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七匹狼董事長周少雄頻頻出現在T臺,以及各種影視圈名流們出入的活動和秀場,像一個真正的娛樂明星。他管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叫“中軍”,語氣中透著親切。在接受采訪的間隙,又忙不迭打電話過問給導演協會提供服裝的事。
親密接觸影視圈,是周少雄下的很大一盤棋中的一個落子。從2012年開始,七匹狼與華誼兄弟全面合作,從影視廣告到明星代言、走秀等。這被外界評價為迄今為止服飾企業與影視圈最大宗的整合傳播。
不過下這盤棋并不是為了要憑借傳播效果“大干快上”,像許多身處蠻荒時期的企業那樣,迅猛增加業績擴張規模。
恰恰相反,周少雄幾乎不愿意談及2011年的業績。盡管在許多股評人士眼中,七匹狼去年的凈利潤為4.1億元,同比增長46%,增速較2010年提升7個百分點,稱得上一份靚麗的成績單,“我們現在不是從業績的角度去求發展,我們在有意控制自己發展的節奏。”
讓速度慢下來,在周少雄看來,需靜下心來思考企業真正應該循著一個什么樣的邏輯健康生長。有的已經有了答案,比如在品牌方面,消費者正處在一個升級換代的階段,“現在是消費者的沉淀期。”同時也是七匹狼的沉淀期,“我更關注的是品牌給予消費者的導向和價值。”但僅有品牌這個著力點還不夠,“還包括服務體系、終端等,這是一個很細致的系統工程。”
把握時機的秘密
實際上,改革的念頭醞釀已久。
用周少雄的話來說,進入男裝領域,遠非處心積慮選擇的結果,“我們當初其實沒有那么多的思考,接觸什么就做什么,人生中有些事情是可以設計的,有些事情是自然而然的。”從做茄克開始,20多年來,七匹狼始終瞄準了商務休閑男裝的細分定位。
周少雄的思維很跳躍,愿意琢磨事,有時候閑下來,他會有意無意將服裝業的發展趨勢和七匹狼的發展歷程做一個對比,“剛創業的時候,我們對服裝時尚的理解是模糊的。人們認知的是品牌知名度。”當時的品牌傳播環境比較簡單,一句響亮的口號就能讓人記住一個品牌,所以他提出了勵志的品牌風格,用過“奮斗無止境”、“做強者”等口號,周少雄希望七匹狼不僅僅成為穿在身上的衣服,也是可以共享的價值觀,激勵奮斗的動力。
但他的洞察仍略顯超前。以2000年為分水嶺,之前的男裝市場,其實消費者仍以買產品為主,遠遠到不了買品牌文化或價值觀的程度。2000年以后,這種態勢在悄悄發生改變。人們度過了求生存的階段,新富階層大量出現了,老百姓生活穩定了,開始關注旅游、重視生活的品質,“大家不再從單一奮斗的角度去理解生活的意義,那么奮斗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生活得更有意思。”
周少雄并沒有急于在2000年前后馬上改變七匹狼的品牌訴求和產品,去迎合消費趨勢的變化。有人喜歡前瞻性的決策,有人選擇慢半拍,他顯然屬于后者。思考和觀察了數年后,2005年,七匹狼才更換了新的廣告語,“男人,不止一面,今天你要秀哪一面?”品牌訴求趨向文化和價值觀的表述,產品品質也同步提升。從2006年春夏新品上市起,七匹狼與日本東麗、帝人等知名集團合作,開始步入功能性產品的領域,用高性能面料制造高品質產品,變得更時尚,色彩更絢麗。
企業家決策的風險在于對時機的把握,周少雄告訴《經理人》自己慢半拍背后的原因,浸淫男裝幾十年,他發現一個規律,中國的男性在著裝的形象和品味上,和時代不一致,比女裝發展得略慢。“你看,解放前,男人多數還是比較在乎衣服的品味、樣式,但后來因為歷史因素,斷代了,改革開放后,男裝有一個重塑和整理的過程。現在則是沉淀期,大家開始選擇。”生活品質提升,使得男裝開始注重時尚、品質,要升級換代,這才給偏重時尚的男裝在衣柜中騰挪出一個發展的空間。
有時候,慢的優點是增加決策的準確性,七匹狼按照商標顏色劃分為紅、綠、黑,面向時尚、精英商務男士的黑標在2011年才大張旗鼓推向市場。由于推出時機恰當,定位準確,僅2011年的銷售額就急劇攀升,占據了總銷售額的20%以上。
但周少雄承認自己有時也會激進。上個世紀90年代,由于在房地產項目上投入大量資金,再加上當時遇到國家宏觀調控收縮銀根,七匹狼在資金周轉上遇到非常大的困難。那幾年周少雄整天都在為資金發愁,七匹狼基本處于調整階段,苦苦地支撐著。2007年~2008年,七匹狼出臺了許多鼓勵開大店開強店的政策,結果金融危機后,在高租金和高成本中苦苦掙扎。
成長中隱秘的痛,讓他收獲了一句忠告:不要急于求成,并不是想到就能馬上做到。
危機考驗
金融危機對于紡織企業來說可謂滅頂之災,七匹狼也受到了部分影響,但2009年的年報顯示,七匹狼當年實現凈利人民幣1.91億元,同比增長25.11%;營業收入19.87億元,同比增20.25%。為何在經濟環境惡化時,七匹狼仍能保持業績平穩增長?
除了原材料成本提升較快,危機給七匹狼的渠道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壓力,“2008年至2010年,店鋪租金上漲得較快,大家都比較迷茫;再一個因素,我們比較穩健和低調,不清晰時期,的確看不清楚金融危機對市場有多大的破壞力。”因此,周少雄干脆放慢了規模化擴張的腳步。
在渠道擴張方面,將其之前進行的“擴大店鋪計劃”在2009年緩行。七匹狼每年有兩次訂貨會,但是在遭遇了經濟危機之后,周少雄馬上制定出相對靈活的經營策略,在訂貨會上并沒有給各地經銷商施加過度的壓力,對打折促銷方面也顯示出了一定的靈活度。經銷商在相對放松的狀態下,根據各省不同的條件所作出的促銷折扣也不盡相同,在順應當地經濟狀況的情況下不僅減少了庫存壓力,還在不景氣的情況下突破了銷售瓶頸。
在市場低迷時,七匹狼對“大客戶制度”和“生活館推進制度”都采用了延緩的策略。考慮到啟動“生活館制度”需要租用大面積的地段,而高昂的租金、建設設計費用及其他費用則會成為一筆不小的支出,從股東利益和公司經營效益等方面考慮,七匹狼集團沒有盲目擴大生活館經營范圍,運用延緩策略來應對較為停滯的大環境,從而未造成資金在其他方面的短缺情況。
為了規避風險,七匹狼重點保留實力較為雄厚的省級代理,適度下放管理建議權限給代理商,請代理商綜合評定本地經濟實力和發展趨勢,他們也給予了七匹狼許多度過危機、挖掘新利潤的建議。
與七匹狼形成鮮明對比的一個同行是美特斯邦威,其2009年營業利潤同比下降29.95%,利潤總額同比下降22.38%,造成美邦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激進的擴張政策逆市而上。據悉,該年美邦共投資了6億多元購買許多5000平米以上的超大店面,并把重心放在了新推出的品牌ME&CITY的經營上。
“關的店和開的店基本持平,店面租金和人力成本都在上升,公司以夯實基礎為主,重點提高店面的盈利能力。”周少雄的思路,和一個流傳甚廣的炒股故事異曲同工:一位老奶奶被發現十年來在股市上斬獲頗豐,少有失手,別人問其訣竅,老奶奶說,根本就沒有訣竅,無非是不貪心,行情不好就撤,見好就收,好比下雨天打傘,晴天戴帽一樣。
危機中的速度是快還是慢,其實拼的是對外部環境的了解,對自身能力的參悟,這是常識,但知易行難。因為企業做到一定的規模和基礎,很難控制住對擴張的渴望,企業的發展本質是嗜血的,對于周少雄來說,七匹狼如果要追求擴張速度,有很大的釋放空間,“我們的知名度和客戶的認同程度比較高,有條件發展更多的經銷商,銷量很容易就上去了。但我們現在要保持合適的增長速度和增長的質量,這首先是對渠道的控制,不能盲目開店,要注重生存的可持續性和整體的發展。”
精細化挑戰
對中國絕大多數草根民企而言,渠道控制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在公司戰略中,它的重要性不亞于生命,娃哈哈、安踏、雅戈爾這些不同地域的民企代表,在最近幾年中都不約而同操刀變革渠道。
晉江的服裝幫中,七匹狼較早實施了經銷商代理制,早期的效果很突出。但周少雄告訴《經理人》,這種模式只管“批發”,至于商品到了終端賣得好不好,顧客體驗如何,七匹狼無從得知。他認為,七匹狼的品牌特質,“不是就時尚去做時尚,應該是品牌和門店、服務體系形成一個系統,來表達文化和對生活方式的引導,這是一個很細致的系統工程,需要精密的管理力達成。”
很明顯,周少雄并不甘心成為一個最大的服裝制造商,他要成為中國最大的服裝零售商。而實現從服裝生產商向渠道商的品牌轉型,必然要著力于改革傳統零售渠道,加強控制力。這是七匹狼精細化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環。
2006年,七匹狼開始了渠道變革的長跑之路,不惜血本與國際知名的管理公司IBM、Oracle等合作,借助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通過技術手段強化公司的供應鏈和信息化系統建設。
周少雄最滿意的是這套終端運營系統已全部上線完成,不過,硬件設施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他坦承,達到理想中的精細化管理,挑戰來自于兩個層面。
2012年開始,七匹狼與華誼兄弟全面合作,被外界評價為迄今為止服飾企業與影視圈最大宗的整合傳播。
原來的渠道中,如果供應鏈上的中間環節不能增值,如物流和資金層面的管理,由于原來的服務機構無法覆蓋這么大的面積,最終可能被信息系統取代。借助信息化手段,供應鏈節點的效率可提高20~30%。但為適應新體系,人員需要培訓,渠道內公共關系需要協調,“毛利率肯定會下降”。為了夯實基礎,周做出了一個令同行咂舌的大膽舉動,七匹狼短期內讓利于代理商,使得公司的短期利潤率略低于競爭對手。他有充分的理由這么做:“解決原來渠道的問題,這有一個消化的過程。”
對于周少雄來說,批發轉零售的另一個重大的挑戰來自于終端運營者。“原來是自助餐,我弄一堆菜,代理商來了自己配菜就好,但這沒有標準化的管控,終端管控能力偏弱,七匹狼沒辦法直達末端,而未來的管理模式是,七匹狼不一定自營終端,但必須實現終端動作一致,完全標準化。”迄今為止,他比較不滿意的是,終端執行尚未達到預期,盡管系統已經全部安裝到位,一些代理商各自經營,但缺乏對企業戰略真正的理解。此前曾有人預測,七匹狼要完全實現標準化,必須加強自營店的比例,但從2011年年報來看,目前仍然是加盟店占大頭。
周少雄預留了充足的時間,“標準化的過程是反復試驗、檢驗和修改。”從2006年至今,已經過去5年了,但他沒有失去耐心,“我不會選擇冒進,因為你不可能讓過去20多年存在的問題,在同一個時間,以同樣的面孔出現。和國家宏觀調控一樣,需要試點,這是一個整合的過程。”根據歷史因素和消費者的不同,有的渠道要保留,有的要轉型,形象比較差的關閉。店鋪則根據歷史、時間長短、大小、不同的區位來進行梳理。比如在辦公區,商務的調性就高,如果是旅游地區或步行街,休閑的調性就高,但較多的店鋪會聚焦在時尚和經典的商務休閑定位,即黑標和紅標的品類,綠標將漸漸淡出。
但在這場精細化管理革命中,周少雄難以回避廠商與代理商之間的矛盾。
渠道整合,不可避免要觸及部分代理商的利益,“如果他們能抗得了變革的風險,又能賺錢,肯定是愿意的。如果理念不同,也不肯承擔風險,遲早要被淘汰。”最后這一步實屬不得已,他還是更愿意說服代理商。
今年48歲的周少雄,不算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具備大多數晉江籍企業家的特質:出身草根,長于等待和忍耐。
在2011年的某一天拜訪奢侈品集團Hugo Boss(雨果博斯)CEO Claus-Dietrich Lahrs后,他覺得似乎抓住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周少雄問對方:BOSS 20年的戰略計劃是什么?Claus-Dietrich的回答深具哲學范兒:“哪有20年的戰略!我們看好一部分有需求的消費者,就持續不斷地滿足他們,堅持一百年,你就成功了。”
(來源:經理人 作者:魏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