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離7月中百、中商重組“新的股權置換方案”出爐還不到1個月的時間,武漢中商這方又出現了新插曲。
6月16日
據媒體報道,為了促進與中百集團的重組,武漢中商是半途中止了收購銷品茂剩余股權的。而這起幾乎是兩年前的涉嫌內幕交易事件在此時被通報出來,對于中百、中商的重組之路又能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二東家”涉嫌內幕交易
對于銷品茂二東家關聯交易方湖北中泰涉嫌內幕交易,在證監會的對外通報中是這樣描述的:
時任團結集團監事的劉琪芳,同時還是關聯公司湖北中泰的財務負責人,是法定內幕信息知情人,知悉上述內幕信息。而湖北中泰的資金來自團結集團的同一控制人,該公司成立后的資金劃轉和證券賬戶開立都由劉琪芳操作。這種職務之便,讓劉琪芳以湖北中泰賬戶,在武漢中商停牌前買入該股票171萬余股,成交金額1332萬余元,獲利85萬余元。
對于此事件對重組進展的影響,證監會方面表示,涉及重組的企業一旦被立案調查,重組事宜就必須要暫停。實際上,早在去年宣布與中百重組時,武漢中商就已經放棄對銷品茂49%股權的收購了。
有消息稱,事實上證監會早就監控到湖北中泰的內幕交易事件了。上述分析人士指出,證監會是在2011年4月立案調查,但前期的摸底早已秘密進行。然而,為何在數月之后,證監會才將此事件進行公開通報呢?
由于中百、中商股價的差別,重組方案很難協調好雙方股東的利益,這就導致了重組進展一度停滯。對此,中百集團董事長汪愛群也曾對記者表示,雙方的重組就好比是一場沒有盛大婚禮的婚姻,就算雙方沒意見,但雙方的家長提出要有合適的嫁妝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有分析認為,如此來看,銷品茂對于雙方來講,似乎都是一件比較中意的“禮物”,但中商放棄對銷品茂的收購,也意味著這樣一個“新資產的注入”已不再可能。
停牌期待新方案
“中商與中百現在都已停牌,雙方都在等待7月新的股權置換方案。”對于新近爆出的銷品茂涉嫌內幕交易一事是否對中百、中商重組造成不利影響,武漢中商集團董事長辦公室劉蓉經理告訴記者。
汪愛群也向記者證實了雙方已停牌等待新方案的消息,但表示“重組現在處于敏感時期,不想透露這方面的更多信息”。
實際上,在與中百重組中,中商自身的砝碼要明顯遜于中百集團,雖然旗下有中商百貨、購物中心和平價超市,業態較為豐富,但在百貨業上,武商在高端市場做得更出色;大型超市方面,中商旗下的中商平價也遠比不上中百成熟的超市管理系統。另外在經營規模上,中商也明顯遜于中百、鄂武商。
知情人士分析認為,阻礙中百、中商重組最根本的原因還是雙方投資機構的利益博弈,按目前股權置換方案執行的話,除了大股東武商聯外,中百的主要投資機構顯然不情愿,因為他們無緣無故地就會使自己的資產縮水。
而對于武漢中商來講,全資收購銷品茂曾被認為是提升中商在重組中話語權的重要砝碼。對此,武漢中商集團董秘易國華表示,銷品茂占中商總業績的比例雖不到10%,但中商與二股東的溝通成本較大,協調有難度,若公司全資收購銷品茂,將利于提升銷品茂的業績。但去年與中百重組前,此舉的不得不中止,也使得中商的股東們不得不以更大的代價來配合雙方重組。
實際上,自1997年上市以來,中商從未進行過再融資。這種尷尬的背景,使中商資產負債率一度達到73.64%,而中百的負債率在60%左右。
“推動中百、中商重組的關鍵力量還是在大股東武商聯、甚至是武漢市國資委,既然重組雙方都不愿意來一場‘窮婚姻’,那惟一的辦法就是需要武漢市國資委拿出更具吸引力的重組方案來。”一位接近武商聯的業內人士透露,7月將出爐的新的置換方案,對雙方來講很有可能會更具誘惑力。
醉翁之意在新資產?
正如業內分析者所言,中百、中商的重組,依靠簡單地股價評估置換是根本行不通的,新資產的注入、新的籌碼加入到重組談判桌上,這才是大股東武商聯要努力做到的。
在今年3月底的期限到后,也意味著原來重組的方案已被否決。
而這次調整后的方案,已經開始運用配套融資、增加募集配套資金等方式來刺激重組雙方的積極性。但也有專業人士指出,增加配套融資項目的目的是想一次解決再融資問題,而以2011年武漢中商資產總額測算融資額約為6.8億元,估計對中百集團的投資機構將會有一定程度的攤薄,這并不是個好消息。
不過,在上述人士看來,7月出臺的新預案實施的可能性仍微乎其微。“根據上次披露的信息,如果新舊方案的區別只是在換股價格等方面調整,沒有更具誘惑力的新資產注入等實質性刺激的話,重組將會繼續停滯不前。”
若真如分析所言,武商聯在武漢的這盤商業大棋如何繼續、何時收盤?將繼續被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而更為關鍵的是在內有銀泰攪局、外有列強進駐的武漢市場,還能留給武商聯這個商業老大幾年運籌帷幄的時間?
(中國商報·超市周刊 作者劉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