直從事房地產開發業務,并在這一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
投資的三個原則
經過幾個項目的持續運作,凱丹置地對中國市場也越來越熟悉。
“凱丹置地進入中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艾松回憶說,最初階段是與國內本土地產商合作,如泰盈置地等,他們教給我們一些處理事情的程序,如何與政府維持關系,同時也提供給我們新的機會;第二階段,我們就獨立運作一些項目,如08年在大連獲得的地塊便是如此;第三階段,我們開發的商業物業陸續進入運營狀態,比如成都凱丹廣場,我們的商業物業是100%自己持有,用于出租。
“當然,在未來購買新土地時,如果合作伙伴能給予到一些我們需要的東西,我們也仍然會考慮以合作方式。”他表示。
對于公司在中國的發展,艾松也表示有自身的投資原則,一是注重長期計劃,與其他上市公司按季度看回報有所不同的是,我們按5-10年的時間去看,我們覺得商業地產是我們的優勢,我們只會選擇含有商業性質的地塊進行開發,這樣一年會比一年的價值更大,也更能給予股東長期回報。
第二個原則便是只投資二三線城市。凱丹置地目前除總部位于北京外,其發展的項目均在二三線城市,艾松解釋說,公司定位在在中國二三線城市展開投資,這些城市的GDP增長率一般要超過上海和北京,而且那些地方正待開發階段,對于我們的合作伙伴而言,如ZARA、H & M、Pull&Bear等國際大牌也是一個愿意進去的機會,一線城市已接近飽和,而二三線城市則多數空白。
艾松也表示,畢竟是外資企業,我們在當地發展,除了尋找有國際性的最高層管理人之外,一般員工都是當地人,他們更能理解當地市場、文化、政策,以減少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