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長春市兩條重要街路的交會處,頻繁易主,原因何在?
商場貼通知,內部開始裝修,轉型或是必然之路
追憶:巔峰時期,年經營收入在6000萬左右
謀變:“聯營”恒客隆不到10個月再次告急
再變:承包招租,有限的租金難以維持正常開銷 未來:依托地鐵1號線再次復興……
近日,又一商場的提前“搬家”,讓長春市人民大街與自由大路交會處西南角——友誼商店、國商百貨(友誼店)舊址,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它地處繁華,為何幾易其主?
上個世紀80、90年代,那有紅極一時的友誼商店。
在那個年代,它曾是第一個出售涉外產品的長春商場。
在那個年代,它曾是商品豐富、引領時尚的行業標桿。
可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個臨街而建的老牌名店,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卻未能持之以恒地繼續前行。
體制改革、先試先行、民間融資、承包租賃、產權變賣……進入21世紀后,友誼商店略顯“尷尬”,漸漸力不從心。之后,它變身……尋找新的合作伙伴……再變身……最終易主,幾次繁華幾次落寞。而細心的人會發現,如今在友誼商店舊址,商場內部又在重復著當年似曾相識的裝修。
多年來,那里到底發生了什么?
誰是新東家?
老板是松原人,投資方卻是北京一家投資公司
國商百貨(友誼店)南遷衛星廣場留下諸多問號,下一個商家何時“駕到”?
外部廣告牌被撤下、商場停業、內部裝修……這一系列商場開業前的必備要素,在6月末的長春再次出現。
6月28日,記者來到已停業正在裝修的國商百貨(友誼店)舊址,現場顯而易見,友誼商店舊址正在大面積“改造”。一個掄大錘正在砸墻的人告訴記者:“我們這個施工隊剛進來。聽說新東家是北京一家投資公司,讓我們在這趕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這里的確要來新商家,是位松原的老板,在友誼商店舊址上裝修完畢后,整個商場將一分為二,其中一部分將被打造成精品皮草城,另一部分將變身為時尚賓館。他還透露,雖然老板是松原人,但真正的投資方是北京一家投資公司,早在2010年,長春市友誼商店有限公司產權就已被轉讓。
10年是道檻兒?
包括恒客隆和國商,至今還沒有哪家經營年限超過10年
在人民大街與自由大路交會處的西南角,就是友誼商店舊址。在外人眼中,曾坐落在這里的友誼商店,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在上個世紀80、90年代,曾是長春高檔商場的代表。
今年48歲的劉娟家住西康胡同一舊小區,她告訴記者:“23年前,我和丈夫結婚時的衣服就是在老友誼商店買的,那時候,想買時髦的、檔次高的商品,必須到友誼商店來看看。”劉娟說,這些年來,友誼商店換了好幾個名字,但她還是習慣叫它友誼商店,念舊的感情雖然在,但不能否認,隨著城市的發展和經營業態的變化,這個商場的優勢不再那么明顯。
與劉娟的觀點類似,在離該商場百米開外的門市做服裝生意的張元眼里,那個昔日呼風喚雨的友誼商店,是從2000年起漸漸變得不溫不火的。他說,從當年的友誼商店開業到新友誼商店與恒客隆“聯姻”,再到國商的入駐,直至眼下停業裝修,這個位于人民大街5075號的商場仿佛中了“魔咒”,至今還沒有哪個商家經營年限超過10年。
■追憶
上世紀90年代 年經營收入6000萬
當時日均客流量能達7000~8000人,人均利稅率達15000元
楊春光,長春市友誼商店有限公司董事長。1989年友誼商店開業初期,他就擔任中層干部。他說,當時的友誼商店可謂是“無所不能”。據他透露,那個時候的友誼商店,可以說只要是想買的,在這里全都能買到,最有特色的還是涉外商品。
知道為什么叫友誼商店嗎?國家沒實行市場經濟的時候,在計劃經濟時代,商場處在二者之間,在計劃經濟時代,友誼商店可以提供僑匯券和外匯券的涉外商品采購,那個時候,出國人員回國后都有供應指標,只要手中有券,就可以拿著外匯券和僑匯券到友誼商店買進口家電和好煙、好酒。
事實上,當時的人民大街南北延伸還沒有這么長,友誼商店基本上處于整條街的末端,周圍居民和車輛也比較少,可以說有點偏。不過,當時日均客流量能達到7000~8000人,這在當時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1992年,僑匯券和外匯券被叫停。楊春光回憶,當時為了在市場占到先機,友誼商店開始嘗試在全國范圍內的現金淘貨。過去國營模式下的百貨業,采購商品的去處是供應站,結算方式是托收承付,按指標供應采購。嘗試現金采購,這開創了本地國營商店市場化采購的先河。
巔峰時期友誼商店一年的營業額有多少?楊春光坦言,在1992~1993年經營勢頭最猛時期,年經營收入在6000萬左右,這是一個什么概念?當時友誼商店建筑總成本也不過700萬。在那個經濟發展速度有限的年代里,給國家上繳的人均利稅,一般企業只有200~300元,而友誼商店人均利稅率已達到15000元。商場效益的節節攀升,也使商場員工的收入得到增長。那時候工資都是定額發放的,但商場為了給員工謀求福利,開始介入獎金概念。員工100元、中層200元、高層300元,商場一旦有盈利,員工的工資本上就有額外獎金進賬,這也是當時營業收入不錯的另一種表現。
■謀變
“聯營”民企 商圈戰升級帶來沖擊
開張不到10個月,有“恒式血統”的商場再次告急
1998年后,市場經濟開始深入人心。在傳統百貨經營中已經逐漸失去優勢的友誼商店,開始謀求改變。“我們是長春商業領域第一家改制企業。”楊春光說。從1998年開始改制到1999年末,經營沒有朝著改制之初的預期發展。此外,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實際經營面積5000平方米的友誼商店,在經過多年發展后,面對當時的市場中已出現的一些5~7萬平方米的大型商業體,壓力倍增。
為了探索現代模式下的商業形態,友誼商店想到了“聯營”民企。2000年10月,友誼商店“牽手”恒客隆,雙方各持股50%,友誼商店獲得融資2000萬左右,合作截止日期為2010年。本次聯姻希望借助恒客隆的實力在商業戰中成功突圍,隨即商場閉門裝修。次年年末,正式對外開業,對外名稱為“新友誼商店”。“因為有了另外的股東,恒客隆方面給友誼商店定位為以中高檔服裝銷售為主。”楊春光表示,這種戰略在未來實戰中效果并不理想。開張不到10個月,有“恒式血統”的商場再次告急。
按照楊春光的說法,當時遇到的問題不僅僅來自“內部”,更多的是外部環境的變化。除了上面說到的市場定位與營業面積劣勢外,商業市場進程中商圈戰升級,也對友誼商店舊址產生了較大的沖擊。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2000年后,以紅旗街、桂林路、重慶路為主要代表的商圈概念愈發成熟,這些商圈內一些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根本無法與友誼商店“一決高下”的民營百貨業,憑借著多年的努力與靈活的經營模式以及精準的定位,在市場上優勢盡顯,開始重新瓜分長春商業版圖。
原友誼商店一位承包柜臺的王姓營業員回憶,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紅旗街、桂林路、重慶路商圈內,擁有純正“血統”的民營商業是絕對的主流勢力。對自始至終從事民營經濟的商家來說,人力資源廉價,進貨渠道、招商模式靈活多變,反觀當時的友誼商店,改革后人員臃腫,額外負擔重,進貨渠道以現金為主,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再變
承包不可行
先改嫁后易主
2000年,產權轉讓給了北京一家投資公司
“造船不如買船,買船不如租船。”楊春光說,在嘗試市場化的前期艱難后,已經預料到了今后商場的盈利模式——承包招租。與股東商議后,決定以招租的方式吃租金,以此來解決員工工資、養老金問題(注:在合作期間,一部分員工前往恒客隆超市工作),國商時代正式開啟,簽約為10年。
國商經營期間,收入相對穩定。第一個5年的每年租金分別為350萬、360萬、370萬、380萬、390萬。第二個5年,每年的租金均為320萬。
“有限的租金難以維持正常開銷。”楊春光說,友誼商店再次改變,本打算吃著租金待轉型,但顯然是不現實的,在2000年收回了恒客隆全部股權后,同年,長春市友誼商店有限公司產權轉讓給了北京一家投資公司。為了求證當時收購信息,記者致電恒客隆方面相關負責人,對方表示,這是高層之間的合作,員工不方便透露更多的細節。
■未來
轉型將是最好的選擇
依托地鐵1號線再次復興或與周圍環境有機結合
友誼商店的舊址究竟干啥才能火?相信很多長春人在想到友誼商店舊址時,都會在腦海里浮現出這樣的疑問。在記者采訪中,部分業內人士表示,在本地商業競爭已經“火花四濺”的今天,突圍并非易事。也有人表示,在地鐵1號線規劃中,一期工程共設15個站點,自由大路站赫然在列,這或將是友誼商店舊址再次復興的希望。
對于其目前所在的地點,就連專家一時也給不出太好的答案。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丁肇勇表示,地鐵帶來客流只是相對的,沒有差異化的定位,還將是一個被邊緣化的“商場”,按照城市總體規劃,這里的基建空間有限,而就未來經營如何打出差異化,如何避免同質化,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與周圍環境有機結合,畢竟臨街,轉型應該是必然之路。”他如是說。
地段爭議
露天泊車位有限、經營面積小
是友誼商店舊址最大的癥結?
“就連在桂林路商圈中,友誼商店舊址也是邊緣業態”
“上世紀90年代末期,長春主要商圈開始形成,火車站、重慶路、紅旗街以及桂林路商圈,都開始崛起,友誼商店昔日商業功能被搶食。”長春某大型百貨商場趙部長在談起友誼商店舊址時認為,功能的退化和新興商圈的崛起,讓這個昔日的百貨巨頭,開始走起了下坡路,其他商圈先忽略不計,就連桂林路商圈序列中,友誼商店舊址也是邊緣業態,完全是“硬擠”勉強靠上了這個商圈。
按常人理解,它與其他商圈雖有一定距離,功能性差不了太多,可在業內看來,還是有“差別”的。(記者在衛星地圖上查閱得知,友誼商店舊址距最近桂林路商圈也要1公里、距重慶路商圈3.4公里、紅旗街商圈2.6公里、火車站商圈6.0公里。)“就說停車,沒人愿意到這里來,按照國商時代的定位,依然是以中高端商品為主。”她說,這就決定它是一個以中等收入人群購物為主的消費場所,和其他商圈同類百貨相比,露天泊車位有限,這便是其最大的癥結所在。過去,地下是人防工程,不能改為停車場,這點也制約發展。
另外,商場經營面積偏小,商品種類單一。與后期興建的城市綜合體相比,差距較為明顯。上述客觀因素分流了一部分潛在購買力。
停車難有辦法緩解
地段的“剛性優勢”不可復制
“這里功能性可被定格為辦公區、金融區、休閑區”
不過在營銷專家看來,友誼商店的舊址其實也有獨特的優勢。曾經在長春有過3年工作經歷的獨立營銷專家馮明濤認為,目前長春市場商圈格局基本固定,一些大型商場基本上被圈在了重慶路、桂林路、紅旗街等商圈內,建筑功能可以說是“商業味濃烈”。不過它們的劣勢是,現有經營場所,一旦在經營上發生不測,用做他用的概率較小。但相比之下,友誼商店舊址“剛性優勢”還是客觀存在,首先它是人民大街臨街商鋪,同時也是自由大路的重要“節點”,這種稀缺資源是不能復制的。在長春傳統規劃中,人民大街永遠是城市發展中心軸。這里功能性可被定格為辦公區、金融區、休閑區,具有相當大潛力。
“先天不足后天完全可以彌補。”馮明濤說,在“北上廣”這些大城市,繁華路段停車難這種現象十分嚴重,但化解的辦法其實很多。最近,長春市容環境綜合整治行動開始新的探尋,即將啟動立體停車場建設,可以預見這種立體停車場今后將越來越多。與此同時,就眼下現狀而言,可通過現金補償的方式,在周圍小區或餐飲企業辦公場所租用一定數量的停車位。在馮明濤看來,“重要的策略是打出差異化,開發一些針對性較強的業態。”
(來源:新文化報 記者:欒喜良)