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獨自領航觀瀾湖以來,朱鼎建一直在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拓展觀瀾湖的產業鏈。
繼宣布將在深圳打造觀瀾湖首個商業地產項目后,朱鼎建于日前又表示,將與華誼兄弟、以及著名導演馮小剛共同打造電影旅游商業項目--海口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
該公社坐落于占地達2萬畝的海口觀瀾湖國際高爾夫度假區內,規劃控制面積1400畝,建筑面積950畝,折算超過63萬平方米。
朱鼎健透露,該項目核心區將于2012年10月開工建設,預計投資超過10億元人民幣,力爭在2014年春節核心區實現運營。屆時,項目營運將以商鋪經營為主要收入來源,游客進場門票免費。
聯手華誼馮小剛
談及此次觀瀾湖和華誼的聯手,朱鼎健稱,此項目屬馮小剛牽頭,從有想法到簽約僅41天,“電影公社”名稱創意也來自馮小剛,頗具理想主義色彩。
而在合資公司的構架上,觀瀾湖將是控股方,持股比例為60%,華誼兄弟持股35%,馮小剛持股5%。
同時,在該項目的實施過程中,觀瀾湖主要負責協助項目公司辦理相關報批手續、負責項目公司設立手續的辦理,還將負責配套住宅項目的營銷策劃。
但是,當觀瀾湖、華誼兄弟、馮氏電影、旅游地產這些關鍵詞聯系在一起時,究竟能否碰撞出利潤,中國商業地產聯盟秘書長王勇平認為,觀瀾湖勇敢的嘗試值得肯定,但還需要精心的運作。
“商業的消費終究還是要靠產品,利用他們的影響力確有一定的廣告效應,但是最終能不能形成商業消費,還是要在商業本身規劃定位,包括品牌招商上下功夫。”
華泰聯合證券相關分析師也指出,目前國內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沒有成功的經驗可循,一切都將摸著石頭過河。
對于這些疑問,觀瀾湖表示,電影公社會引入500多個商家,借助海南島無可比擬的氣候優勢,形成中國影人和電影旅游消費的一個聚集地。
但就目前海南島的整體消費環境而言,似乎并沒有觀瀾湖想象的那樣樂觀。
海口當地業內人士蔡至喆就表示,相比國內一線大城市,海口的整個商業業態還不成熟,其房地產和旅游均屬于一種外向型產業,消費人群主要是以島外為主,有比較強的季節性,且目前還受政策調控影響,應該說短期來看還不是很明朗。
蔡至喆續稱,觀瀾湖聯手華誼更為重要的是,可以通過引入一些電影文化元素,增加觀瀾湖產品的文化內涵,提高住宅產品的附加值,加快其銷售,而這或許才是觀瀾湖的真正意圖所在。
而光大證券在一份研究報告中也指出,對觀瀾湖來說,該項目還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和政策風險,同時也將面臨華誼的電影和電視劇票房不達預期的風險。
嫁接高球模式
其實,自從朱鼎建于去年8月接任觀瀾湖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后,其一直希望突破觀瀾湖傳統的“高爾夫+住宅”的模式。
因為近年來國土政策已嚴格控制涉及高爾夫的土地出讓,同時政府對高爾夫球場的管制也相當嚴格,傳統模式已遇到極大挑戰。
另外,目前國內一般高爾夫球場的運營,主要還是靠會籍銷售收入來維持,項目經營者一般很難從中謀利,目前多數高爾夫球場處于經營虧損狀態。
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旅游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就表示,在傳統產業鏈的推進上,觀瀾湖目前已遇到瓶頸,首先拿地已非常困難,高爾夫球場的配套住宅銷售也受調控影響,甚至球場還面臨營業障礙。
正是在這樣的政策與現實環境下,朱鼎建上任后就提出將進行二次創業,在觀瀾湖原有的高爾夫球會、休閑旅游、房地產開發的基礎上,新增商業地產開發運營、養生旅游、以及品牌輸出等三大產業。
具體到商業地產上,朱鼎建已開始著手布局。除了已啟動的深圳觀瀾湖新城外,他還表示,觀瀾湖會將商業地產進一步延展至海口高爾夫項目,重點就是海口觀瀾湖綜合體項目。
此次成立的電影公社就是海口觀瀾湖綜合體項目的一部分。
或許對馮小剛而言,電影公社只是一個烏托邦夢想,但對于觀瀾湖來說,更看重的是項目將建設以馮小剛電影場景為主體的商業街區,以及預留的電影場景商業發展區域和配套商業項目。
此外,除了是次聯手華誼在海口打造電影商業街區,觀瀾湖也曾于2011年10月與蘭桂坊集團宣布,將共同投資24億元在海口合作發展“觀瀾湖·蘭桂坊·海口”旅游項目。
但是,由于在朱樹豪時代,觀瀾湖僅致力于打造高爾夫商業帝國,極少考慮純粹的旅游商業地產,朱鼎健近期的一系列動作,讓外界驚喜其大膽創新之余,也不免有一絲疑惑。
對此,宋丁稱,此次觀瀾湖選擇嫁接華誼的品牌,雖然能結合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政策背景,得到政府的支持,但觀瀾湖集中如此多的商業項目于海口一城,需要考慮海口的市場容量與消費能力,也需要有投資總體的預期和精準的市場分析策劃,避免投資沉淀。
另一分析人士也指出,在面對高爾夫球場盈利降低,配套高端住宅銷售受政策打壓的情況下,觀瀾湖連續大手筆的投資,對其資金鏈也將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該人士續指,朱鼎建作為70后生人,年輕、富有想象力,敢于創新,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在延伸觀瀾湖傳統產業鏈的過程中需要更審慎的考量,因為在盤子變大的背后,也隱藏著產業鏈各個環節的無限未知和系統性風險。
(來源:觀點地產網 作者:見習編輯 彭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