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各大百貨公司掀起一波波的打折促銷狂潮,但不能對整體銷售起到太大的拉動作用。
受大環境影響,服裝珠寶首飾業銷售相比之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從彷徨不定到漸入佳境,中國百貨業在歷經近十年的快速發展后,似乎又步入一個新的瓶頸期。
上月,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月,全國50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銷售同比增長13.48%,漲幅明顯放緩,顯現出與2009年金融危機時期相似的行業態勢。2月,業內對今年消費形勢“不樂觀”的判斷進一步體現,全國50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同比下降2.78%,為2011年1月以來月度零售額首次出現同比負增長。
近日,上述機構再次發布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第一季度全國50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同比增長不到一成,僅為8.15%,增速同比放緩14.48%。
廣州歷來是中國的商業重鎮,這里聚集了幾乎來自全世界零售業態的知名品牌。然而,今年以來,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沿海城市消費增長壓力增大,廣州作為一線城市亦未能獨善其身。
據了解,從去年9月開始,廣州多個百貨商場銷售增速明顯放緩。特別是第四季度,因聚集著多個節慶日,本該是消費旺季,但廣州百貨業銷售額卻出現同比增速下滑,降至個位數的情況。
如果說去年年底還有不少人對廣州百貨業是否遭遇寒流襲擊存有疑問,那么在2012年一季度已經走過之時,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已逐漸明朗。繼年初多家百貨公司下調今年業績預期后,廣州百貨業發展瓶頸進一步顯現。近日,記者從多名業內人士處獲悉,一季度廣州多家百貨公司銷售額同比下降10%左右,部分百貨的最高降幅甚至達到兩位數。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廣州百貨業在歷經快速擴張和銷售額持續增長的態勢之后,開始進入調整期。也有專家認為,百貨業作為經濟鏈條的末端,其發展態勢受經濟環境影響較大,在目前國內外經濟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至少在今年內,廣州百貨業還會越走越“寒”。專家建議,在此形勢下,百貨企業應該放緩拓寬步伐,加快現有商品流轉,同時開源節流,增收節支。
現狀
家電銷量下滑
春裝市場遇冷
數據顯示,今年2月,在全國50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的五大子行業中,家用電器類降幅最高,零售額同比下降9.49%,此外,緊隨其后的為服裝類,零售額下降5.53%。
受3月份整個零售市場好轉影響,今年第一季度,上述企業零售額同比增長8.15%,同比放緩14.48個百分點。其中,家電銷售幾乎同去年一季度持平,漲幅為1.39%。
“三星牌冰箱、洗衣機、電視機套購低至8折,直降7200元”、“夏普電器直銷價低至5.5折”……近段時間,家電促銷活動接二連三。一名百貨銷售人員坦言,房地產不景氣,通脹壓力大,家電銷售也受阻。為了應對家電產品的銷售遇冷,商家們不得不加大促銷的力度,有品牌商甚至推出開倉直銷價。
然而,大力促銷似乎并未取得預期效果。一家百貨的家電銷售人員直言“要達到銷售計劃壓力非常大”。
據了解,電器銷售以往同比都有兩位數增長,而今年以來卻表現不佳。特別是電視機,在一季度甚至出現整體銷量同比下滑的態勢,同比下滑超過20%,部分品牌的銷量甚至同比下降約40%。
業內人士認為,家電市場與房地產市場緊密相連。房地產不景氣,人們不搬家,剛性需求的電視、冰箱、洗衣機等大家電就很難賣得動。另一方面,國家“以舊換新”政策的結束,減弱了消費者的購買力。
在家電銷售商叫苦的同時,廣州的春裝銷售也似乎遇冷了。據國家統計局廣州調查隊資料顯示,受成本推動和季節換款等因素的影響,3月份服裝價格環比上漲10.5%。乍暖還寒的天氣也迫使越來越多的服裝商家加入春裝打折大軍,但消費者對此似乎并不“感冒”。
“具體的銷售數據雖然還沒有統計出來,但可以明確的是,交易宗數明顯減少了。”天河城百貨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百貨商場供應的商品大多不是生活必需品,服裝作為百貨業的一大主力行業,在價格不斷攀升的情況下,銷量并不盡如人意。
業績預期下調
首季銷售額同比下滑
龍年春節過后不久,商務部公布數據顯示,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4700億元,比2011年春節期間增長16.2%,但相比去年19%的增速卻有所下降。
廣州各大百貨在掀起一波波打折促銷狂潮后,其回報并未讓商家振奮。在春節七天長假中,廣百、友誼的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僅7%—8%左右,增幅較去年同期下滑一半。
從數據上看,去年底開始百貨業逐漸遭遇寒流,記者了解到,廣州多家百貨從2月份開始已經陸續下調今年業績預期和計劃,預計今年行業收入增速和凈利潤增速仍將下滑。
新光百貨相關負責人則向記者透露,在大環境銷售不好的情況下,新光百貨今年的整體業績預計增長15%,較2011年下滑3%。摩登百貨的一名負責人也向記者透露,2012年的業績預期較去年下降約9%。
然而,就在多家百貨公司下調今年預期業績后,百貨零售嚴峻的“寒冬”形勢正進一步體現。“保守估計,一季度廣州多家百貨整體銷售業績下滑10%左右。”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最近大家聊天的共同話題都是“生意難做”。據他透露,有一家百貨公司今年2、3月銷售額同比下降幅度甚至在25%—40%之間。
此外,記者在廣發證券發布的一份《廣州友誼2011年電話會議紀要》上看到,廣州友誼今年一季度銷售壓力較大。資料顯示,受春節提前、銷售旺季縮短等因素影響,公司一季度服裝類銷售明顯下降。同時,今年以來家電類產品以舊換新政策取消,新刺激政策尚未出臺,對黑電和白電銷售產生一定影響。雖然受潮濕天氣影響,2、3月份抽濕機和干衣機等家電類銷售良好,但總體上家電類商品銷售出現下滑態勢。
分析
經濟不景氣 同業競爭大
百貨受到“兩頭”擠壓
“零售業的業績是整個經濟形勢的綜合反映,”美東百貨董事總經理謝仕平告訴記者,零售企業銷售額下降是物價高企、樓市股市低迷等一系列現象帶來的連鎖反映。“樓市不振,百貨行業里的家電、窗簾、床上用品等家裝用品的銷售都會受到影響”。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居民物價消費指數同比上漲3.8%,市場又一次表現出對通脹的擔憂。謝仕平分析,宏觀大環境對零售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通貨膨脹影響下,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物價高企導致消費者用于食品類的消費費用增多,擠壓了服飾、時尚類消費空間。另一方面,經濟不景氣,消費者對未來不確定,導致消費心理預期下降,購買沖動降低。
廣東流通業商會執行會長、廣州楚睿商業董事長黃文杰對此說法表示贊同。“零售業是經濟環境的終極表現”,黃文杰認為,經濟不景氣,降低了人們的消費信心,壓縮了消費需求,降低了消費力。
“但是,逐漸加劇的同行業競爭也不容忽視。”黃文杰分析說,近2—3年來,廣州零售企業呈現快速拓展之勢,同行競爭異常激烈。
“但更應該看到,這種競爭的背后,不是市場消費需求的擴大,而是商業地產供應活躍給各大企業帶來了緊迫感。”黃文杰認為,廣州零售業的迅速擴張是一種被動行為,在無法得到后續消費需求支撐的情況下,它攤薄了市場蛋糕。“切分蛋糕的速度遠遠大于市場增長的速度”。
預測
今年廣州百貨將越走越“寒”
去年下半年以來,廣州多家百貨出現銷售額增速放緩的情況,增減幅度雖然不像房地產市場的波動一樣大,但對于近四五年來持續保持營業額上漲的百貨業來說,個位數的下滑幅度已足以令百貨業提高警惕。
今年一季度剛過,廣州百貨業又傳來首現業績負增長消息。連連失利的局面,是否意味著國內百貨業面臨著嚴峻的“寒冬”考驗?這一趨勢將持續多久?百貨業又該如何應對?
“至少在今年內,這種形勢不會有所改善,甚至會更加糟糕。”黃文杰告訴記者,縱觀國內外經濟環境,并未有好轉因素呈現,加上政府對房地產市場調控的不放松,百貨業在今年內恐怕會越走越“寒”。
在謝仕平看來,廣州百貨業在經歷了5—8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的好勢頭后,開始有回落態勢。“這是正常的周期調整,但是短期內形勢并不會有所好轉。”謝仕平認為,平淡的市場形勢正好給了百貨業一個修煉企業內功的機會,以提高服務質量,增強顧客的忠誠度,同時提升企業精細化運營、管理的水平。
“資金是企業的生命力,增開新店將消耗大量的資金,所以依目前的情況看,百貨企業應該放緩其拓寬步伐。”黃文杰預測,為了加快商品的流轉,加速現金回籠,今年百貨公司的促銷力度和促銷頻度將會更甚。“促銷雖然會降低企業的利潤,但越直接的方式將越有效”。
也有零售業分析師提出,當前百貨行業的亮麗表現背后必須警惕人工成本、門店租金成本等對利潤侵蝕程度加劇,抵減了企業經營效率提升所帶來的成果。有多名分析師認為,要警惕下半年消費增速放緩,勞動力和物業成本持續上漲對百貨業發展帶來的風險。
應對
走精細化專業店模式
面對撲面而來的各種壓力,百貨業是否會衰落?又該如何應對?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認為,這一局面或許能成為倒逼商家走差異化道路的契機。
“目前百貨業面臨的問題,除受經濟大環境影響之外,同質化也是導致銷售困境的重要因素。打造自己的特色,走差異化道路才是百貨業維系生存的根本。”王先慶認為,百貨企業在競爭中要獨立思考,充分考慮經濟周期。
據摩登百貨和新光百貨有關負責人透露,今年將引進更多特色門店業態,完善商場的功能組合,以拉動客流、提高業績。目前,多家商場已與各地的多個特色品牌達成合作意向,將以專柜形式入駐賣場。
“百貨業要求新求變,有兩條路徑,一是做大做強,將傳統百貨購物中心化;二是做專做精,往精細化的專業店模式轉型。”黃文杰告訴記者,專業店專門針對特定的消費群,經營面積不大,有著船小好調頭的優勢。
東山百貨有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東山百貨今年第一季度前兩月與去年同比基本持平,其中,總店同比上升3.2%,花地灣分店只有1.6%的升幅。為了應對市場的變化,東山百貨在今年3月開始首推小規格投資金條。
“僅10天工夫就把銷售大幅拉了上來。其中1克、3克、5克黃金投資金條賣出了9300多條。”該負責人介紹說,工薪階層對小規格投資金條更感興趣,加上3月份業績,東山百貨兩店合計首季度同比上升11%。
記者同時發現,廣百股份在增資后首先將資金購買了新一城的物業,并在其發展目標中將購物中心作為重點發展項目之一。同時,廣百股份已經開始加速發展GBF、廣百電器、廣百超市等專業連鎖業態。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彭文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