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服裝行業“死穴”的庫存,這個夏天再度成為服裝企業家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
日前,互聯網上盛傳服企龍頭美邦、凡客庫存巨大,甚至爆倉。而森馬、海瀾之家等,大部分服裝企業正在遭遇高庫存的壓力。
虎門的服裝企業同樣也面臨著高庫存的巨大挑戰。中國南派服飾產業聯盟執行總監歐陽光耀告訴記者,按照行業的正常運作,10%~20%的范圍被視作安全庫存,但虎門多數的中小企業往往超過了10%~20%的警戒線。
“許多品牌服裝,一般是3月份開秋冬訂貨會,8月份開明年春夏訂貨會,但虎門的許多企業訂貨會往往比同行晚2個月。”資深業內人士陳越說,訂貨會晚2個月成為了虎門大多數中小服裝企業產生高庫存的致命弱點。
高庫存來襲
楊經理是虎門一家女裝企業的職業經理人。5月25日,記者來到了楊經理位于虎門鎮口的企業總部。東莞的季節已是夏季,但工廠正進入秋冬裝熱火朝天的生產中。
“剛開完秋冬裝的訂貨會,新貨7月份必須趕出來。”楊經理告訴記者,今年的訂貨會訂單客戶比去年同期少了一部分,但在訂貨會上,公司通過與客戶溝通,追加了客戶的訂貨量。因此,現在工廠正忙著在7月份之前將新的產品生產出來。
楊經理告訴記者,按照此次秋冬訂貨會的訂單需求,公司的訂單額為1000萬元,但考慮到可能的需求增加及備貨情況,公司老板這次仍然加大生產量,增加了30%的生產。這意味著新的增長必須由老客戶通過開新店或者增加銷售業績以消化。
而正是這種不斷遞增的產能導致了楊經理的工廠仍有去年春夏裝甚至2010年的庫存。“我們在做庫存周轉計劃時,一般也會擴大需求。比如零售商認為需要150件,代理商認為需要200件,到廠家那里就擴大為250件,也就是說,每賣出1件商品,生產商至少要準備2.5件商品進行庫存周轉,有時還會超出這個比例,由此也就形成了大量庫存。”楊經理無奈地說。
同樣,即使是東莞知名服裝企業的搜于特也遭遇了類似的庫存困局。群益證券的報告稱,由于搜于特的前期銷售擴張,2011年存貨同比增加1.4倍,存貨周轉天數達到123天,是森馬的1.5倍。2012年一季度為消化庫存,公司將部分過季產品低價銷售給加盟商,使得毛利率同比下降4個百分點。
“庫存壓力大,形勢比較嚴峻。”歐陽光耀說,按照行業的正常運作,10%~20%的范圍被視作安全庫存,但虎門多數中小企業往往超過了10%~20%的警戒線。
訂貨會慢半拍
楊經理也知道高庫存對企業而言,無異于一場慢性的“自殺”,但隨著企業各項成本的上漲,只有不斷擴張才能維持各項開支并獲得利潤。但往往由于這種急功近利,導致了很多企業都面臨高庫存困局。
對于虎門,更為特殊的原因甚至壓垮了不少中小型的服裝企業。“許多品牌服裝都是每年的3月份舉行當年的秋冬訂貨會,8月份舉辦下一年的春夏季訂貨會,但虎門的訂貨會總會晚2個月。”東莞市獨蛇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越說,由于虎門的服裝企業多為中小企業,他們在研發、設計人才方面往往需要嚴格控制成本。這就導致企業往往在每年的開年后才開始設計新款、大樣、做版,而將新款樣式做出來,已經是5月份。5月份的訂貨會拿到訂單,至少要7月份才能將新產品推向市場。正是這寶貴的2個月的時間差異,導致了企業的高庫存甚至經營困難。
不過,對中小企業而言,2個月的時間滯后也是出于無奈。“頂尖的設計人才都在北京、深圳等地,而自己的企業研發設計實力不夠,新款出來的時間只有延后。如果增加研發團隊,市場需求又不穩定,增加過多的研發人才,又意味著增加成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服裝老板說,在市場情況不好的當前,到底是先壯大研發團隊,還是先穩定市場,這是個糾結的抉擇。
尋求多元化突圍
東莞市獨蛇服飾有限公司曾經也遭遇過庫存的壓力,不過該公司去年做出決定,重金聘請研發設計團隊,先壯大研發實力,提高新款式的研發速度,從而將訂貨會的時間提前2個月,與一線品牌保持一致。“這意味著我們的新品上市時間與品牌服裝同時,增強了市場競爭力。”陳越說。
不僅如此,獨蛇服飾還對客戶的實際銷售能力進行了系統性的分析。“這個客戶去年的業績怎樣,按照市場的發展,今年他是否能開新店,是否能增加銷量。我們都要花大力氣去分析,而不是一味地擴張。”
在渠道的控制上,獨蛇服飾目前將其女裝實體店的戰線收縮,并向電子商務領域拓展。陳越告訴記者,國內的女裝市場競爭已經白熱化,而且市場的波動性也較大,這對服裝企業的庫存控制顯然具有很大的挑戰。而電子商務渠道則能夠對最前沿消費者的需求進行更為直接和理性的分析,庫存的風險要小得多。但電子商務對供應鏈的反應速度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東莞伊米七服飾有限公司的前身為東莞市伊米七制衣廠。起初,該公司也從事多種款型的女裝生產和銷售,同樣也遭遇庫存困惑。不過,現在,伊米七服飾調整了產品線,以生產韓版服飾為主,并以電子商務渠道為主。“電子商務對消費者的需求能夠及時掌握,且韓版服飾許多款式為不分尺碼的均碼,因而庫存量較小。”伊米七服飾總經理楊小姐說。
不過,對大多數虎門的中小型服裝企業而言,面對高庫存的挑戰,未來究竟何去何從,仍然是擺在他們面前必須逾越的攔路虎。
細分服裝結構比例減庫存
服裝行業平均毛利率一般為20%,就算是沒有庫存,減去10%的各項費用,剩下的利潤也只有10%左右。業內人士表示,現在有了庫存,利潤可能會進一步降低為6%,如果平均5折售出,最后利潤就十分可憐了,如果庫存量再大些,甚至有可能零盈利。這就是為什么服裝企業辛苦一年賺的都是庫存。可以說誰解決了庫存問題誰就成為了渠道的主宰。
有效控制服裝庫存,訂貨是第一要素,分析下游客戶的真實需求是第一步。怎樣分析客戶的實際需求呢?陳越認為,服裝企業一定要對客戶進行系統的分析,“客戶去年的實際銷售與今年的情況相比,能否有新的訂單量?客戶周邊的競爭態勢是否有新的變化?”陳越說,企業在前期一定要沉下去對市場進行了解,甚至請專業團隊做市場分析,而不是根據訂單量調高生產幅度,擴張式地生產。
“服裝新產品的研發一定要以市場為導向,不要盲目跟風。”歐陽光耀建議,企業在服裝的新版出來后,應主動地邀請客戶中的優質渠道客戶召開新的審版會。因為,這些優質的渠道商對市場一線的情況最了解,這樣企業通過參考渠道商的意見,以確定各種款式服裝的細分結構比例,減少產品上市后滯銷的風險。
(來源:東莞日報 作者:羅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