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絕對不是針對中國,而是關乎土地問題。”6月5日,新西蘭毛利事務部長皮塔·沙普勒斯(Pita Sharples)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他所指的是上海鵬欣集團對新西蘭克拉法(Crafar)所屬16家農場高達2.1億新西蘭元的收購案。
今年4月,新西蘭政府在對該收購方案進行重新評估后第二次批準了鵬欣的申請,但隨后克拉法農場獨立收購集團(CFIPG)再度向惠靈頓高等法院提出上訴。作為鵬欣的收購對手,CFIPG此前曾向法院提出上訴,質疑該交易可能給新西蘭帶來的效益以及對鵬欣運營農場的商業資歷,并最終導致新西蘭法院在今年2月一度叫停鵬欣的收購。惠靈頓法院計劃在7月再次就CFIPG的上訴舉行聽證會。
CFIPG由新西蘭商人Michael Fay領導,也代表了毛利人的利益。毛利人是新西蘭的原住民,毛利語是新西蘭的官方語言之一。
“這絕對和中國沒有任何關系”
沙普勒斯對本報透露,鵬欣集團與毛利人展開了對話,并決定將其中的2座農場歸還給毛利人,鵬欣的收購則將繼續推進。
身為毛利人的沙普勒斯說,和毛利人打交道需要技巧,“我們有非常強烈的文化遺產”。“對毛利人來說,大地是我們的母親,我們對土地有著特殊的感情。這絕對和中國沒有任何關系,反對者要表達的是不要讓我們失去土地。”他進一步表示,毛利人和中國的關系發展一直不錯。數千年前,毛利人的祖先從亞洲移居至新西蘭,這為兩者的交流打下了基礎。
毛利經濟發展委員會主席、新西蘭納蒂卡昂古努部落公司董事長納希維·托莫阿納(Ngahiwi Tomoana)5日對本報記者進一步解釋說,毛利人和新西蘭政府在這片土地的所有權上存在分歧,從前新西蘭政府收走了土地,一直沒有歸還給毛利人,現在他們要把這些土地出售,問題就出現了。
托莫阿納說,土地對毛利人有著特殊的含義。“土地不僅僅有經濟價值,與之相連的還有環境和文化價值。”因此,他們希望投資者在利用農場、購買土地時,要保護土地,尊重土地的價值。
戰略目標:2015年中新貿易翻番
沙普勒斯目前正在率領一個毛利商務代表團訪問中國,除了北京,他們還將到訪貴州、上海、廣州、江門和香港。毛利企業對新西蘭的經濟發展有著重要貢獻,控制了新西蘭大約30%的林業、漁業和大型農場。
“我們希望通過此行進一步建立與中國政府和商業界的聯系。”沙普勒斯說。他在兩年前也曾率領一個貿易代表團訪問中國,當時他曾到訪貴州。他表示,作為新西蘭的原住民,他們和貴州的少數民族有一些共通之處,希望能夠在貴州發展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沙普勒斯透露,他們將和貴州簽署有關協議,幫助一些人到新西蘭農場工作,與他們分享技術,這些人回國后可以在貴州更好地開展工作。
訪華期間,毛利代表團將在農業、林業、漁業等領域和中國公司簽署協議。事實上,這也是毛利經濟資產排名前三位的行業。
“我們希望和中國建立長期的關系,50年、100年,甚至更遠。”托莫阿納說。他表示,他們所期待的是能夠使兩國人民都受益的關系,這不僅僅只是商業上,還有文化、家庭、環境的含義。
今年年初,新西蘭總理約翰·基發布了第一份中國戰略報告《向中國敞開大門——新西蘭展望2015》,再次重申了希望在2015年實現雙邊貿易翻番到200億新西蘭元的戰略目標。
而毛利人更是將出口上升到了生死的高度。新西蘭經濟學家Ganesh Nana不久前對毛利資產持有人說,他們面臨著出口還是死亡的選擇。沙普勒斯說:“我們選擇出口。”目前,中國是繼澳大利亞之后新西蘭的第二大貿易伙伴。
“我們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之一,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兩國經濟關系發展潛力巨大。”托莫阿納說。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江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