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煙臺檢驗檢疫局獲悉,歐盟可能全面禁止含環境激素的紡織服裝產品,這將對煙臺口岸的紡織品出口造成一定影響。
紡織服裝中的環境激素問題一直為世界各國所關注。歐盟在2006年簽發文件,明確禁止NPE和壬基酚(NP)在紡織生產行業中使用;瑞典化學品管理局也計劃于今年8月前向歐洲化學品管理局提交禁止含NPE紡織品進口歐盟的文件,此舉最終或將導致歐盟全面禁止市場上出售含有NPE的紡織品。
據了解,NPE是目前全球商用第二大類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常用于紡織服裝生產過程,它被排放到環境中會迅速分解成NP,對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威脅。根據近期國際綠色和平組織在18個國家對15個全球品牌服裝的調查顯示,中國多個知名服裝品牌的紡織品被發現含有NPE。我國是紡織服裝生產大國,雖然早在2011年初,就由環保部和海關總署發布《中國嚴格限制進出口的有毒化學品目錄》,首次將NP和NPE列為禁止進出口物質,但尚未對國內有關產品的NPE含量做出相應限制規定。
山東省作為紡織品出口大省,其中煙臺口岸出口紡織品5388批,價值1.43億美元,有五分之一是出口到歐盟。一旦歐盟全面禁止市場上出售含有NPE的紡織品,勢必對我市的紡織品企業造成一定的沖擊,對此不少紡織企業憂心忡忡。
煙臺檢驗檢疫局人士表示,將積極開展相關項目的實驗室檢測工作,同時引導紡織品生產企業加強對原輔料源頭的控制,采取清潔生產技術,用生態環保的表面活性劑替代NPE,摒棄水洗滌紡織品的方式,防止對環境造成污染。
(來源:水母網 作者: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