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父親節雖然和母親節相比,過節氣氛淡了不少,但還是有不少市民給父親物色起了節日禮物。
不過,有些市民卻遭遇了“有錢買不到”的尷尬——想給父親買件外套吧,卻發現不少服裝店里雖然貨品琳瑯滿目,但屬于老年人的卻是鳳毛麟角;難得找到有賣老年服飾的店鋪,卻發現不是樣式陳舊,就是價格太貴或質量太差。要想找到價格、款式、布料都稱心的衣服給父親,還真是件難事。
老年男裝專柜稀缺
“父親節”買件衣服跑斷腿...現在要買件稱心合身的中老年衣服,還真挺難的!”家住市區亭川小區的汪女士這幾天一直在市區逛,這個周日就是父親節了,她想給父親買身新衣服表表孝心,可幾圈逛下來差點跑斷腿,卻一點收獲也沒有。
“商場、路邊店、服裝市場,幾乎跑了個遍,愣是沒有找到適合我父母年齡段的好看的衣服。”汪女士說,父親70來歲了,穿衣要求也不算高,就是希望衣服不要太長,也不要太肥,顏色清爽點,布料質量好一點,款式過得去就行,價格在兩三百元。“可是,坊門街的小店去看過了,沒有找到稱心的;地攤貨質量太差,又不敢買;商場里好不容易找到一件中意的,一看標價,要七八百。”
記者在市場走了一圈,中老年服裝尤其是中老年男裝確實比較難找。
記者發現,商場里的男裝品牌多、質量好,但是大多以商務、休閑、運動風格為主,商務男裝款式比較簡單大方,但價格偏高,不少品牌一件襯衫標價上千元,休閑男裝價格要低一些,不少單品兩三百元可以拿下,但是款式卻太過前衛時尚,比較適合40歲以下的男士穿;有的商場如景文百貨開辟出“中老年服裝專區”,但清一色是女裝的天下;街頭巷尾林立的服裝店中,專門針對中老年服裝的商家非常少,即便有一些店打著“老年服裝”的招牌,但更側重于中青年消費人群,衣服的版型大多偏窄,有的還有收腰設計,褲子也大多是低腰的;市區坊門街、縣西街等有幾家中老年服裝專賣店,也是以中老年女裝居多;花鳥市場、夜市地攤上倒是有不少老年服裝,但是,一方面,也是女裝多、男裝少,另一方面,版型、布料都不是很好。
利潤薄弱且市場亂
為什么中老年男裝就這么難買?
消費者疑惑、郁悶的同時,一些服裝店和商家也無奈地表示老年男裝生意壓力大。“中老年服裝市場是有的,但利潤太薄了。”不少商家透露,中老年人是非常“精明”的消費群體,他們要求的性價比往往較高——價格公道,面料要好,款式要新。
花鳥市場的劉女士從事服裝生意多年,一開始她也覺得這塊市場應該不錯,但一段時間下來,她發現并不是那么簡單:“中老年服裝的設計款式不能太新潮,也不能保守。
另一方面,中老年人消費比較理性,不會盲目購物,而且對衣服款式、做工、用料等都比較挑剔,還要求產品價格上必須要公道。另外,中老年更換服裝的頻率也不高。在經營中利潤比較低,不如童裝、其他年齡段的女裝利潤空間大。”
近年,衢城商場引進不少男裝品牌,但大多是針對中青年消費群體的休閑、商務類男裝,老年男裝仍相對缺乏。據不少商家反映,老一代的人都比較節儉,買衣服不僅要價廉物美,而且換衣服的頻率也沒有年輕人高,靠這樣的消費力,商場經營就很困難。
“其實這幾年來已經好很多了,面向中老年服裝的品牌專柜比前兩年多了不少,但總的來說還是中老年女裝為主,中老年男裝還是很少。”景文百貨經理王慶美介紹說。同樣是中老年服裝,男裝消費者比女裝消費者更挑剔,市場也更小。
(來源: 衢州新聞網)
綠光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