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著“廣州最成功二房東”之稱的海印集團,在廣州番禺海印又一城奧特萊斯廣場試業典禮那天尤其“揚眉吐氣”。
“二房東”轉正
海印的“二房東”之稱來源于其獨具特色的商業模式。資料顯示,海印集團于20世紀90年代初起家,最早開發了海印布料總匯和海印電器總匯兩家專業市場,出租商鋪,是海印商圈的初創模式。
海印電器總匯于1991年9月開業,是海印集團的發家市場,也是廣州市第一家電器專業市場。
由此,海印集團開始了自己的專業市場招商發展模式,采取的方式是將商場的部分樓層乃至周邊的街邊商鋪統一租賃下來,按主題進行招商,將這這些店鋪分租出去,最終在同一區域實現集中的批發貿易和零售等商業業態。
實際上,令海印集團“二房東”聲名大噪的,還是2009年以1.3億元的年租金租下年收入僅1.1億元的中華廣場,在其后的14年間,中華廣場將全部交由海印集團策劃管理。
顯而易見,在海印集團的大部分商業項目當中,其并不擁有項目產權。
然而,由海印集團一手打造的海印又一城奧特萊斯廣場的試業則意味著海印這個“二房東”終于扶正,躋身“大房東”之位。
海印又一城是海印集團首次嘗試開發的大型城市綜合體項目,總建筑面積達21.58萬平方米。
海印又一城奧特萊斯廣場總經理魏思佳向觀點地產新媒體介紹稱,海印又一城城市綜合體項目共分三期開發,目前一期的“山姆會員店”已經落成并營業;而二期則包括正在進行試營業的奧特萊斯廣場,以及已建成的住宅商業小復式的海印星玥;三期包括一個五星級酒店和人工湖,將于2013年完工。
資料顯示,海印又一城購物中心分四層及地下停車場兩層,總建筑面積約7萬平方米,經營定位為華南地區最大的專營世界奢侈品牌的“奧特萊斯廣場”,并配以餐飲、電影、娛樂、休閑等業態。
海印的奧特萊斯
對于剛剛從“二房東”扶正后的海印集團而言,奧特萊斯卻是一塊好吃卻不容易吃的“燙手山芋”。
據不完全統計,從2002年北京燕莎集團建立中國第一家奧特萊斯以來,全國有200余家奧特萊斯開門營業,以“奧特萊斯”命名的折扣賣場更是多達400家。而在奧特萊業態已經發展了一百多年的美國,也只有300家左右。
在奧特萊斯高速復制及瘋狂擴張的過程中,其競爭的殘酷性和硬傷也逐漸顯現。
2009年9月,青島第一家康城奧特萊斯開業,但僅僅一年多就悄然離場;2010年7月,重慶溫莎奧特萊斯運營一年半后也宣告關門,轉為茶葉賣場。
同年,寧波第一家奧特萊斯購物廣場在慘淡經營一段時間后,其所有者寧波財富廣場購物有限公司欠下千萬元租金,開發商和部分商戶協商未果,向當地法院申請強制“清場”。
但是一個奧特萊斯倒下去,就會馬上有無數個奧特萊斯站起來,企業對于奧特萊斯的熱情絲毫未減,海印集團則是最新的一個。
在奧特萊斯受困于招商難、貨源匱乏等軟肋的情況下,海印集團卻在海印又一城項目上引入奧特萊斯,不禁令人生疑。
海印集團董事長邵建明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如果只是簡單地把市區的購物中心模式復制在海印又一城,那必死無疑。唯有不斷創新,與廣州老城區的購物中心有明顯的差異化,才能活得下來,而且活得很好。
其續稱,奧特萊斯選址要滿足四個要求:其一要位于離市中心一小時內車程的城郊;其二交通要便利;其三具有足夠的輻射能力;其四物業成本較低。而海印又一城正好符合以上四個標準。
對于奧特萊斯普遍會遇到的招商難以及大品牌怕降低身份不愿入駐等問題,魏思佳則向觀點地產新媒體表示,海印又一城并沒有遇到這樣的問題,因為很多大的品牌也需要做貨尾清貨。目前海印又一城奧特萊斯廣場確定入駐的奢侈品牌已有10家。
魏思佳還稱,價格將是海印又一城奧特萊斯廣場的最大優勢。因為所銷售的產品均來自品牌直營店的過季產品,折扣可達到5至7折,比香港還要便宜,“我們的目標就是抓住去香港消費的這群人,來海印又一城奧特萊斯消費。”
不過,無論是剛剛扶正的“二房東”海印,還是“燙手”的奧特萊斯,究竟前路如何還有待時間檢驗。
(來源:觀點地產網 作者:見習編輯 張媛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